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药:此物明明长在土里,却被誉“水参”,善于清润滋阴

文化养生谈 2024-10-29 08:09:09

我们都知道,中药的名字一般都能看出点它的生长特征,比如山药,当然是生长在山上,至少得长在土里对不对。

但也有一些特例,如果只看名字,还真的给我们很大的误解,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水参”。

看到水参这个名字,您是不是觉得它长在水里?

可事实上,水参其实就是知母,却是土生土长的“土货”。

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呢?这其实也和中医药系统的理论特色有关的。

中医把五脏六腑、气血津液都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中医的眼里,肝心脾肺肾五脏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先有了“人”这个有机整体,然后才有肝心脾肺肾五脏。脱离了整体的五脏,也就不成为五脏了。

在此基础上,中药的理论基本也一脉相承。不管是哪种养生方法,也不管是什么中药,基本都遵循这个道理。

而知母为什么会被称为“水参”呢?

原因当然是和知母的功用有关。据历代中药本草典籍记载描述,知母性味大寒,能够“上则清肺润肺,下则润肾滋阴”,因为滋润阴津之故,所以才得到“水参”这个外号。

当然,知母的实际功用并不仅限于滋阴补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补充,知母善于清肺热、润肺早,还能清泻无根之火。

而现代中医研究发现,知母还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这就是知母的基本用途。

关于知母被称为“水参”的起源,最早煎药壶唐代的《神农本草经》。

在古代,入药的知母当然是野生的。只不过时至今日,我们市面上的见到的知母,基本都是规模培植的产物。

综合历代医家对于知母的描述,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了解:

1、清热解渴除烦:

知母的性味苦甘而寒,质地滋润,从性味苦寒来说,有利于清热泻火除烦,而甘寒质润的特点又能生津润燥止渴,这对内有热邪而阴津损耗的情况比较合适。

2、解消渴:

中医说的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证候特点和现代科学的血糖偏高又很大的雷同。其本质还是因为肺胃肾三脏腑的气阴有关。

对于喝水多、小便多、进食多且身体瘦的“三消”,知母都能派上用场,主要就是它有清热滋阴的功用。

3、清肺润肺:

这里需要先厘清一个问题:清肺,主要就是指的清肺热,而润肺,主要就是滋润肺燥。这两点是有一定差异的。

当然,肺热或许会导致肺燥,但并非所有的肺燥都又肺热。因此在肺热燥咳的调理上,中医还是比较谨慎的。

而知母技能苦寒清肺热,又能滋润肺阴,不管是肺热还是肺燥,知母都是能够使用的。

除了上述三个特点之外,知母还有一些比较少为人知的用途,比如“去水”。

这个用途在很多的典籍中有记载,如《金匮要略》、《千金方》、《医学衷中参西录》、《外台秘要》、《东恒方》、《圣济总录》、《兰室秘藏》、《景岳全书》等等,几乎都能看到这方面的描述。

虽然知母是一味常用的中药,但因为它性味苦寒之故,历代中医都提倡“不能久服”,容易导致脾胃虚寒。

因此,脾胃虚弱的人,大便有点稀溏的人,就不是那么适合使用知母了。

0 阅读:31

文化养生谈

简介:弘扬传统文化,解读养生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