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3f34567e0e2f8bd44f4c3d096e34a81.jpg)
192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蒋介石悍然撕破脸,开始对中国共产党下黑手。
这样的残酷操作,让毛泽东等人明白:革命要胜利,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是不可以的。
因此,1927年8月7日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观点。
其后,中共开始两条腿走路,一是大搞土地革命,二是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
在这个过程前后,出现了不少惊才绝艳之辈,其中,有四位是毛主席非常器重的天才将领。如果这四位不是过早牺牲,那么,十大元帅可能要动一动了!
1、第一位:蒋先云![](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7f31f259bdfc651768db44abefff787.jpg)
二十年代初,湖南出了两个著名的革命者,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何叔衡,两人都参加了中共一大。
相比而言,毛泽东年轻且富有激情,感染力、影响力很大。
蒋先云就是深受毛泽东影响的一位年轻同志。蒋先云,是二十年代绝对的英杰,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
当时,湖南的革命风气非常浓厚,蒋先云早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的国民党负责人还是孙中山,他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于是,不少共产党员进入了国民党各级机构,连毛主席都担任了国民政府的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毛主席推荐蒋先云去黄埔军校学习。
当时的黄埔军校,起初是推荐制,后来感觉不太行,采取了“考试制为主,推荐制为辅”的人才选拔形式。
即使这样,蒋先云考出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黄埔一期的学员中,蒋先云非常出色,和陈赓、贺衷寒被称为黄埔三杰,至于徐向前等人,完全无法和蒋先云当时的光辉相比。
对于蒋先云,蒋介石也比较欣赏。但是,人家蒋先云是有坚定信仰的人,对蒋介石并不感冒。
蒋先云参加了东征、北伐。
1927年4月,蒋介石虽然撕破了脸,但武汉国民政府依然决定继续北伐,当时,黄埔三杰之一的蒋先云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安排的任务是率部北上河南。11军就是以叶挺的铁军为班底组成的,在叶挺这里,蒋先云很受重视。
但是,遗憾的是,1927年5月28日,在攻克河南漯河市临颍城的战斗中,蒋先云英勇牺牲。
当时的蒋先云仅仅25岁。
如果蒋先云不是早早牺牲,靠他的能力、人脉关系,成为元帅的概率非常大,最不济,估计也是大将。
可惜了!
2、第二位:卢德铭![](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a86691ac28422c6f96238d9a0a3bea7.jpg)
秋收起义的总指挥是谁?
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毛泽东。
这个没啥大错,毛主席确实是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但是,有一个人千万不能忽略,那就是卢德铭,因为他是秋收起义部队的总指挥。
如果说,毛主席是秋收起义的一把手,说卢德铭是二把手,没有问题吧!
当时的卢德铭多少岁呢?仅仅22岁,他是中共党员,也是黄埔二期的学员。
南昌起义前,卢德铭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团长,当时在武昌。他手下有个营长叫余洒度。
南昌起义发生后,卢德铭率团响应南昌起义部队,一路东下。结果错过了和大部队一起南下。阴差阳错之下,卢德铭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
当时,毛主席麾下都是农军、学生军,很富有激情,但作战能力不太行。卢德铭带着一个警卫团加入,那无疑是如虎添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9035522cdf1731abca6fff503791ab9.jpg)
当时,卢德铭的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卢德铭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委员,并任起义部队总指挥。
22岁的秋收起义军事总指挥,想想都是前途无量。
秋收起义的部队,在转移时遭到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卢德铭指挥能力突出,战绩喜人。但是,在一次掩护部队前进过程中,被一颗敌人的子弹击中了胸膛,就此牺牲,年仅22岁。
卢德铭牺牲后,毛主席非常痛心,长叹道:“还我卢德铭!给我3个师也不换。”
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和毛主席并肩作战的年轻将领,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后来的十大元帅一定会动一动。
3、第三位:伍中豪![](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27c9e6a44595dfc1406ef66b4546b5c.jpg)
牺牲了蒋先云,毛泽东不在身边。牺牲了卢德铭,毛泽东非常悲痛,那是他的搭档。
卢德铭牺牲后,队伍中凸显出来两个人,一个是余洒度,这人就不多说了,路走偏了,后来叛变了革命。另一个就是伍中豪。
伍中豪和卢德铭有些相似,十八九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是黄埔生,是黄埔四期的。
秋收起义时,伍中豪是卢德铭麾下,担任连长。他一步步跟着毛主席到了永新三湾,参加了三湾改编。后来,跟着毛主席上了井冈山。
对于伍中豪,毛主席非常欣赏。
后来,朱德带队上了井冈山,完成了和毛主席的光荣会师。1928年平江起义后,彭德怀等人也陆续上了井冈山,一时间,革命队伍壮大了很多。
井冈山时期,战斗经常在进行,伍中豪的指挥能力得到了验证,骁勇善战的成色越来越凸显出来。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麾下有四位公认的骁将,分别是:彭德怀、林帅、伍中豪、黄公略。
1930年6月,伍中豪任红一军团十二军军长,并任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当年的9月,伍中豪带队攻打吉安,回归途中,在江西安福城郊,遭到了地主武装的袭击,英勇牺牲。
对于伍中豪,谭震林、聂荣臻都表示了极大的认可,他们在不同场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伍中豪的贡献和成就足以让他跻身元帅之列。
伍中豪如果不牺牲,元帅的位置肯定有他。
4、第四位:王尔琢![](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e5db1c1577eaa2e790d617d26e05d3a.jpg)
王尔琢,这个名字非常特别,和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名字有些相似。
王尔琢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
很多人不知道,王尔琢是黄埔一期生,和蒋先云、陈赓、徐向前是一期的。
在校期间,王尔琢很受一位老师的喜爱,这位老师的名字叫周恩来,当时担任政治部主任。
因为周恩来的影响,王尔琢在1924年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一期的学员,最出名的战役就是东征、北伐,而王尔琢都没有错过。
南昌起义时,王尔琢正是起义军的一员,当时他担任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参谋长。
著名三河坝战役,王尔琢也参与了。
之后,当朱德面临最重要的时刻时,是陈毅和王尔琢双双支持了朱德,使得朱德的领导地位完全确立。当时的那支部队,林帅的影响力是无法和王尔琢相媲美的。
井冈山会师后,王尔琢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
井冈山就一个红四军,王尔琢担任参谋长,可见其地位非常之高。
后来,王尔琢当选为中共红四军军委委员和中共湘赣边特委委员,并辅助毛主席、朱德打了不少漂亮仗,被毛主席和朱德连连表扬。
1928年8月25日,前卫第2营营长的袁崇全,胁迫、欺骗1个步兵连和1个迫击炮连叛逃。听闻消息,王尔琢带着警卫排追赶,并成功劝回了两个连。可是,意外陡然发生,叛徒袁崇全恼羞成怒,对王尔琢开了黑枪。
就此,王尔琢的生命定格在了25岁。
这样说吧,早期井冈山如果有四巨头,那就是毛主席、朱德、陈毅和王尔琢,这样的人物,如果活到了1955年,怎么少得了元帅的席位呢?
王尔琢的贡献,祖国没有忘记,后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864f405584336a5b13a72f0d24e185c.jpg)
以上这四位,就是英年早逝的四位天才将领,都曾深受毛主席的认可和欣赏,如果这四位不是早早牺牲,那么,十大元帅就会动一动了......
龙飞凤舞
卢德铭、伍中豪、王尔琢妥妥元帅级
用户14xxx43 回复 07-15 19:11
还有黄公略
乆亍
天不惜才,英年早逝😭
建光
与主席有交集也最有可能评元帅的是蒋先云黄公略,卢德铭伍中豪王尔琢还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就牺牲了,能不能评元帅不好说。
红旗飘飘
还有许继慎段德昌等等,都是大将保底的。
毛大富
无聊的如果
Tracy
个人觉得左权比以上的都要好
用户10xxx47 回复 10-29 13:13
大将的可能性大
战虎
还有叶挺将军、彭雪枫、左权、黄公略以及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