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局势动荡,天下尚未一统。吴国凭借长江天险,与北方的西晋形成对峙之势。晋武帝司马炎胸怀大志,一心想要完成统一大业,羊祜便在此时肩负起了镇守荆州的重任。荆州,作为晋、吴战线的前沿阵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两国在此地战事频繁,冲突不断。

羊祜初到荆州,便敏锐地察觉到,想要实现灭吴的目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从长计议。他深知,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兵力的多寡,更在于民心的向背和国家实力的积累。
于是,他开始屯田整军,为长久之战做准备。他亲自带领士兵开垦荒地,种植粮食,短短数年,便使得军队的存粮从不足百日积累到可供十年之用。与此同时,羊祜还开设学校,教化百姓,使得江汉地区民心归附,社会秩序井然。

在与吴国的对峙中,羊祜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他深知,武力征服只能带来一时的胜利,唯有攻心为上,才能真正瓦解敌人的斗志。因此,他采取了怀柔政策,对吴国百姓和士兵以诚相待,从不使用阴谋诡计。
每次与吴军作战,羊祜都会提前约定交战时间,绝不搞突然袭击。有一次,部下抓获了两名吴国少年,羊祜不仅没有为难他们,反而派人将他们安全送回。这种仁义之举,很快在吴国传开,许多吴国百姓和士兵对羊祜心生敬意,纷纷前来归附。

吴国名将陆抗,镇守荆州,与羊祜对峙。陆抗深知羊祜的厉害,对他也颇为敬重。两人虽身处敌对阵营,但却惺惺相惜,时常互通书信,交流治国理政之道。有一次,陆抗患病,羊祜得知后,立刻派人送去良药。
吴将们担心药中有毒,纷纷劝陆抗不要服用。但陆抗却毫不迟疑地说:“羊祜怎会用毒药害人呢?” 他对羊祜的信任,由此可见一斑。在陆抗的心中,羊祜的德信如同日月之光,难以掩盖。他曾对将士们说:“羊祜专以德感人,如果我们只用暴力侵夺,那就会不战而被征服的。各自保住边界就行,不必为小利争夺侵扰。”

随着时间的推移,羊祜对局势的观察愈发细致,他心中的平吴方略也逐渐成熟。他从吴国的童谣中敏锐地意识到水军的重要性,于是上书晋武帝,建议将大将王浚留在益州,秘密修造舟船,训练水军。同时,他还修缮兵器,训练士兵,积极为灭吴之战做准备。
咸宁二年(276 年),羊祜认为时机已到,向晋武帝献上了自己精心谋划的平吴之策。他指出,讨伐吴国,实现天下归晋,乃是大势所趋。吴国之主孙皓性情放纵,残暴多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若不灭东吴,百姓将永无安宁之日。而且,完成统一大业,也是光大先帝功勋,实现无为而治之举。他以蜀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依然很快灭亡为例子,驳斥了那些认为东吴可凭借长江天险抵抗晋国的言论。

在具体的作战部署上,羊祜建议晋武帝以四路大军伐吴:梁州、益州的水军沿长江而下,直插东吴心腹;荆州大军向南渡过长江,直取江陵;豫州大军进攻夏口,切断东吴上下游之间的联络;再由徐州、扬州、青州与兖州的军队多路并进,直扑建业。羊祜断定,在作战过程中,东吴军队由于本土作战,有着退守后方的念头,自然在战斗中就不会那么坚决。而晋军深入敌国,必然有着破釜沉舟死战到底的决心。只要指挥得当,晋军定能一举灭吴。
然而,羊祜的伐吴主张并非一帆风顺。朝堂之上,重臣贾充、冯紞、荀勖等人极力反对,他们认为伐吴时机尚未成熟,贸然出兵可能会导致失败。面对这些反对之声,羊祜据理力争,但无奈反对势力过于强大。尽管如此,羊祜并没有放弃,他坚信自己的方略是正确的,只是需要时间来证明。

咸宁四年(278 年),羊祜身体患病,病情日益加重。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于是请求入朝见晋武帝。到达洛阳时,适逢姐姐景献皇后出殡,羊祜悲痛至极。但他强忍着悲痛,向晋武帝当面陈述自己所制定的伐吴之策。
晋武帝想要让羊祜带病卧床监护诸将,但羊祜认为,平吴之战的实施并不需要自己亲自参与,所涉及的功劳与名分也应与自己无关。当下最紧要的是找到接替自己的人。经过深思熟虑,他推举杜预作为自己的接替人。

同年十一月,羊祜与世长辞。他的离去,让整个朝廷和民间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晋武帝为之素衣痛哭,追赠侍中、太傅,赐谧号 “成”。襄阳百姓在岘山上为其立碑建庙,前来祭拜的人无不感念羊公的仁德而流泪,其碑故又名堕泪碑。
羊祜生前虽未能亲眼看到平吴之策的实施,但他的遗策却在两年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咸宁六年(280 年),晋武帝司马炎与杜预等人按照羊祜提前设计好的伐吴策略,多路大军齐发,水陆并进。晋军势如破竹,迅速突破了吴国的防线,一举灭吴,实现了天下一统。在庆功宴上,大臣们纷纷向晋武帝祝贺,然而晋武帝司马炎却手持酒杯流泪说:“这是太傅羊祜的功劳。”

羊祜,这位西晋的名将、战略家、政治家与文学家,虽少有军功,却以其卓越的平吴方略,为西晋的统一立下了不朽功勋。他手握重兵而心怀仁义,深受朝廷信任与百姓爱戴。他的故事,如同一首激昂的战歌,奏响了西晋统一的序曲;又似一首悠扬的诗篇,传颂着仁义与智慧的千古佳话。在历史的天空中,羊祜的名字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用户10xxx27
东吴再坚持一下,等五胡乱华,就是晋朝求收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