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两口活棺材:歌乐山下划地为牢渣滓洞、白公馆始为“看守所”
追寻一下历史
2025-02-22 11:09:06
军统在从事反 共反人民和诛除异己的活动中,非法逮捕、诱骗、绑架了大量共产党人、民主进步人士和各种“反蒋分子”,军统设立了许多秘密监狱、看守所和禁闭室。军统局迁到重庆后,这些监狱和看守所就相对集中分布在重庆和贵州一带,形成集中营的规模。在军统内部,称这些监狱、看守所为“学校”,并根据它们的规模和关押“政治犯”案情的性质,又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三级。
“小学”为设在重庆望龙门两湖会馆的望龙门看守所。在这里关押的人犯,大多属于案情较轻或尚在侦讯阶段的,一般关押时间较短暂,因禁两三个月后,案情轻的,可能就“毕业”释放,案情较重的,即解押到军统重庆集中营的白公馆看守所和渣滓洞看守所,即“升中学”。
“中学”为重庆歌乐山下的白公馆、渣滓洞看守所。在“中学”关押的人,一般都是案情比较重大,或已经定案须监禁半年以上、三年以下的人。若须监禁三年以上,或案情重大,或案情复杂无法定案者,则要送到设在贵州省息烽县的息烽监狱,即所谓“升大学”。1946年7月息烽监狱撤销,白公馆便代之成为“大学”。
息烽监狱是1938年9月由湖南迁来贵州,它的前身是“国民党军政部军法处南京军人监狱”。息烽监狱是军统唯一用“监狱”命名的一所规模庞大的集中营。在这里,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分为八个斋,每个斋六个以上的监房,被按关押的人被称为“修养人”。
在重庆歌乐山下,除白公馆、渣滓洞“两口活棺材”外,还有几处关押“案情严重政治犯”的秘密囚室,如关押杨虎城将军的杨家山囚室、关押叶挺将军的红炉厂秘密囚室、关押廖承志同志的黄家院子秘密囚室。
白公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为自己修建的郊外别墅。他自认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后代,便以白居易的字号“香山”为名,刻“香山别墅”于公馆正门之上,左右门柱上刻有:“洛社风光闲适处:巴江云树望中收”。1939年秋,军统局把白公馆买下,经戴笠实地查看后将它改为“军统局特别看守所”,原存储食物的半地下室改为“地牢”,防空洞改为“刑讯洞”,其它房屋改为“牢房”。
在馆内的墙上写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正其宜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以三民主义训练我们的思想”,“以三民主义统一我们的言行”,“以三民主义规范我们的言行”……。第一任看守长是侯子川,以后分别是:濮齐伟、丁义质、张少云、丁敏之,郭文翰、张鹄。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美方人员看中白公馆做住房,戴笠命军统局重选地方迁移看守所。1944年,白公馆作为美方来华人员第三招待所,白公馆被关押人员迁到渣滓洞。1945年中美合作所结束后,白公馆又作了保密局的看守所,1946年将息烽监狱、渣滓洞的“政治犯”迁移到白公馆关押。
渣滓洞,是资本家陈式昌开办的一个小煤窑,因开采出的煤矸石多,煤炭少,故称之为“渣滓洞”。1944年,军统局侵占煤窑,在煤窑口利用部分旧房,又建了部分新房,作为看守所,关押白公馆迁移来的“政治犯”。1946年“政治犯”迁回白公馆后,这里曾关闭了一段时间。1947年又开始关押“政治犯”。在外院的墙上写有警示特务看守的训词:“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命令重于生命,工作岗位就是家庭”和国民党党员12条守则。在关押“政治犯”的内院墙上也写有用来软化革命者的标语:“青春一去不复返,还须细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守静忍耐、无忧无怨、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政府痛惜你们背道而去,极望你们转头归来”。
白公馆、渣滓洞被狱中志士们称为两口“活棺材”。被誉为“黑牢诗人”的蔡梦慰烈士在他的《黑牢诗篇》中,对两口活棺材作了形象的描述:
“手掌般大的一块地坝,
箩筛般大的一块天,
二百多个不屈服的人,
锢禁在这高墙的小圈里面,
一把将军锁,
把世界分隔为两边。
空气呵,
日光呵,
水呵……
成为有限度的给予。
人,被当作牲畜,
长年的关在阴湿的小屋里。
……
墙,这么样高!
枪和刺刀构成密密的网。
……
热铁烙在胸脯上,
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
用凉水来灌鼻孔,
用电流通过全身……
……
“老虎凳”、“鸭儿浮水”……
“水葫芦”、“飞机下蛋”……
多么别致而又丰富的字眼呀,
在它们的辞典上,
是对付反抗者的工具,
是赏心乐意的游戏;
......
摘自红岩魂纪实——来自白公馆,渣滓洞的报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