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乱世诸侯,发展到后期就成了三足鼎立的现象,三个以不同的发展维度发展壮大的国家,有了不一样的内核。刘备举贤为亲,曹操礼贤下士,而孙权呢?今天我们就是要说的就是孙权,他的一生又会与曹刘有何不同之处。
孙权的父亲孙坚官居高位,自己的哥哥虎父犬子。而孙权自己也从小就和他们一起在沙场,战场熏陶之下。孙权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展现了十分过人的军事才能,甚至在孙权小的时候就被孙策寄予厚望,所以当时孙策为了培养孙权让他去当了一个小小的县长。
孙权并不像刘备和曹操那样,是自己一点一点的势力积攒。由于孙策早逝,孙权临危受命执掌政权,死之前孙策依然一如既往地对孙权保佑厚望。而孙策将孙权托付给张昭的时候,孙策才二十六岁……
孙权在接掌政权之时,当时的吴国政权对于当时的诸侯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势力,对于某种程度上来说,孙权政权并不稳固而孙权当时手底下最为知名的有张昭,周瑜还有鲁肃了,这三个不仅仅对于孙权内外政策上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外交还有极大的帮助。而鲁肃当时对于孙策最重要的一个帮助就是分清当前的主次问题,认为曹操并不是目前所能击败的,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巩固自己的实力,然后在趁机一举击溃曹操。而鲁肃的这一番分析不仅仅让孙权恍然大悟,使得孙权有了自己长远的规划。这为之后的赤壁之战上打败曹操奠定基础也为自己的东吴势力打下了一份长远的计划。
在听从的鲁肃的计划之后,孙权没有贸然地进行出击,而是稳固自己的周边势力,并且着手扩充自己的势力。所以一开始的目标就定在了剿灭山越人的问题上,因为这一伙势力数目不小,并且长期对自己的周边造成困扰,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解决这个从秦汉时期就遗留下来的问题。虽然一开始孙权出兵的成效不大,但是之后大举进攻终于让吴国没有了这个忧患,同时还收编了不少越人呢。
收编了越人之后,孙权又开始了另一个目标,那个目标就是江夏的黄祖,这人也是长据在这里,对于东吴以后出兵的时候都得担心黄祖的偷袭,再加之甘宁的投奔,有了这个对于黄祖势力十分了解的大将,孙权果断出击,使得黄祖溃败而逃。解决了这两个最大的问题之后,孙权也终于可以放心的去群雄争霸了。
孙权在之后的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而自己所属的东吴势力也成了三分天下的一分。东吴成了一个巧妙的平衡点,说来也很奇妙,对于曹操来说,文韬武略比之不及,对于刘备的仁德却也不及,虽然是继承老本的孙权,但是凭借着自己那一群元老们,却也成了一番大事。虽然最后东吴溃于自己的疑心之下,但是,三国之中那一抹亮眼的浪花,却是不可磨灭的,功过不论,成败不论。三国还是那壮丽的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