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坚志》故事——遇仙楼

智者聊过去 2024-03-15 03:19:05

江西信州弋阳,有一个人名叫吴滂,字润甫,他住的村子叫作结竹村。吴滂的小儿子吴大同,生下来以后就不会说话,手也挛缩着不能伸展。吴滂请了无数医生,也没有办法治好大同的病。

转眼吴大同已经长到十一岁了,吴滂也已经认命,不再对他的病抱有希望了。这年秋天,吴大同与一群小孩子在山下玩耍嬉戏,忽然来了一个道人从这里经过,见这些小孩子,便问道:“你们有谁知道吴润甫的家住在哪里?”小孩子们都用手指着回答:“就在那边。”只有吴大同不说话。

那道士提着吴大同问道:“这孩子怎么不回答我的问话?”其他孩子七嘴八舌地答道:“他是个哑巴,不会说话。”道士说道:“既然这样的话,我先来帮他治好这病再走。”说着,道士随手摘下一根茅草,将前面的去掉,只留草茎。道士用草茎对着吴大同的耳根刺了两下,吴大同应声大叫,道士又在吴大同的肘部刺了两下,吴大同一把抓住道士的衣服,大声质问道:“你干嘛要刺我?”

其他孩子见吴大同居然能开口说话,都十分震惊,他们拥着道士一道回到吴大同家中,道士进门说道:“您这家里还有人得了残疾,可以把他抬到县城里去找我医治。”道士说了一个日期,让吴家到时候去找他。吴滂回到家,见儿子吴大同突然开口说话,又惊又喜,又听说道士说的话,他更加惊诧:原来吴滂的哥哥吴浚的儿子腿有残疾,一直不能行走,现在已经四十五岁了。

吴滂去与兄长吴浚商议找道士治病的事情,可是耽误了一些时间,已经错过了当时道士约定的时间。吴滂带着吴大同来到县城里寻访那位道士,找了许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吴滂很是失望。

吴滂不死心,依然带着吴大同时不时地来到城中,四处寻找道士。这天吴滂父子走在大街上,看到前面一个乞丐,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吴大同拉住父亲,指着乞丐说道:“这乞丐就是那天的道人。”吴滂连忙上前,掏出钱来,就要送给乞丐,乞丐却不收,只是说道:“你帮我买点酒,让我美美地喝一次就洗了。”

吴滂带着乞丐来到了酒楼,点了酒,酒保送上酒杯。乞丐拿起酒杯掂了掂:“用这个喝酒,怎么能喝醉人?”酒楼老板于是让人去抬来一只大酒瓮,两个人抬着都很吃力。道士见状,一个人上前,轻轻一提就将酒瓮提在手里。他将酒瓮送至嘴边,扬着头很快就将酒一饮而尽。

道士喝完酒,将酒瓮扔在地上,转身要走,走了两步之后,又回过身来对吴滂说道:“你家附近的麻车源那里树木很多,可以砍一些树,为我在你们结竹村那里修建一座楼。”吴滂连连点头,他知道麻车源,那里离结竹村大约七八里远,有许多大树。添滂回去之后,便按照乞丐所说的,在村边修建了一座楼,他给这楼起了一个名字——遇仙楼。

遇仙楼修好之后,吴滂常常杀牛宰羊,在楼前举行集会庆贺,可是美中不足的是那位神仙般的道士却从来没有来过。倒是吴大同时常会出门,不知道去了哪里,有时候出去了好几天才回来,回来之后也从不告诉家人他去的地方,显得很是神秘。吴大同先时身材矮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个头变得高大魁梧,气度也很是不凡。

又过了几年,道士又出现了一次,他告诉吴大同:“等你父母去世后,不久你妻子也会离开人世,到那时候你去贵溪紫竹岩去找我。”

  吴滂夫妇去世之后,吴大同的妻子果然也很快离世,吴大同也不知去向,人们猜想他应该是去找那位道士修道去了。直到好几年后,吴大同重回遇仙楼,村中人热情招待他,问他去了哪里,他笑而不答,提起笔来在楼上题了一首词:“华宫瑶馆游毕,却返绛节回鸾翼。荷殷勤三斝香醪.供养我上真仙客.赤霭浮空.祥云远布.是我来仙迹.且频修同泛舸上云秋碧。”

写完之后,吴大同就要离开,人们很是不舍,问道:“将来先生还会光临这里吗,何以为验?”吴大同指着所写词中的句子:“红云满空,就是我来了。”果然,以后吴大同再来的时候,真的如他所说出现了满天红云。

0 阅读:0
智者聊过去

智者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