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到国库的钱,不能随便为民企自己经营不善而埋单!”

杠杆地产 2018-12-17 18:34:34

摘要:民意被裹挟引发了晚清川乱!

撰文|黄大拿&编辑|王心

引文: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很正常,但可怕的地方在于,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着让人热血沸腾的冠冕旗号,裹挟了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使社会局势严重失控。

“老百姓交到国库的钱,怎么能为民营公司自己经营不善而埋单?”

这个疑问是著名官商、后人称为“晚清商神”的盛宣怀提出来的。提问的背景则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是点燃辛亥革命的导火索,由于鄂军被急征入川,导致武昌空虚,才有了武昌起义出人意料的成功,孙中山就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还要迟一年半载的。”

孙中山把称“保路运动”为“起义”,后之历史教科书又将其界定为“近代史上大规模的群众性爱国运动”,当然有充足的理由,因为当年发起保路运动的人们,打出来的就是一面“商路亡,中国亡”的亮丽大旗。

然而当时盛宣怀又何以会冒出上述这样一个疑问?历史的真相如何?

铁路风潮牵涉多省,为什么唯独四川闹得最凶?

在盛宣怀的事业中,铁路是一个很大的盘子。

晚清铁路风潮即起因于亦官亦商的盛宣怀主持的铁路国有政策。

自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的官方铁路政策经历了合股官办、商办与路权国有三个阶段。盛宣怀力推的铁路国有,是在合股官办、商办这两种办法均遭遇严重挫折后一种自然的政策转向。

清政府认为,铁路建设成本巨大,铁路路权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筹划,向西方银行借款,并聘请外国工程技术人员来建造铁路,铁路建设才会取得成效,而南方各省相当多的绅商则主张继续由民间自办,这样就产生了碰撞。

过去我们习惯于把清政府的做法称为“卖国”,把以“商路亡,中国亡”为号召鼓动风潮的人们称为“爱国者”,未免忽略了情绪化的东西下面掩藏着的利益考量。

铁路风潮牵涉多省,为什么唯独四川闹得最凶?

原来,湖北、湖南两地商人投入到铁路民营公司的股份,清政府都如数偿还,而四川公司亏空的300万元,盛宣怀却拒绝补偿。

盛宣怀为什么要拒绝?

原因在于,四川公司的亏损,是其卷入了1910年世界性的橡胶投机生意,遭遇失败。

盛宣怀说:全国老百姓交到国库的钱,怎么能为民营公司自己经营不善而埋单?盛氏虽然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但这句话却不能不说自有相当的道理。

蒙在鼓里却大义凛然的大多数

关于“保路运动”,大陆学者萧功秦先生在《清末“保路运动”的再反思》一文中有深入的分析,而美国学者周锡瑞更早有精辟论断,他在《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一书中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那些钱庄倒闭时,钱丢了,而中央政府拒绝补偿四川公司那些股份。假如政府偿还了那些在投机中损失的钱的话,四川绅士是可以保持沉默的。他们的抗议文件,就隐隐包含了这个意思。自然,四川的抗议是在爱国主义和反对外债的词藻中暗示出来的。不出所料,在湖南和湖北也听到了类似的词藻,但是在后面这两个省内,没有人丢失一文钱财,词藻还是词藻,并未见诸行动。”

四川发起保路运动的绅商们,他们将自己的策略归纳为两句毫不含糊的话,即“以索还用款为归宿,以反对国有为手段。”这颇有些像今日的“嘴里是主义,心里是生意”。

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很正常,但可怕的地方在于,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着让人热血沸腾的冠冕旗号,裹挟了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使社会局势严重失控。

清政府在商办铁路成效甚微的情况下,决心将铁路路权收归国有,这是一种权衡利弊后无奈的选择,不但与所谓“卖国”毫不沾边,而且原无可厚非。

但清政府的最大失误在于,在绅商、立宪派人士再三再四的暂缓实行铁路国有政策的吁请声中,眼见风潮愈演愈烈,仍然坚持一意孤行,尽管技术上没错,但明显缺乏战略眼光。

大臣被杀,局势再无回旋余地

川乱爆发,负责入川弹压的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端方对局势倒有清醒认识。他在出发前和赴川途中,曾多次谏言,要求朝廷废除国有政策,以免刺激众怒,引发全面骚乱。

一路上,端方走走停停迟迟其行,显示了他对自己和国家命运的茫然。他也知道危机迫在眉睫,并力图用清廷官员罕有的柔软身段将其化解。

随端方入川的幕僚后来向朝廷报告:“此行端故督上体朝廷德意,下念民生困苦,虽带有鄂军两标护行,实不主剿办宗旨。沿途皆由端故守竭诚演说,日行百余里,道路崎岖,宿于牛栏豕圈之间,寝食俱废。然遇村屯乡镇人烟稠密匪徒麋集之区,犹作舌敝唇焦口讲指划,务使川民皆感朝廷恩惠,解散胁从。……是以每到一邑或一州一镇,人民皆备极欢迎,结彩舆前有如山积。”

端方家丁也向朝廷报告:“沿途饮食,并无菜蔬可食,每饭只有白饭咸菜。沿途所住之房即系养猪堆粪之屋,即钦差亦系此等之房。行至两三月均如是。……到一处即鸣锣集众,寻一处宽敞庙所,六大人(端方之弟端锦)前往演说。……各界感情殷殷。”

端方又根据地方人士的申诉,向朝廷电奏:“查得川中罢市罢课,不戕官吏,不劫仓库,绝非逆党勾结为乱。……人民因蒲殿俊、罗纶等被拘赴辕请释,统领田征葵擅行枪毙街正、商民数十人,附近居民闻知,遂首裹白巾奔赴城下求情,又为枪毙数十人,以致众情愤激,……”

电文中的倾向性是很明显的,他希望借此取得和绅民谅解的动机跃然纸上。

在革命风暴已经席卷而来的时候,作为负责弹压动乱的清廷大员,端方要面对的危机,既是他个人的,也是清政府的。为了化解这两个层面的危机,可以说端方也竭尽了所能。

但该来的还是来了。在一场兵变中,端方和他那曾经留学日本研究铁路的弟弟均被士兵杀害。

晚清川乱就像一幕历史大剧的预演。不久之后,大清帝国也走向了终点。

本文为黄大拿明史拍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0 阅读:4

杠杆地产

简介:读懂地产圈的各种隐秘杠杆(“杠杆游戏”系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