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25日,柯庆施在“中共八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政治局常委。与此同时,被柯庆施一手提拔的张春桥,亦是在此时跃为中共上海市常委一职。这一年对他们来说,是人生之中最为至关重要的一年。而他们“师徒”之所以能够在1958年的“大跃进”同一时间双双崛起,其实要从1957年的晚秋开始说起。

据悉在1957年的12月17日时,毛主席给自己的机要秘书叶子龙写了一封信,让他通知江渭清、周总理、柯庆施、叶飞等七人,详看一份工作报告》,同时要求在下午一时之前看完。至于其他工作,则可以移到明天去做。
毛主席在这封信里提到的七个人,除了周总理之外,其他六人都是华东各省市的第一把手。数日后,各大报纸发表了江华所写的一篇报告,该报告以《坚持党的正确路线,争取整风运动在各个战线上全胜》。
而正是江华的这篇报告,很快受到了毛主席的关注与重视。见此,不甘落后的柯庆施也想斩头露角,打算与风头正盛的江华一争高低。
为此,柯庆施找到以“笔杆子”著称的张春桥,让他即刻起草一份报告,誓死要与江华的那篇报告打擂台!
在柯庆施提供了“最高”消息后,城府极深的张春桥以此摸准了最高领袖的思想,于是连夜起草了一份洋洋数万言的报告,该报告题为《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
次日一大早,柯庆施就将由张春桥代笔所写的报告,送到了毛主席那里审阅。当时毛主席住在浙江杭州的西子湖畔,当他看过柯庆施飞速送来的报告后,一看标题就直接发出赞赏之声:“乘风破浪!好,很好!”

随即,在一番详阅后,毛主席还亲自动笔修改了报告里的一些内容。在经过毛主席的审阅同意后,于接下来的“中共上海一届二次代表大会”上,柯庆施站起来数小时,一字不落地念完了整篇报告。
在大会上,毛主席对这篇《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汇报高度赞赏。很快,全国各大报纸都转发了这篇报告,而柯庆施亦是因此成为当红的风云人物。
次年1958年1月时,毛主席在广西南宁召开了“南宁会议”,当时有部分的中央领导人、以及部分省、市委书记等人前去参加。
当时毛主席正在全力推动“大跃进”,因此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非常严厉地抨击“反冒进”之人。毛主席说“反冒进”的人让全国人民都泄了气,而那些主张“反冒进”的同志,已经离右派只有五十米!
而在接下来1月16日的会议上,毛主席更是再三称赞柯庆施的那篇报告,甚至还当众尊称他为“柯老”。即便柯庆施比他小了整整九岁,但是他仍旧有意抬举他。
为此,毛主席甚至在大会上拿着柯庆施的《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报告,对周总理问道:“恩来,你是总理,你写不写得出这篇文章?”
毛主席如此当众赞赏柯庆施,在彼年的5月25日时,柯庆施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此后与毛主席接触的机会更多了。
因此,即便后来柯庆施仅在1965年1月时担任副总理,并未取代周总理的位置。而更令奇怪的是,柯庆施担任副总理仅3个月后,后来就在同年的4月9日下午因病重去世。

柯庆施去世后,原本骨灰被安葬在八宝山公墓。但是后来其女儿说父亲临终前有遗愿:想要安葬在安徽歙县老家。为此,在柯庆施去世24年后,其骨灰被移出八宝山,送回家乡歙县入土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