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衅于难”到“春日之阳”——重建赵氏的“中兴之主”赵武(中)

伯虎 2021-12-14 09:39:50

周灵王十三年(前559年),由于秦国在西面不断骚扰进犯,而荀氏家族封地大多和秦国接壤,深受其害,于是继智罃之后接任荀氏家族之首的中行偃(智氏、中行氏都是荀氏的别支)向晋悼公提出召集附晋的诸侯,大举出兵讨伐不臣晋的秦国,以维护霸主的尊严(和消除秦国对荀氏封地的侵扰)。

晋悼公自然知道中行偃此举是带有私心,想要维护荀氏利益,但当年智罃为中军将时,为了不以私忿而烦劳国家,在面对秦国侵扰家族封地时,都只以私兵加以抵御,并没有过多使用国家的力量来护卫荀氏封地,因此,晋悼公对大公无私的老元帅一直抱有愧疚之心。所以,当中行偃提出召集诸侯出兵讨伐不臣的秦国时,晋悼公为了补偿之前荀氏家族为晋国所做出的贡献,便答应了中行偃的请求,以霸主的名义,召集齐、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十二国联军,加上晋军,组成庞大的联军,出兵讨伐秦国。赵武身为上军将,也和上军佐韩起率上军随国君一同出征伐秦。

联军进入秦国境内后,和秦景公率领的秦军战于棫林,秦军大败,退回泾水西岸。晋悼公见好就收,于是止步于国境,让中行偃代为率联军出征,继续讨伐秦国。

中行偃自然愿意追击秦军,于是率联军准备渡河;但见晋侯已经不再随军出征,诸侯们都生出怠慢之心,不愿随中行偃进军(荀氏家族封地和秦国接壤,中行偃想要继续追击秦军,不过是借着国君的名号为自己扩大地盘)。中行偃一意孤行,命诸侯们“惟余马首是瞻”,跟着自己渡河进攻秦军。

这时候,晋下军将栾黡公开站出来反对中行偃的进军行动,还反驳说‘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之后,栾黡带着自己的下军(以及缩编进下军的新军)堂而皇之地返回了晋国。其他诸侯联军见晋军内部都产生了分歧,于是顺势一同退兵,中行偃所能统帅的,只有自己的中军,以及赵武的上军,无奈之下也只得放弃攻秦,撤军返回晋国。晋国国内将这场虎头蛇尾的伐秦之战,称为“迁延之役”。

原本联军在栾黡的拆台下,放弃攻秦,闹出撤军的笑话也就罢了,晋国只是面子上过不去。但就在撤军的半途中,栾黡的弟弟栾针(金咸)却不知道中了什么邪,公开和兄长唱反调,在军中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声称此次出兵伐秦、没有建树就匆忙撤军,实在是晋国的耻辱,也是栾氏的羞愧(栾黡:打住吧你,不知道我主动撤军,是得到了国君的暗示,不让荀氏因此获得过多利益,从而坐大),自己决心率家兵返回战场、出击秦军,如果谁自认为是勇猛之士,可以随同自己一起出战!

在栾针发表了激动的演讲后,当时还是一个青涩少年的士鞅(士匄之子)热血上头,立即站出来附和,随即在没有取得中军将中行偃(主帅)、中军佐士匄(范氏家主)、下军将栾黡(栾氏家主)的同意下,栾针和士鞅带着自家的私兵,返回泾河战场,发起了对秦军的决死冲锋。

但理想敌不过现实,栾针和士鞅率不多的私兵擅自出战、突入秦军大阵后,就陷入了秦军的四面包围,一番苦战之后,栾针壮烈阵亡,士鞅则侥幸逃脱,狼狈地返回了晋军阵中。

栾黡的正妻栾祁是士匄的女儿、士鞅的姐姐,因此士鞅是栾黡的小舅子;得知弟弟和小舅子一起私自出战,结果弟弟阵亡、小舅子却逃回来了的消息后,栾黡勃然大怒,将怨气都撒在了岳父士匄及范氏(士匄即范氏家主)的身上。回国之后,栾黡直接放言,说是士鞅鼓动的栾针私自攻秦,这才使得栾针阵亡,假如士匄不将士鞅驱逐出国、流亡在外的话,自己早晚要杀了小舅子给弟弟报仇。

士匄对于女婿的蛮不讲理无可奈何,又自觉以范氏之实力,怕是打不过强悍尚武的栾氏,于是只得忍痛将范氏的继承人士鞅放逐到秦国,托付给叔父士雃照顾(士雃是士匄祖父士会在秦国避难时所生的次子、士燮之弟、士匄叔父,即士鞅叔祖父,也是后世汉高帝刘邦的祖先)。

此后,士鞅在秦国流亡了五年,直到周灵王十六年(前556年),栾黡病逝后,士鞅的外甥栾盈承袭栾氏,进入朝堂担任下军佐,士鞅才在叔祖士雃和父亲士匄的周转协助下,得以返回晋国。

经过此事后,栾氏和原本的姻亲范氏交恶,从此再也不能和睦相处,而栾黡当众违反中行偃的军令,独自率下军撤离,由此也得罪了中行氏、智氏;赵武的赵氏因“下宫之难”,本来就和栾氏有灭族之仇,赵武只是看在栾书和父亲赵朔的交情上,才没有采取公开敌视栾氏的做法,如今栾书已死,赵氏和栾氏即使不是死敌,但也绝不是盟友;韩氏从韩厥开始,就是赵氏的强有力盟友,韩、赵几乎可以视为一体,韩起自然不会去亲近栾氏。

所以,栾黡目光短浅、和岳父士匄反目后,在晋国朝堂上彻底孤立,再也没有盟友可以倚助,虽然晋悼公对于栾氏一直以来都是不遗余力的支持和信任(缩编新军入下军、默许栾黡撤军等),但世事难预料,晋悼公总有去世那一天,到了那个时候,栾氏的命运可想而知,将重蹈赵氏“下宫之难”的悲惨覆辙。

晋悼公伐秦之役半途而废后,周灵王十四年(前558年),对晋悼公的“代周”野心既惊惧且愤慨的周灵王不甘就此被晋悼公这个“小宗的小宗的小宗”所取代(晋国本来是王室小宗,后来曲沃代翼,晋公室改为曲沃桓叔后裔承袭,属于王室小宗的小宗,而晋悼公则是晋公室的小宗,因远房叔父晋厉公被弑,才得以继位为晋侯),因此暗地里联络同样对晋国霸权不满的齐灵公,并以“赐封东方诸侯之长”、“伐晋拓展齐地”作为条件,引诱齐灵公出兵“勤王讨晋”,惩罚野心勃勃的晋悼公。

齐灵公自恃齐国本来就是诸侯中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又秉承历代齐侯心心念念的“恢复霸业”夙愿,在天子的鼓励和挑唆之下,顿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不顾齐晋之间实力的悬殊,决心响应天子诏令,起兵讨伐“不臣之晋”。

于是,齐灵公公开宣布和晋国断盟,又纠合邾、莒两个小国,出兵攻打附晋的鲁国三桓之一——孟孙氏的成邑,作为对晋国霸主地位的挑战。晋悼公闻讯后,怒气迸发,立即下令三军集合,准备讨伐“不敬霸主”的齐、邾、莒三国(以及威慑背后挑唆的周王室)。

而就在晋悼公厉兵秣马、准备大张旗鼓伐齐的时候,天象突显异常,白昼而生日食。古人有“每逢日食、必薨贵者”的思想,晋悼公觊觎周室之心人所共知,因此心中忐忑已久,此次突逢日食,思绪顿时恍恍惚惚、心病不能缓解,结果莫名其妙地患病,且病情迅速恶化。

周灵王十四年(前558年)十一月,晋悼公卧床已经半年之久,到了油尽灯枯、即将薨逝的地步。临终前,晋悼公召集所有卿士,让他们拜见太子彪,命卿士们辅佐太子、维持晋国内外军政事务、将晋国霸业继续发扬光大。之后,晋悼公亲自安排朝堂人事,以中军将兼执政大夫中行偃主持三军,以中军佐士匄负责处理对外外交、维护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盟,国内政务,则由自己重点培养、提携的上军将赵武处置;嘱咐太子彪在自己去世后,承袭宗庙,与诸卿一起共保霸业。

做好这一切安排后,晋悼公才勉强放下心来,心中期盼着晋国群臣能够同舟共济、辅佐太子、敬天爱民,继续将晋国的霸业保持不坠。周灵王十四年(前558年)十一月十五,带着未能实现的“以晋国宗庙取代周室社稷”遗憾,一代英主晋悼公姬周在不甘中走完了他短短二十九年的人生,于新田国都公宫内薨逝,太子彪奉遗命、在诸卿的辅佐下继位,即晋平公。

晋悼公去世后,晋中军将中行偃“摄君事”,辅佐晋平公执政。周灵王十五年(前557年),晋国主持召开温邑之盟,中行偃请各诸侯派出使者前往参会。但在盟会中,齐国上卿高厚奉齐灵公密令,故意抗拒中行偃的意见,并半途抗礼逃离盟会现场。中行偃大怒,归罪于齐国失礼,齐、晋之间本来就貌合神离的盟友关系进一步恶化。未完

齐国接连冒犯晋国后,中行偃向晋平公奏报,想要就此出兵伐齐,以击破其觊觎霸主之位的野心。但事有凑巧,原本附楚的许国国君许灵公打算投晋,并向晋国请求迁许国社稷至晋国境内,标榜尊王攘夷的晋国自然准许许灵公的请求,准备出兵助许国搬家。但让晋国没想到的是,许国国人却不愿搬家,宁愿继续依附楚国。主持晋国朝政的中行偃大怒,于是在周灵王十五年(前557年),和下军将栾黡一起,率晋、郑、宋、鲁、卫五国联军出兵伐许。

楚国得知晋国攻打自己的属国许国后,立即派公子格率楚军救援许国,并迎击晋军。两军在湛阪相遇,随即接战,楚军不敌晋国联军,大败而逃。中行偃、栾黡率联军紧追不舍,一直追击到楚国国境边的方城(即楚长城),攻取了方城之外的诸邑后,才胜利回军;班师途中,再次伐许,奏凯而归。湛阪之战,是晋楚两国八十年争霸战争中的最后一战,此后,楚国再也没有主动向晋国发起军事挑战,晋国的霸业,至此更加稳固。

而下军将栾黡在协助中行偃取得湛阪之战的胜利、凯旋回国后不久,就因病去世,其子栾盈接替卿位,入朝担任下军佐一职(原下军佐魏绛晋升下军将)。栾黡去世后,流亡在秦国的士鞅才返回晋国,并进入中军任职,协助父亲士匄佐军。

击败楚国后,中行偃决心再接再厉,对齐国发起进攻,以彻底粉碎齐灵公的“不敬、冒犯”野心。周灵王十七年(前555年),中行偃奉晋平公出征,并与中军佐士匄、上军将赵武、上军佐韩起、下军将魏绛、下军佐栾盈一起,六卿齐出,同时联合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一国军队,共同伐齐,以显霸主煊赫之威。

齐灵公得知晋国联军来攻的消息后,也不甘示弱,亲自带兵抵达平阴,抵御联军。中行偃令晋军兵车遍插旌旗、拖干柴出击,平阴城外烟尘漫天,“草木皆兵”;此外中行偃还散布假令,谎称鲁、莒两国将奉命出兵绕道偷袭齐都临淄。齐灵公信以为真,又兼平阴城外漫山遍野都是晋军虚布的旗号,顿时毫无战意,数日后就率先逃回临淄,放弃了平阴。

齐军主力撤退后,晋军一鼓作气攻克平阴,然后分兵三路向齐国腹地进发,其中,中行偃携士匄亲率中军围攻兹;以赵武、韩起率上军攻卢;以魏绛、栾盈率下军攻邿。兹邑、邿邑很快被晋军攻克,而赵武的上军却在卢邑城下受挫、久攻不克。

卢邑,是齐国高氏的封地,高氏在此代代经营,势力强大,卢邑又修造得城郭牢固,其邑民也殷实富裕,高氏家主高厚亲自拒守在此,所以晋军没能迅速攻破卢邑。

中行偃知道赵武、韩起长于文治、而武技稍逊,攻城未果并不是有意为之,于是下令赵武、韩起继续包围卢邑,自己则率中军、下军绕过卢邑,直扑齐都临淄,将临淄团团围住,并在齐国境内四处征伐,向东打到潍水,向南直到沂水。

齐灵公困守临淄城内,面对晋军围攻既惊恐又畏惧,想要逃离临淄,避难于邮棠。关键时刻,是齐太子光砍断了齐灵公出逃时的马车缰绳,坚持将齐灵公留在临淄,显示齐国上下保卫社稷、与国共存的决心,这才使齐国没有被晋国一举灭亡。

未完

0 阅读:180

评论列表

王者归来

王者归来

2021-12-14 19:17

晋悼公天资英才,从一个公室旁枝,毫无根基庶孙,回国后迅速掌握晋国权力,掌控政局,把晋国霸业再一次推到高峰。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要是多活三十年,历史走向不可预测。

浅秋

浅秋

2021-12-14 19:27

很棒

伯虎 回复 12-21 15:06
谢谢

伯虎

伯虎

专注于历史事件、人物探究,追寻鲜活的历史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