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运院士说自己和心脏打了一辈子交道。别人打麻将,他打心电图;别人看电视剧,他看冠状动脉。这一研究就是四十多年。
有人问他,你研究了这么久,有什么养护心脏的“秘诀”?
他笑了,说:“秘诀倒没有,倒是有几个老朋友似的方法,咱们老百姓听得懂、做得到。”

这个世界上最勤劳的器官就是心脏。
你吃饭它跳,你睡觉它跳,你生气它跳,你恋爱它也跳——它从你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没歇过,一分钟跳个七八十次,一天上万个,一年几千万次,活到八十岁,心脏得跳上二十多亿次。
你说它苦不苦?你说它累不累?所以说,心脏这玩意儿,真得好好养。
下面这些方法,都是张运院士掏心窝子总结出来的,全是干货,咱们慢慢说。

张运院士说,心脏就像一台老旧的水泵,泵不坏,管道也别堵。可现在这年头,不少人三十岁不到,血管就开始有点“年纪”了。为什么?吃太油,动太少,气太大。这些事儿听着像是生活里的小毛病,其实就是冠心病的温床。

冠心病是个什么东西?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大马路上堵车——心脏的血管就像高速公路,一旦里面有了油腻腻的“车祸现场”,血流过不去,心脏就缺血了。有时候你觉得胸口像压了块砖,有时候是手臂发沉、脖子发紧,还有的人不疼、不喘,直接倒下,那就是心梗了,救都来不及。
那咋办?张运院士说了,别怕,办法是有的。心脏这东西,不是养不起,而是你没养对。

第一个法子:别让心脏做“体力活”
你见过拖拉机天天开高速的吗?心脏也一样,不能老让它拼命干活。现在人动不动就来个大怒、熬夜、连轴转,心脏像上了发条似的,根本停不下来。张院士说:有时候你觉得自己挺能扛,其实心脏早就悄悄“报警”了。
他说有个患者,四十多岁,IT男,天天加班熬夜,烟不离手,结果有一天蹲厕所时突然昏倒,送到医院一查,心肌缺血、心律不齐,差点命都没了。

所以啊,要是你动不动就胸闷、心慌、爬楼气喘,那就不是累了,是心脏在敲警钟。张运院士说得很清楚:别再逼着心脏拼命干活,给它喘口气,很有必要。
第二个法子:嘴巴管住,心脏高兴
管住嘴,真的很关键。尤其是现在,外卖一打开,红烧、油炸、奶茶、烤串、火锅……真香。但你想想,你吃得香,心脏可不一定高兴。

张运院士讲过一个病例: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哥,天天下馆子,三高缠身,有一天吃完饭坐在沙发上就开始冒冷汗,胸疼得像是有大象踩着。一查,冠脉堵了90%,紧急做了支架手术。
他总结一句话:少吃油腻的,少吃咸的,尤其是“看不见的盐”——比如酱油、咸菜、火腿肠、方便面。还有糖,真的不是越多越甜蜜,可能是甜到心脏“牙都掉了”。
平时多吃点新鲜的菜叶子,比如菠菜、西蓝花、胡萝卜这些颜色艳的蔬菜,再加点豆腐、燕麦、鱼肉、核桃仁,这些都是心脏喜欢的“好朋友”。

第三个法子:别让情绪“偷袭”你的心
张运院士说,心脏最怕的不是累,是忽然被吓一跳。你想想,一个人平时挺好,突然被气得脸红脖子粗,心脏一紧,一下子就过去了。
他见过太多这样的病例:一个老太太,家里跟儿媳妇吵架,气得当天晚上就心梗了;还有一个小伙子,失恋后暴饮暴食,三天后进了ICU。情绪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对心脏的杀伤力不亚于炸药包。

所以啊,别总压着火,别总一个人扛事。可以哭,可以说,甚至可以找朋友喝杯茶唠唠嗑,哪怕啥都不说,坐那儿听听树叶沙沙响,也比一个人窝着强。
张运院士说:“我见过心脏最稳的患者,往往不是那些啥都不吃不喝的,而是那些能笑得出来,心里没太多疙瘩的。”

第四个法子:心脏喜欢“慢节奏”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活得慢吞吞,却活得长。他们不急不躁,走路像散步,吃饭像品茶,睡觉像猫晒太阳。张运院士说,这种“慢”其实就是心脏最舒服的状态。
现在节奏太快了,连上厕所都要刷手机。你看新闻里,一个小伙子蹲厕所蹲晕了,赶紧送医院抢救,结果是心律骤停。为啥?因为他本来血压就不稳,加上蹲太久、用力过猛,心脏受不了。

心脏其实是个“慢性子”,你越急,它越乱。慢慢吃饭,慢慢走路,慢慢说话,心脏就能跟上你的节奏。
张运院士推荐:每天找点时间,哪怕十分钟,静静地坐着,闭上眼睛,深呼吸几下。不是打坐,不是冥想,就是“歇一歇”。你真做到了,心脏能感激你一辈子。

第五个法子:心脏怕冷,也怕没人惦记
很多人觉得心脏病是老年人的事,年轻人不管。张运院士说,这是大错特错。他遇到过不少三十多岁的患者,平时像狼一样拼命,一查冠脉,堵得像老树根。

还有一点,冬天是心脏病发的高峰期。冷空气一来,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脏就容易“罢工”。他建议,不管你多年轻,冬天出门都别嫌麻烦,围巾戴上,帽子戴上,尤其是脖子别冻着。
更重要的是,别让心脏觉得自己“没人管”。你疼它一下,它就会疼你一辈子。比如每年抽个时间,做个血脂、血糖、血压检查,不是多难的事。
张运院士有句话说得特别实在:“你不想去医院排队,也得让医生看看你这颗心还能跳多久。”

说到底,心脏这玩意儿,就像你家老旧电视机,表面没事,其实里面线路早就老化了。你不去管它,它自己也不吭声,但哪天突然跳闸了,后悔都来不及。
张运院士说,他见过太多“来不及”的故事。有人刚买房还没装修好,有人刚把孩子送进大学,有人刚准备退休环游世界——结果心脏一停,什么计划都成了泡影。
你要是真的在乎自己、在乎家人,就别忽视这颗老伙计。它又不贵,也不矫情,只要你多在意点,它会一直默默地陪着你,跳到你老得走不动为止。

张运院士说:心脏是个老实人,但它也有脾气。你要是一直对它不好,它哪天就真翻脸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资料: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年第50卷第6期,张运院士专访。
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2019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Lancet》杂志:2018年关于心脏代谢疾病风险因素的全球分析。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南(2020年版)。
张运院士在央视健康节目中的科普讲座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