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留申战役(二):漫长而枯燥的战役序幕

近代史知识分子 2025-03-15 06:21:39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敬请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具一格的历史军事故事。

漫长的反击序幕

1942年6月结束的中途岛海战无疑奠定了航空母舰在舰队中的主力地位。日本海军丢掉了四艘大型航母,那些曾经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为日本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舰载机和飞行员们也一同沉入了海底,虽然美国航母部队还需要1年时间才能达到巅峰,但此时美国在太平洋上的航母兵力已经超过了日本。

独自乘坐“长良号”返回日本的南云忠一被撤销了第一航空舰队的指挥官职务,他为在中途岛损失的航母做出了诚挚的道歉,然后获得了安慰奖励——2000日元并继续担任第3舰队的司令长官,和他一样没有当过一天飞行员的参谋长草鹿龙之介也继续留在了他的身边。

尽管日本采取了一切手段来封锁战败的消息,还用占领阿图岛的“胜利”来丧事喜办,但这两场战役的价值悬殊实在太大,掩耳盗铃的效果近似于无。

阿拉斯加的美军部队反应倒是挺快的,日军航母舰队撤退后不到一周,就以为期三天的“饱和”轰炸揭开了反击战的序幕——考虑到这场战役的序幕长达6-8个月,也着实让人不知道该如何评价的。

占领基斯卡岛的日军部队这时候采用的防守战术仍旧是和敌人来一场滩头决战,因此他们在适合登陆的海滩上四处布防,也给美国的轰炸机提供了许多上好的靶子。因为陆基轰炸机数量不足,所以第一次空袭的主力居然是由“卡塔琳娜”水上飞机来客串的。。。

用这种飞机当轰炸机,也不知道该说美国人勇敢还是莽撞。

进攻的水上飞机由一艘老旧的水上飞机供应舰“吉利斯”号提供支援,挂载上一枚500磅的炸弹后,这些大肚子的飞机如同肥胖的野鹅一样,摇摇摆摆地从海面上起飞,直飞500公里外的目标。它们在大雾中笨拙地飞行着,考虑到飞机的机动性和日军密集的防空火力,飞行员们没人敢明目张胆地飞临目标上空。“卡塔琳娜”机群拉升了高度,飞到云雾层上面,然后以大约1100米的基斯卡火山作为参照物,开始计时飞行。

当导航员在地图上估算基斯卡岛就在下方后,飞行员就会一推操纵杆,让这架负担过重的飞机像俯冲轰炸机那样以超过300公里的时速冲破浓雾,然后要在几秒钟内发现目标并投下炸弹。投弹完毕后,飞行员和副驾驶员就会使出浑身力气,猛拉操纵杆,让这架重量达到10多吨飞机从俯冲状态改平再拉升,并尽快爬升到浓厚的雾气掩护中去。

这是美军的视角。

而在地面上的日军眼里,他们只看见一架架蓝灰色的,有着大肚子的肥胖飞机,像是要坠落一样从云雾中掉下来,投弹,然后慢吞吞地改平,慢吞吞地爬升,而日军的防空部队热烈的炮火将追着它们一直再次进入浓雾当中。

返航的水上飞机宣称他们炸毁了三艘日本军舰和两架水上飞机——实际上是炸毁了三架“九七大艇”,因为这些飞行员在炮火追击下光顾着逃命,几乎没有时间仔细观察轰炸效果。所以他们造成的实际伤害远不如自己付出的代价那么清晰:

一架俯冲下去就再没有上来。一架满身破洞在降落时直接沉到了海底。还有一架降落后从机舱里拖出两具尸体和一名伤员。

两天后,继续拿水上飞机玩俯冲轰炸的美国人撞上了天敌:装有浮筒的零式战机。因为日本人缺乏工程机械,如果用纯人工的方式,得花上好几个月才能建好一座野战机场。机身上的浮筒虽然会影响零式战斗机的机动性,但用来打“卡塔琳娜”还是太轻松不过了。

短短三天里,20架奉命出击的“卡塔琳娜”被击落了一半,美军当即下令禁止再使用这种飞机出击。

作为补充,陆航第11航空队派了12架轰炸机——B-17和B-24——进驻乌姆纳克岛那个就像蹦床一样的野战机场上。在随后的整个夏天,只要天气允许,这些轰炸机就会出动,但阿留申群岛最不缺的就是坏天气。

美国轰炸机总是飞到基斯卡岛上才发现,目标被浓雾遮挡得严严实实,于是飞行员们各自根据估算胡乱投弹,把冻土荒原炸得满是焦黑的窟窿。战后一份总结毫不客气地记录到:“这些轰炸机实施的空袭基本上没有造成任何伤害,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丝毫没能阻止敌军的任何行动。”

难兄难弟

陆军航空兵的反击像个笑话,但陆军还能找到个垫底的伙计,那就是西奥博尔德指挥的海军舰队了。对于执勤的水兵来讲,每次战斗巡逻都是一次无尽的折磨:

笼罩海面的浓雾,变化莫测的狂风,排山倒海的巨浪,无法预测的暗流和暗礁都是家常便饭。而更痛苦的,还是被迫在恶劣天气中去甲板上执勤——正如前面说过的那样,阿留申群岛唯一盛产的就是极端恶劣的天气。

海面上温度常年保持在零度以下,每一名水兵在走上甲板前都要花上至少3-40分钟把自己严密地包裹起来。他们需要穿上好几层毛衣,至少三双袜子,再套上翻毛皮靴和橡胶套鞋。然后把自己塞进防水裤,裹上厚重的皮袄,最后再给自己穿上一件类似米其林轮胎人那样的软木救生衣(这个只能起到安慰作用。)

走出舱门后,像个蚕蛹的水兵一路上必须紧紧抓住侧舷的扶手,否则要么被扔到钢铁结构件上撞个半死,要么被大浪卷到海里淹死。。。

这是海面上罕见的良好天气,居然可以看见太阳。

海军的反击出师不利,两艘奉命出击的S型潜艇很快就失踪了。S-27号执行侦察任务时,在海面摸索着穿过浓雾时搁浅在了安奇卡岛上的一处暗礁上面,艇员们倒是全都逃到了岸上,他们找到一个颇有年头的旧教堂熬了一星期,才被美军的飞机接走。

另外一艘“银汉鱼号”潜艇在7月份报告说自己击沉了两艘日军驱逐舰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了(他们实际上击沉了两艘猎潜艇)。但海军的潜艇部队还是实打实取得了不错的战绩,“梭尾螺”号潜艇对着日本“子日”号驱逐舰底部射出两枚鱼雷,让188名鬼子葬身冰海;“鲈鱼”号潜艇更是大胆潜入了基斯卡岛的港湾,对着停靠在泊位上的日本驱逐舰发起攻击,击沉一艘,重伤两艘。

相比之下,水面舰队就毫无建树了。西奥博尔德将军在7月份两次带领舰队出击,试图炮轰阿图岛的日军阵地,每次都因为大雾无功而返,最后一次还导致三艘扫雷舰和一艘驱逐舰相撞受损。他只好沮丧地让史密斯少将指挥第三次炮击行动。

史密斯少将的运气也好不到哪里去,他指挥舰队在8月7日出击,然后整支舰队就陷入到了一个从来不曾遇到的浓密雾团中,当塔托姆少校爬上“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前桅后,他甚至看不到脚下的甲板,整支舰队的桅杆孤零零地矗立在雾气上,诡异地向前移动着。

史密斯少将一度想放弃任务,后来估摸着是想着来都来了,浪费这么多燃料白跑一趟也不大合适。于是就在7点30分下达了作战命令:炮击30分钟,舰队行驶到转向点就开始射击。7点50分,美军的舰队鱼贯而行,所有主炮指向雾气笼罩的基斯卡岛,开始向未知的目标喷吐出猛烈的炮火。

我们就不再累述炮击基斯卡岛壮观而震撼的场面了,大家只需要这次知道,美军在短短半小时内向岛上发射了超过400吨的炮弹——而盲射的炮击效果收效甚微。

早期的空中和海上进攻取得的战绩差劲得让人疑虑重重,偏偏海军和陆军的两名最高指挥官还因为前进机场的选址问题起了龌龊,最后演变成一场荒谬的冲突。

起因很简单,早期的轰炸机都是从乌姆纳克岛的机场起飞的,这里距离基斯卡岛足足有950公里,过远的航程不仅得不到战斗机护航,还因为迷航而导致损失不小。两军都同意在半路上选择一个荒岛建造前进机场,但陆军看中了塔纳加岛,而海军更中意距离更近的阿达卡岛。

陆军的司令官巴克纳将军主动挑起了事端,一次他在军官俱乐部多喝了几杯后,当着西奥博尔德将军和其他军官的面念起了自己写的打油诗,嘲讽海军没法在大雾天气里行动:

“在阿拉斯加寒冷的海面上,我紧张地站在了罗盘边。我提心吊胆地观察着雾气茫茫的大海,生怕撞上礁石的顶端。

一旦我宝贵的军舰被撞得粉碎,我的名字就会被列入蠢货的名单。。。”

很不幸,西奥博尔德将军可是被称为“美国海军中最聪明同时也是脾气最坏的人”之一,在经过两天的酝酿后,他回了一封信,用礼貌的用语问候了巴克纳将军的女性亲属并对他的大脑构造进行了一番探讨——阿拉斯加的美国陆海军正式决裂。。。

正在修建机场的海蜂。

和巴克纳不同的是,西奥博尔德很重视这件事,他认为这意味着中止阿留申战场上陆军和海军的一切可能的配合。于是这位聪明人把巴克纳的打油诗和自己的回信的复印件一起交给了海军上将金,以“稳定的暴躁脾气”著称的金上将转手又把文件给了马歇尔将军一份,无奈的马歇尔只好对这俩都跑到世界边缘还不安生的家伙展开了一次调查,但是没有采取任何后继行动。

经过了这么个插曲后,参谋长联席会议也对机场的选址拍了板——海军选择的阿达卡岛成为了赢家。后来的现场勘测证明,这个选择才是最正确的。因为当海军工程营的工程师们勘测跑道地基时,发现薄薄的一层淤泥下方就是牢固的火山岩。

只用了一个多月,海蜂们就排干了沼泽地里的积水,打好地基并让这个野战空军基地投入了运行。9月14日,16架B-24轰炸机第一次得到了31架P-38战斗机的护航,这个机群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日军伤亡200多人,损失了好几艘袖珍潜艇和运输船。随着越来越多的B-25、B-26轰炸机进驻阿达卡岛,美军对日军运输线的空中绞杀越来越严酷。到了10月份,日军的海上运输补给已经极其困难了。

尽管日益猛烈的狂风预示着阿拉斯加严酷的冬天即将来临,但美军的飞机几乎天天出动,两个岛屿上的日军伤亡惨重,日军补充过来的兵员和装备损耗了不少。

基斯卡岛搁浅的日本运输船

但是光靠空袭是没法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岛屿的,最终还是得依靠陆军的登陆作战。美国海军和陆军希望再建立一个前进基地,作为登陆部队的集结出发点——不出所料,两个兵种的指挥官们再次开始了激烈争吵、辱骂和对抗。

参谋长联席会议再次选定了海军看中的岛屿,但由于西奥博尔德将军过度的傲慢和攻击性,尼米兹将军解除了他的职务,让托马斯•金凯德接替了他。

1943年1月12日,四艘运输舰满载2000名陆军士兵登上了荒岛安奇卡的海滩,没有受到任何干扰的士兵们淌着冰冷的海水完成了登陆。护航的驱逐舰“沃登”号被突如其来的暗流冲到了暗礁上,14名水兵被淹死,军舰的残骸在近海半浮半沉。

还没有来得及卸下装备和物资,冰冷的狂风就涌进了这个喇叭口的海滩,好几艘登陆艇被直接吹到了海滩上,运输舰也在风中摇摆不定,胡乱转圈。没办法的水兵只好将许多箱子扔到海里,借助汹涌的海浪冲到岸边,苦哈哈的陆军大兵们再站在齐腰的冰水中把箱子一个个拖上岸。

从未被打扰过的冻土荒原被车轮和履带碾压得粉碎,第二天,所有士兵都站在没过小腿的泥浆里开始奋力搭建军营和机场了。施工机械的震动和隆隆声彻夜响个不停。

现在轮到日本飞机来扔炸弹了,因为没有野战机场,日本人每次只能派出二式水上战机进行骚扰,他们最喜欢的目标是海滩边的运输船,可大部分炸弹全都扔到了冰原上。

美国的工兵在三个星期里就修好了一座新的机场,2月16日,8架机头画着老虎头的P-40战机进驻,当天下午,日军飞机例行来袭,然后被美军迎头痛打了一顿,两架二式水战中弹起火坠毁——指挥战斗的就是“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的儿子。

小陈纳德在机头处画上虎头以向父亲致敬。

第11战斗机中队画的不是鲨鱼嘴,而是一个老虎头。

美军的前进基地步步逼近,在日军的高层中引起了严重关注。尤其在得知一支由70艘舰船组成的大型船队装运了两个师从旧金山出发,正在前往阿拉斯加的消息后,它们判定,美军的正面反攻的威胁日益加剧。并于2月5日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西阿留申群岛,并为可能在千岛群岛发生的战争做好准备。”

日军其实在目标推论上有点想当然了,它们错误地推论出,美军不会大举进攻西阿留申群岛,而是以海空封锁为主,配合少量兵力进行登陆试探。因为日军觉得美军除非打算通过千岛群岛从北方登陆日本本土,否则没有必要在这么个偏僻地方大打出手。

怎么说呢,日军通过一个正确的战略分析得出了个错误的结论,美国军方是不想进攻,但是美国政坛上的一些议员天天拿这事做文章,攻击罗斯福政府,不胜其烦的总统要求军方在1943年认真把这点子破事赶紧了结了。

而日本方面呢,它们把北方的防卫任务一分为二,阿留申群岛的作战和支援交给海军负责,陆军则是专心关注千岛群岛的防卫。而防守阿留申最紧迫同时又最困难的任务,还是向岛上输送兵力和物资,偏偏在美国海军和陆军航空队的联手封锁下,日本人只能艰难地运进去最低限度的人员和补给。

日本海军不得不加大了护航力度,双方升级的战争准备让一场发生在阿留申海域的海战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本文为不负人生优雅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

0 阅读:1
近代史知识分子

近代史知识分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