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推恩令究竟厉害在哪里?

江湖说事 2021-08-06 23:06:35

《汉书·武帝纪》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元朔二年(前127年)大臣主父偃上奏汉武帝:‘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因为这道上书核心包含“推恩”二字,故后世就将依据此书指定的政策就称之为推恩令。而上文我们摘录的汉书中一节,就是关于推恩令第一次实施的记录。

汉武帝像

都说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但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时候都是中央集权制,大权集中于皇帝,或单一统治集团手中,大多数王爷们只享受经济上的待遇,政治上的尊崇。古代帝王往往在打天下或建国时众建诸侯以稳固其统治,但外部危险一旦减弱,为了达到大权独揽的目的又不得不进行削藩。甚至不惜以战争的方式。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明有靖难之役。但最为大家称道的便是阳谋“推恩令”。那么推恩令究竟有怎样的本事可以让汉武帝兵不血刃的解决了西汉诸侯问题呢?

七国之乱

所谓推恩者,暨是将原本朝廷对单个人的恩典推广至多数人享有。以前朝廷一旦削藩势必引起整个藩国的反抗,因为这侵犯整个藩国,甚至是所有诸侯王的利益,一下子就将半个天下都推向了朝廷的对立面。而推恩令却利用了中国继承制度上的一个漏洞。原本诸侯国是单一继承制,诸侯王的一切遗产都有世子一个人继承,但推恩令实行以后就是所有王子都可以继承。假设原本一个王国辖十个县,而老王爷有五个儿子,那么根据推恩令就是人人有份,原本十个县的土地和财产或许还可以称霸一方,但今后大家都只有一两个县的底盘了,充其量就是个县长,谁还敢对抗朝廷。而且诸侯数量也因为推恩令的实行越来越多,原来七国之乱时团结六到七个诸侯就可以拥有半壁江山,现在要造反谁还有本事能一口气团结几百上千个诸侯。况且,那个诸侯王要反对这个政策,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怎么和朝廷开战,而是怎么解决自己的一群儿子,不执行推恩令就是剥夺了他们的继承权、就是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因此,推恩令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矛盾转移,将朝廷和诸侯王的矛盾转移为诸侯王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西汉

2 阅读:95

评论列表

陈兴科

陈兴科

4
2021-08-11 21:42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未来五百年也根本无解,号称最强阳谋不是吹得

江湖说事

江湖说事

冷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