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翰;
秦翰是北宋人,字仲文,出身于河北获鹿(今属河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三岁时净身入宫,成为低级宦官小黄门,此后逐次升迁,在开宝末年(976年前后)成为入内内侍省高品宦官。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攻灭北汉后乘胜击辽,出兵燕京(今北京),秦翰当时被宋太宗诏令为彰信军节度使崔彦进部的兵马都监,随同出征。宋军由于疲惫大意,在燕京城下高粱河被辽军击败,大溃而回。崔彦进、秦翰所部为全军后卫,抵挡辽军,边战边退,驻守高阳关。辽军携大胜之势呼啸南下攻击镇州(河北正定),秦翰与崔彦进等使诈降之计,于满城(河北保定)设伏,于其他宋军联合前后夹击,大败辽军,迫使其投西山坑谷中,辽军死伤不可计数。这一仗是宋军自高粱河之败后,第一次取得对辽作战重大胜利。
此战宋军总计杀俘辽军两万余,俘辽将领三人、获取马万匹,其它粮秣物资十万。辽军主帅韩匡嗣也弃旗鼓狼狈而逃。时年不到三十的秦翰一战成名,以英勇善战而闻名天下。宋太宗闻报后大喜过望,予以重赏,赞叹可委其以重任。此后秦翰正式以主将身份出任宋滋州守将,又历任镇、定、高阳关三路兵马都监。在北方抗辽前线主持军务,对辽作战,长达八年之久。在此其间, 秦翰率军多次与辽军交锋,互有胜负,多有战功。宋咸平二年(999年),辽军入侵。秦翰之前被调回东京(开封)皇宫任职,此次军情紧急,被任命为为排阵都监,重回郑州,准备迎击辽军。
宋咸平三年(1000年)正月,辽军在宋境内大肆掠抢后,开始回撤。秦翰等将领奉命追杀,在莫州(河北任丘)东三十里处,提前占据要道,截断了辽军归路。半夜,宋军偷袭,辽军大乱,混乱中被宋军斩首万余级,救回被掠百姓,缴获马匹物资无数。宋真宗收到捷报后,下诏褒奖秦翰等,提升秦翰为为定州行营铃辖。此后西川发生了军士哗变,秦翰被委以重任,率军前往西川镇压。十月,平定哗变,获胜返回。
宋景德元年(1004年),辽承天太后携辽圣宗率军南侵。此次辽军声势浩大,一路长驱直入,直打到澶州(河南濮阳),宋廷震骇莫名。经过寇准等主战派剖析利害、极力劝告,宋真宗这才打消南迁念头,勉强亲征澶州。临行前,他派秦翰先赴澶州和相州(今河南安阳)主持防御,并许便宜行事。后任邢洺路任铃辖。真宗到达澶州后,调秦翰任驾前西面排阵钤辖,主持御营守卫,及澶州城西,连续七十多天没有卸甲。期间辽军先锋统军使萧挞凛亲自到澶州城外侦查督战,被秦翰部将张环趁机用床子弩射杀。萧挞凛之死也是这次宋辽战争的转折点,辽军士气因此大受影响,双方僵持于澶州。最终,两国达成“澶渊之盟”。
盟约达成,辽军撤走后,秦翰作为后卫继续留守澶州,护卫宋真宗退回东京。直到形势安定后才率领回京。宋真宗因秦翰的功劳,封他为为宫苑使、入内都知。
此后秦翰被任命为灵、环、庆三州和清远军四路都监,率兵前去讨伐西北党项叛乱(即西夏前身)。秦翰在西北多年,抵挡党项入侵,降服边境各部族,威望甚隆,诸部族都慑于秦翰的威名,纷纷纳地归附。秦翰因功升迁为皇城使、恩州刺史。
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宋真宗要到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祭祀后土,命秦翰自西北调回东京,主持参与其事。在此期间,西北有部族骚扰宋境,宋真宗立刻让秦翰返回处理,顺便巡边震慑。边塞部落听说秦翰回来,立即偃旗息鼓,事件即告平息。秦翰继续赴夏州,处理完事情后,事毕回京,主管宋真宗行宫事。
宋大中样符八年(1015年)闰六月,因之前皇宫失火,宋真宗以秦翰主持修复工作。秦翰在指挥修葺工程时,突然患病,猝然逝于宫内官署,时年六十四岁。他去世的消息消息传出后,宋真宗哀伤流泪不止,追赠秦翰贝州观察使、彰国军节度使。宋禁军及北方、西北驻军中秦翰的部下得到他去世的消息后,不少人嚎啕大哭,并以父兄的礼节给他举办丧事。秦翰为人温良谦谨,不拘小节,而且作战勇猛,言而有信。每战必亲冒矢石、奋勇争先,先后在北疆、西北两塞镇守三十余年,一生战创大小四十九处,即使古今名将,也有未如秦翰者。因此秦翰被誉为宦官名将,内臣楷模。有宋一代宦官统兵作战建立功勋者,无出秦翰之右。
二、怀恩;
怀恩,明宪宗、明孝宗时期的内廷司礼监掌印太监,山东高密人。怀恩原本不姓怀,而是姓戴,父亲是明宣宗时的太仆寺卿戴希文。
怀恩出身高官之家,自小熟读经典、博览丛书,很是聪明,按理日后应该参与科举,出仕入朝为官的,为什么最后却入宫当了太监呢?即使他最后在宫中成为太监中的最高级别,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负责协助皇帝“批红”处置朝政,号称“内相”,从权势上来说也达到了顶点。但这些地位、权势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实现的。一个高等文官的孩子,最后以太监的身份成为大明最有权势的臣子之一,这哪里是怀恩的本意,反倒是他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屈辱。
明宣德元年(1426年),兵部侍郎戴纶因屡次劝谏宣宗不要游猎嬉戏,触怒了皇帝,被发配到交趾(越南北部)参赞军务。早在宣宗为皇太孙、皇太子时,戴纶就侍奉其读书,先后历任太子中允、詹事府谕德、太子洗马等职,屡次进谏,劝慰宣宗不要过多游乐,要多学习朝政,宣宗不以为然。戴纶又暗地里向成祖、仁宗上疏告状,所以遭到宣宗忌恨。虽然宣宗即位后,加封戴纶为兵部侍郎,但是心里的嫌隙并没有消除。而戴纶为人过于耿直刚介,对皇帝的进谏常常言辞激烈,所以宣宗忍无可忍,才把他远远打发到交趾去,眼不见心不烦。到了交趾后,戴纶言语不谨慎,被人告发心怀怨恨,上书宣宗要治其罪。宣宗于是下诏将戴纶逮捕到京师锦衣卫诏狱,亲自审讯他。在审问中,戴纶又大声抗辩、御前失礼,最后彻底激怒宣宗,被宣宗盛怒之下下令乱棍打死,籍没其家,并以忤逆之罪株连三族。戴纶的叔父河南知府戴贤、太仆寺卿戴希文等,皆受其连累,被抄家下狱处死。
年幼的怀恩,因为是戴希文的儿子,所以也在株连之中。由于未成年,所以得免一死,被阉割净身后送入宫中,充当仆役,侍奉皇室。“怀恩”这个名字,就是他入宫后,被其他前辈太监给起的新名字,意思是常怀朝廷不杀的恩德。
入宫后的怀恩,因为家庭出身远远高于其他小太监,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为人又机敏伶俐,办事认真勤勉,所以很快得到内廷诸司人等的青睐,被选入专门培养教导小太监熟悉文化,熟悉处理内廷公事的内书房学习。这对于怀恩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他在没有入宫前,在自己的家中已经按照儒家经典书籍苦读了多年,各种典章都了如指掌。所以在内书堂的学习中他总是成绩优异,得到内廷高级太监及皇室成员的重视,逐渐受到重用,出掌各种内廷重要职位。
经过数十年的历练,成化元年(1465年),怀恩被刚刚继位的明宪宗委以重任,担任内廷中最重要的职位,也是太监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司礼监掌印太监。因为怀恩自小生活在高官之家,后来接受的知识,灌输的思想也是传统儒家忠孝理念,所以他待人接物、行事处置、为人哲学都和外朝文臣士大夫们并无二致。再加上怀恩难能可贵的品质:公正廉洁,办事干练,不畏邪恶,敢于直言,处处以国事为重,光明磊落,简直就不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太监。
外朝文官从来是看不起内廷太监,见面大多嗤之以鼻,最多也就是虚假应付。但是对于怀恩,文臣们绝对没有轻视、鄙夷的态度和神态,而是恭敬尊崇,礼敬有加,凡事都商议后实施,非常尊重怀恩的意见。因为他们知道,怀恩虽然是太监,但是在思想上、立场上、为人处世上,和一般儒家弟子没有区别,实实在在的内廷儒者,宦官之贤。
当时宪宗宠幸梁芳、韦兴、汪直等太监,纵容他们干预政事、骚扰朝野、弄权敛财,搞得朝堂乌烟瘴气、人心惶惶。怀恩对于这些无耻之徒深恶痛绝,经常当面痛斥他们,警告其不得作恶,又多次在宪宗面前进谏,言明厉害,痛陈弊端。宪宗无奈,也知道怀恩说的有道理,以后对于梁芳等人多少加以约束。梁芳、韦兴等因为怀恩的阻止,不能随心所欲地擅权贪墨,对他是恨之入骨,时常想扳倒怀恩。但是怀恩在宫中的地位远高于他们,为人廉洁、心怀正气,行事磊落干练,经历、学识、见解、能力、威望都不是他们这些人比得上的,宪宗也因为怀恩的忠心干练而十分器重他,梁芳、韦兴、汪直等始终无计可施。
成化三年(1467年),京营诸部需要清理整顿,宪宗向大臣们询问以何人主持,户部尚书马昂等主动请求,力荐司礼监掌印怀恩出掌此事,才可以铲除宿弊。成化四年(1468年),讨西北土官叛乱时,朝廷商议军事,兵部尚书白圭等极力要求怀恩代表内廷一同参与,征求意见后在实施平叛计划。这些都可以看出怀恩的办事能力,和受外朝文官的重视程度。
兵部尚书刘大夏,因为处罚了内廷某司掌印太监的哥哥,被其挟私报复,向宪宗诬告,将刘大夏逮捕下诏狱,因为怀恩全力救助,向宪宗恳求,刘大夏才没有遭祸,得以被释出。刑部员外郎林俊弹劾內监梁芳及宪宗宠幸的妖僧继晓,被梁芳诬陷有不敬皇帝的言语,鼓动宪宗处死林俊。宪宗已经被说动,将要下旨杀林俊。怀恩不顾宪宗大怒之中,冒死力谏,宪宗盛怒之下,以砚台打向怀恩,想把他赶走。怀恩不躲不避,用头去接砚台,幸好没中。之后被宪宗让人赶出内廷。出宫后怀恩一面让人到镇抚司通知不得杀害林俊,一面亲自警告梁芳等,揭发他们陷害林俊的丑行,明言自己还要上奏。然后在家里称病,不到司礼监处理政事。宪宗冷静下来后,想起怀恩平时忠诚干练、勤谨耿直,知道他的忠心,派太医到怀恩家中看望诊治,林俊也得以改判,躲过一劫。
此外,在抵制传奉官(不经科举、选贡、门荫等正途,直接由皇帝授官)、处理辽东军事等事上,怀恩坚持己见、据实以奏,拒绝迎合宪宗滥授外官的举动,及诸佞臣借此以谋不轨之举,尽自己所能地维护了朝纲的威严。尤其是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宪宗宠爱的贵妃万氏,因与皇太子朱佑樘(即日后的孝宗)关系不睦,之前因为立储之事就产生过极大的矛盾,所以耍弄阴谋,要挑唆宪宗废黜朱佑樘太子地位,改立其他皇子。宪宗被其迷惑撺掇,竟然答应改立之事。
怀恩在内廷四十多年,忠勤谨劳,侍奉四代皇帝,公正耿直,宪宗很是看重他,于是想探听他对于改立太子的意见。怀恩听宪宗说要改立太子,坚决反对,脱帽伏地叩头不止,说:“太子是国本所在,天下民心稳固的根本。皇爷无故废黜太子,奴才宁死不敢从命。皇爷这样做,也是遭天下怨望、留万世骂名。奴才即使是死,也不能赞同皇爷的意见。”并长跪痛哭。
宪宗心中震撼,同时也是对怀恩的忠诚和直谏有所感触,于是对于更换太子的事情犹豫起来。万贵妃阴谋将要落空,怒不可遏。为了报复怀恩的不识像,她多次哭求宪把怀恩赶出宫去,远斥他方。被怀恩斥责过的梁芳、韦兴等人也借机煽风点火,宪宗性格庸懦,经不起挑唆,终于将怀恩贬斥,发配到中都凤阳皇陵司香守陵。之后得到怀恩保护的太子朱佑樘,因为其他朝臣的全力支持,及正好遭逢泰山地震导致宪宗以为是自己无故更换东宫而造成上天震怒,所以不再提出改立太子,从而保住了皇储之位。并在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驾崩后继位,成为大明第九代皇帝---明孝宗。
孝宗继位后,感念怀恩当年不顾安危、为保护自己仗义执言,所以立即将他从中都召回,重任司礼监掌印。回到内廷的怀恩不改忠直本色,依旧尽职尽责,勤谨恭谦,继续以自己的忠诚侍奉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闰正月,怀恩去世,史书上没有记载他去世时的确切年纪,按推断,他这个时侯应该年过七十了。
为了表彰怀恩的忠直廉洁,孝宗特批推,为怀恩建造显忠祠,以示纪念。而怀恩光明磊落、忠诚廉洁、勤于国事的优秀品质,在后世也一直传为美谈,明中后期内廷诸司太监,皆标榜以怀恩为楷模,景仰崇敬,时常祭祀,四时不断。
倔强的莹哥
论名气 人品和成就非郑和莫属
凉凉 回复 5544223 01-15 20:11
哈哈哈[笑着哭]
5544223 回复 伯虎 12-21 18:45
勒石燕然,饮马黄龙?[得瑟]童武穆
伯虎 回复 12-21 15:12
蔡伦人品差一点,司马迁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宦官”,张承业名气不大,高力士负面传言太多;广阳王要是打败了残辽势力,再击退金军,嚇!!
宁录
总体上文官不比太监好到哪去 两个对立的权力集团而已 太监的权力是皇权的附庸 文官集团分散了皇权 所以二者或直接或通过太监间接交锋 史书都是文官写的 所以史书里太监好人少坏蛋多
西北风 靓 回复 12-27 09:08
不是宋的太监权利大吗,出征都当监军了,主帅刚出征,太监带大军撤退了[笑着哭]
Soul 回复 西北风 靓 12-27 13:37
东汉末的太监连皇帝的脑袋都敢摘,后世还哪来权力那么大的太监?
伯虎 回复 12-23 17:11
这个说的完全正确
李世民
三宝太监郑和在国外被奉为圣人!
锦瑟 回复 12-23 19:24
在南洋大棒加胡萝卜一顿管教,换国王都要先找明朝报备[得瑟]
伯虎 回复 12-23 10:47
主要是南洋一带
用户13xxx81
明朝太监最出名还是郑和吧
伯虎 回复 12-24 18:00
郑和,那是功业,不是名声,说名声降低他的水准了
达武
诈降赢了一次,不讲武德这么玩,下一次对面该杀降了,是不是又得怪人家没人性呢
睡在树上的鱼 回复 12-25 18:17
别人降你就不防备了?自己蠢怪别人诈降不讲武德?历史上诈降被识破少吗?就算是真降收缴时候也要防备啊!
冰冷的约修亚 回复 12-26 03:52
第一次听说打仗诈降是不讲武德
伯虎 回复 12-21 15:07
这个这个
用户18xxx30
名声最好的当属我九千岁魏忠贤是也[呲牙笑]
竹轩ね听雨 回复 伯虎 12-25 11:40
此言差矣,魏忠贤不死大明不至于灭亡,崇祯临死前也说过忠贤若在,事情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局面。魏忠贤只是要权利排除异己,最起码没有叛国投敌,政治手段还是有的
5544223 回复 01-13 00:17
九千岁虽然不是啥好人,但也没坏到那种程度[得瑟]
伯虎 回复 12-22 21:24
魏公公么,就是熹宗的一条老忠犬,假如熹宗多活二十年,啧啧,东林党要是比旧党下场好,都算他们烧高香
端陽
三宝太监[得瑟]
伯虎 回复 12-23 17:14
也是
用户13xxx21
冯保 也是可以滴
金澎澎 回复 12-25 22:31
冯保跟高太后,张居正串联,把小万历整的不要不要的,所以万历亲政后要搞张居正
伯虎 回复 12-23 17:13
冯保,主要是事迹差一些,人品么,倒还可以
用户13xxx21 回复 伯虎 12-24 06:39
还可以吧,在他那个位置,他不搞别人,别人也会搞他
天天
怀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的人。这虽然是纪念的白求恩,但是用于这里我觉得也不为过。
天天 回复 伯虎 12-24 07:24
他确实没图什么利益,只是看着朱佑樘能是个好皇帝,所以只有这三句。后面的没写[呲牙笑]
伯虎 回复 12-23 22:31
这个这个,有些过于赞誉了
玄之又玄
不要用最。
天天 回复 12-23 19:17
太监里面这俩可以用最了[点赞]
因帅被判7年
最牛的太监是唐玄宗李隆基时的杨思勛吧?帮皇帝平叛,带军诛杀四十万叛军,斩下人头筑成京观!一个太监夺去了所有武将们的风采,实打实的军事天才……[得瑟]
因帅被判7年 回复 伯虎 12-26 23:53
平叛啊,不杀人能平叛?哪个名将不是杀人杀得血流成河?不杀人哪来战绩?哪来功勋?靠嘴说得对方投降吗?[汗]
伯虎 回复 12-26 15:23
性格过于残暴了
hh
李擎天,岳不群,林平之,东方不败…
伯虎 回复 12-27 14:05
挥刀自宫的不算
雨夜听风
马三宝那[呲牙笑]
您的父亲
没有网庙十哲明阉宗魏阉不死大萌不灭萌粉精神祖宗魏忠贤?
用户18xxx22
就贡献来说三宝太监和蔡伦是其他人不可逾越的
伯虎 回复 12-24 17:59
说了,三宝太监是功业,而蔡伦嘛,这个人品太次了
阿白
居然没提三宝太监郑和
伯虎 回复 12-24 17:58
三宝太监那是功业,比名声更厉害
边城浪子
最出名的太监叫韦小宝!
伯虎 回复 12-27 14:04
假太监
一只鱼
黄锦呢
伯虎 回复 12-27 22:12
写了怀恩,就不写黄锦了
沉睡的@弯月
凡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郑和下西洋。
梁山丨花荣
高力士呢?
东哥 回复 12-25 10:30
力士只对明皇一人忠心,私下结党营私
伯虎 回复 12-24 17:59
高力士野史中的名声不佳
末末的咖啡
没看到陈琳和三宝,我不给差评?
伯虎 回复 12-24 08:54
陈琳是虚构、三宝是功业,这里说名声
用户17xxx03
广阳郡王,唯一一个封王的太监。啊哈哈哈
凉凉 回复 伯虎 01-10 17:26
宗爱居然能连杀两个皇帝笑死我了[笑着哭]
用户17xxx03 回复 12-24 18:47
好吧,改为唯一个军功封王的太监。
伯虎 回复 12-24 18:01
你可拉倒吧,你把宗爱和李辅国往哪里放?
第三诸葛亮
千古贤䆠第一人
伯虎 回复 12-24 18:02
宦、宦官的宦
竹轩ね听雨
刘瑾啊,有钱啊
坚决支持
高力士呢?人称千古贤宦的阉人
呼啸山鹰
三保如何?
伯虎 回复 12-21 15:07
三保和蔡伦一个级别的,虽然蔡伦人品和沈括一个级别的
顽石
下西洋那位呢
用户13xxx35
论历史性贡献,只服郑和。
寒潭幽
西厂厂公汪直,军功也不算小
5544223 回复 01-13 00:15
汪公公不敢一人贪功,还得靠两把钺
伯虎 回复 12-24 18:00
可惜晚节不保(其实也没多大)
伯虎 回复 5544223 01-13 17:51
当年韩雍平定大藤峡,没想到俘获的幼童中,有一男一女,日后将大大地影响大明历史的进程吧
風一樣的風輕語
这次评论区居然没人为赵高,王振,刘瑾,魏忠贤,李莲英这些太监洗白。看来这波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我的机机叫鹿晗
在大部分皇帝眼里,太监是自己人,因为再风光的太监,都得需要皇帝的宠信才有权利,所以,太监不得不忠于皇帝!!!而臣子是不得不用,却不得不防的外人,因为他们更忠于自己个人的利益,和自己集团的利益!
清风
明宪宗“宠幸”太监?
刀疯子
唐朝最后的忠心太监张承业了解一下
鵼丶城丅殇 回复 01-04 22:58
张承业,杨复恭,杨思恭
伯虎 回复 12-31 09:12
评论区有说过了
5544223
提了那么多都没有提到最牛的,哪个太监能当皇帝的[得瑟]
用户14xxx48
三保太监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展现出其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纪念。
因帅被判7年
好像有个太监在宫墙上锤杀叛军将领……
马聪198607
郑和
墨趣
不是有个汪直很厉害吗?
平淡人生
郑和呢?
花满楼
王承恩,陪崇祯皇帝走到最后
八角之乡
论名头谁有赵高名气响?
炽命符#薄颜轮
你大爷的小编,郑和让你吃了?
被猴尿一手
郑和第一
未抽完的香烟
明朝有名的太监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