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道傻瓜,学霸退场中等生进场,学医依旧热门

全德健见 2025-02-07 13:00:41

有朋友问我,作为目前还是极其热门的专业,学医今后还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吗?

怎么说呢?

只能说,只要医生稳定的属性不丢失,学医一定是吸引力最大的专业之一。

医生稳定的属性会丢失吗?

应该不会。

所以学医今后还会有巨大的吸引力。

只不过,改变是必然的。

在某大学医学院2024年的招生宣讲会上,招生老师展示附属医院主治医师平均年薪19.56万的数据,台下省重点中学的尖子生们低头刷着手机,而普通中学的中等生却频频举手提问。

这幕场景恰如医疗投射在教育领域的镜像——当医疗体系的价值坐标发生位移,人才流动的暗流正在重塑整个行业的生态格局。

这幕场景也折射出医疗行业价值评估体系正在发生结构性位移——当职业价值光谱中的"稳定"参数遭遇"发展天花板"的变量,人才流动的矢量轨迹已然改变。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教育投资与职业回报将对大多数人的职业选择产生深刻影响。

再残忍的现实也是现实。

当高分学霸还在为晋升副主任医师熬夜写国自然标书时,他们的高中同学可能已在私募基金完成首个千万级项目。

人才总是趋向于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什么样的人才选择什么样领域总会被价值贴上标签。

或许这没有利弊,有的只是现实和选择。

我相信临床医学不会轻易走下热门专业的神坛,同时我也相信,对于高分学霸,临床医学将会逐渐祛魅。

上海某顶级医学院追踪数据显示,2024届临床医学八年制毕业生中,高考位次前0.5%的群体签约公立医院比例较五年前骤降37%,其中28%流向创新药企研发岗,15%转型医疗投资,另有9%进入数字医疗创业赛道。

与精英群体的退潮形成对照的,是中等分数考生的加速进场。

在某地级市医学院,2024年临床医学录取线较五年前下降42分,但报考人数反增18%。

临床医学作为最热门的专业并没有变,变的可能是生源的重构。

当然,即使生源重构也不能说明医生的整体素质必然下降,也未必等同于专业价值的贬损。

医疗实践本质上是经验科学的重熔再造——在急诊室的生死时速中锻造临床思维,在疑难杂症的救治中雕琢缜密推理,在医患沟通的复杂语境里淬炼共情能力,这种独特的职业锻造机制,使得医疗行业始终保有特殊的人才提纯功能。

正如某医院教学大数据揭示的规律:规培结业考核优秀率与高考分数仅呈弱相关性(r=0.21),而与临床轮转时长呈现显著正相关(r=0.67)。

临床是最锻炼人的地方,经过临床多年的打磨,无论人文修养还是技术水平,医生还是素质最高的群体。

网上有人说,今后的职业选择,高分学霸不学医,中等生加速进场,临床医学不再高不可攀,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退场与进场者相逢一笑,互道傻瓜。

互道傻瓜也不需要。

职业选择本就是用脚投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没必要互相攻讦,这就像小马过河的故事,同一条河流,老牛、小马和松鼠,各有不同的感受,重要的,是你亲身去经历。

职业选择的真谛,在于找到与自我实现最优解相匹配的生存策略。

0 阅读:4
全德健见

全德健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