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茅台的个人股东知多少】目前,茅台总股本为125619.78万股,根据2024年半年报,股东户数199209户。前十大股东中,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 679211576股,占总股本的54.07%;贵州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持有56996777股,占总股本的4.54%;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持有27849688股,占总股本的2.22%。以上三家可视为贵州省国资委控股,合计持有764058041股,占总股本的60.83%。总股本减去上述股份,剩有492139759股,依现价1436.10元计算,真正在市场上具有“流通”意义的市值为7067.62亿。
除去以上三大股东的股份,剩余股份按照股东户数199206户计算,户均持股2470.51股。如果个人股东持有数量达到或超过这个数,我认为就是相当高级的“水准”啦(我这里找不到合适的词儿,只能用“水准”这个词儿了)。如果考虑到这其间还有不少机构的持仓,个人投资者持有茅台的平均数量应该是不多的,我个人揣测,个人投资者持有茅台1000股,在我大A股就算拥有茅台股数较多的个人股东了(我这里没有依据,只是凭个人揣测)。
可见,在我大A股真正持有茅台的个人股东不会太多(有的还是一家多户),所以,别看网络上很多人跟着起哄(雪球上关注茅台的人数高达291.92人),一是很多人可能买不起太多的茅台股权;二是不排除有的人还具有酸葡萄心理(据我观察,不少人有网络嫉妒)。当然,也不能排除在茅台个人股东中,的确也聚集着我国二级市场上比较有钱的一小部分人。
【一鸟在手与两鸟在林】在我上篇札记中,有朋友问道:“假设茅台估值达到50或者60(倍市盈率)甚至更高,是清仓还是选择继续持有不减仓呢?”我回答道:“我已说过多次,茅台是作为非卖品、收藏品了,我现在每年计算它给我创利多少、分红多少,至于市值在我眼里已如浮云。”
为什么自己回答得如此决绝呢?
这还是与我个人的投资业绩评价体系有关。
巴菲特曾引用伊索寓言中的一句话说,“一鸟在手,胜过两鸟在林”,我借用、引申一下,就我自己的投资业绩评价体系而言,分红我视为“一鸟在手”,每股未分配利润我视为“两鸟在林”。比如,按照今年15%的增速,毛估估,2024年茅台净利润可达859亿元,按12.56亿股本计算,每股收益可达68.39元,按照不低于75%的分红率,每股分红会不低于51.29元。那么,按照我的持股数量,就可以得出2024年茅台给我创造出的净利润与分红收入了(当然,要比较一下自己的持股成本,看一下是否物有所值)。如此“简单粗暴”,自己当然就可以视市值波动如浮云了。
不仅对茅台的持有,我会如此计算,现在对自己的整个“茅台+”组合(个人家庭非控制的多元化公司),我也是如此计算的,如是,自己便真的如散户乙所言,我已潜入海底,海面上的波涛与我无关了。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就是买入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然后是句号。如此评估自己的投资业绩,我认为,就真的是回归到了投资的这个第一性原理,回归到投资的“原点”了。
当然,对于有的投资标的,我也不排除市场先生的奖赏,比如,对不是当好股收藏家的投资品种,我会毛估估,若它的股价透支了未来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则要卖出,或减持,或换股。
但若没有市场先生的奖赏呢?那自己就安心当好纳米股东,享受企业的发展就是了。我认为,这才是投资的“正确姿势”。
【假若牛市不来怎么办】提起我大A股,真可谓是天下苦熊久矣!所以,我们打开网络上的投资论坛(如雪球、新浪微博等),就不难发现众多的投资者都企盼着牛市到来(特别是不少机构和专家不断地预测,不断地盼啊盼)。如实说,我从内心里也并不排斥那种轰轰烈烈的大牛市,但是理性告诉我,投资切不可建立在牛市到来的基础之上。这里,我还是要默念我自己多年前就创作出的一段“名言”(这段“名言”,我自己快背诵一万遍了):
“与其预测风雨,不如打造诺亚方舟;
与其猜测牛熊,不如见便宜了便买入、分段买入,并以‘年’为时间单位长期持有;
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放在优秀、低估或价格合理的优秀或伟大企业身上,切不可寄托于牛市大潮的全部上涨之上。”
是的,我们盼着那种轰轰烈烈的大牛市干嘛呢?是不想借机将自己家心仪的持续赚钱的生意给出手卖掉呢?说穿了,这种思想,我认为还是彻头彻尾的交易思维、博弈思维。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排斥一家企业内在价值的回归,相反,我还是坚信“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器”这一铁律的。
所以,我经常说,我们个人投资者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体系,至少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切不可跟着一些所谓的专家瞎嚷嚷。
其实,如果打造好自己的“诺亚方舟”,牛市长期不来又有何妨呢?
比如,日本股市就曾有“失去的三十年”,但是同样有一些消费、制造业的优秀公司长期走牛,给它的长期投资者带来了不菲的回报。
巴菲特说,他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股市第二天关门了对他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并且他还说,如果股市一年只交易一次,人们会变理更加理性。巴菲特的这句话,多少年前我就背诵得滚瓜乱熟,但是直到最近两年,我觉得自己才理解得更加深刻了,突然感觉顿悟了似的。
不是吗?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就是买生意的一部分,如此轻轻淡淡的一句话,市场上那些号称价值投资的人,有多少人会真正理解透彻,并知行合一了呢?
投资,的确是一个由渐悟到顿悟的过程,当然,很多人在股市里忙忙碌碌多年,也没有这个方面的“顿悟”!
这里,再说说如何打造自己的“诺亚方舟”。
这个问题,我以前的札记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不断重复她家阿毛的故事一样,我已经重复多遍了,下面就再重复一遍(芒格说,重复是教导的核心):
一是,按照“五性”标准,以长寿性为先,即具有永续经营、永续增长特质的商业模式作为珍品来收藏。
二是,组合中具有一定比例的分红为最佳。
分红并不是投资选择的唯一参数,但是组合中当有价值兼具成长的品种,以保持自己没有现金流时,可以分红再投资(要想富,攒股数)。
有分红再投资的思维十分重要,特别是处于低迷的股市行情中更能体现其重要性(可以更好地落实投资的“八字诀”:选准、拿住,收息、攒股)。
三是,安全边际是要讲的,但当安全边际与商业模式碰到一起时,商业模式优先。
我个人的做法是,只要自己心仪的投资标的掉进合理或低估的区域就挥杆,这样可能容易导致买入过早,但从长期而言,重要的“量”,而不是差几个点点的“价”,总想买入在最底部也是贪婪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