1950年,吉林一老兵遭枪杀,上级下令严查,真凶身份让人后怕

文史江山 2025-04-01 21:21:43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老李,你坚持住!一会很快就有大夫来了,你一定要坚持住啊……呜呜……”

当接到报案的派出所,派出民警同志赶到案发地点支援的时候,却只看到了令人悲伤的一幕:两位安保人员中的李文峰已经倒在血泊中不省人事,而另一位田绍文,则将自己的老战友紧紧抱在怀里。

哪怕对方早已停止呼吸,连遗体都逐渐冰冷,他也久久不愿松手。

这是发生在1950年6月,长春电影制片厂门口的一幕。

在场的民警同志看着眼前战友情深的两人,无不义愤填膺,发誓要找到这起凶案的真凶。

可是最终事情的真相,却让所有人意想不到,并且脊背发凉。

凶案发生后,长春市委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第一时间派出了专案组对其进行调查。

而这个专案组的总负责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无产阶级女革命家,同时也是长春市第一任市委书记的刘亚雄同志。

刘亚雄

很显然,如果只是把这起案件当成普通的凶杀案处理,长春市委是不可能出动如此“高规格”的办案待遇,甚至直接由市“一把手”亲自带队调查。

此时几乎所有经手过案件的领导,都下意识地认为,这次案件跟敌特的破坏和阴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个推测并非没有道理,毕竟此时距离全国解放还不到一年,而长春又是整个东北核心的工业重镇。

况且这个时候朝鲜战争已经在爆发的前夕,边境上摩擦不断,很难讲会不会有国民党残余的反动分子,想要利用这个复杂的局势浑水摸鱼。

不过很快,刘亚雄便发现了这起案件的几个疑点:

第一,这起案件发生的地点是长春电影制片厂门口,如果说敌特想要进行破坏,为什么会选择一个电影制片厂,而不是遍布长春的各种化工厂、电厂或者钢厂呢?毕竟破坏一个电影制片厂,对东北的工业建设根本起不到实际的影响。

第二,经过对李文峰遗体的检查,他的致命伤是从后脑勺穿过的一个子弹,如果敌特是跟李文峰正面交火,那么子弹不可能从后脑勺打过去,除非是从背后偷袭,可如果敌特是从背后偷袭,田绍文不可能发现不了。

毕竟一般来说,两位老兵共同巡视一片区域,如果遇到袭击,惯例就是两人一前一后,分别盯着可能会从两面出现的敌人,这算是一个作战常识。

所以李文峰,究竟是为什么会被击中头部?

第三,现场发现了四个弹壳,可是根据其他现场人员的回忆,他们分明听到了五声枪响,那么剩下的弹壳去哪里了?如果是敌特,还能只把一个弹壳带走,留下剩下的四个吗?

这三个疑点仿佛都在提醒刘亚雄,这次案件的凶手,恐怕不是“外敌”,而是“家贼”。

刘亚雄把自己内心的疑问,跟专案组的其他人员讨论了一番。

大家一致决定变换方向,从长春电影制片厂内部人员的身上,去寻找案件的真相。

第一个要问询的人,当然是田绍文。

毕竟事发的时候他是唯一的现场目击证人,没人比他更清楚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

结果,田绍文接下来的表现,却让案件的发展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因为在案件发生的时候,他腿上也中了一枪,因此便被组织上送到了医院静养。

结果当调查的公安来到他的病房时,一推开门,却发现病床上空无一人,只有窗户是打开的,窗台上还有脚印。

田绍文这么一个大活人,失踪了。

这下子,案件的真相也不用调查了,一切似乎都明朗了起来:杀害李文峰的凶手,大概率就是田绍文,否则他不会直接畏罪潜逃,就算不是田绍文,他跟李文峰被害一案,也一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于是长春市公安局,便开始组织对于田绍文的抓捕活动。

那个时候的公安干警,基本上都是由战斗经验丰富的退伍老兵组成,侦查和抓捕能力极强。

很快,田绍文便在自己的老家——山东广饶被抓获。

而被逮捕归案的时候,田绍文并没有想象中的惊恐和抗拒,反倒是一副如释重负的平静模样。

面对着警方的盘问和质询,田绍文说出了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

其实田绍文的人生,本来称得上“平静祥和”。

他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立下过一些功劳。

所以退伍后,组织上也感念于他这么多年为革命的付出,给他分配到了长春市电影制片厂,在这里担任了保安科代理股长的职务。

本来这个地方事少福利好,田绍文完全可以在这里养老。

但是他自己又是个挺想要“积极进步”的性格,而且关键在于,他还是个“代理”股长,平时说出去不是正职,难免让他自己觉得挺别扭。

因此田绍文便在平时积极努力表现,抓纪律、管安保,希望能早日做出成绩,从代理转为正职。

可就在田绍文埋头苦干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让他宛如晴天霹雳:那就是他现在不但不是代理了,还降了一级,当了副股长,至于股长,直接给了空降来的李文峰。

其实这个李文峰也不是一般人,他跟田绍文一样,都是一名老革命战士,而且为人也很正派,制片厂的领导经过百般考虑,觉得李文峰比起田绍文,更适合这个股长的岗位。

这个时候的田绍文,内心已经被嫉妒和愤恨包围了。

他觉得自己这么辛苦地工作,就是为了能够“更上一层楼”,可为什么这个机会会被别人占了。

于是他“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内心中冒出来了一个不可告人的想法:如果能够悄无声息地干掉李文峰,是不是他的位置就是自己的了?

当然,想做到这点肯定不容易,李文峰也是退伍军人,个人的身体素质很好,警觉性也很强。

所以要动手,就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田绍文先从“人和”入手,假意跟李文峰肝胆相照。

李文峰对这个跟自己一样都曾是军人的同事,天然具有好感,没多久两个人就混得跟亲兄弟一样形影不离。

其次,就是“地利”,经过反复踩点,田绍文发现制片厂西北角有片工地,平时根本没人去,在这里作案不会有人发现。

最后就是“天时”,也就是案发当天,刚好轮到两个人单独巡逻,其他人没有参与。

于是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田绍文跟李文峰来到案发地点的时候,刻意站在了李文峰身后,又突然假装发现了远处有不明身份的人活动的踪迹,高声“提醒”李文峰注意。

李文峰对自己的好兄弟田绍文的“预警”深信不疑,不假思索地拔枪,对着田绍文示意的区域连开了三枪射击。

可就在李文峰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候,田绍文却偷偷拔出了自己的枪,对着李文峰的后脑射出了罪恶的子弹。

李文峰毫无防备,当场毙命。

而田绍文“做戏做全套”,又对着自己的腿开了一枪,用了一招“苦肉计”,来洗清自己的嫌疑。

为免公安之后调查怀疑,还把他对李文峰开枪的弹壳带走了。

这个作案手法,至少在当时是相当细致缜密的,只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田绍文还是被抓获了。

而此时的他,也对之前的行为感到了后悔。

但等待他的,只会是法律的制裁。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1
文史江山

文史江山

专注于历史故事、人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