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一提到“叶酸”,就会联想到孕妇补营养。
叶酸是准妈妈的“专属营养素”,对老年人同样重要。

最新营养研究显示,一些我们以为富含叶酸的食物,实际含量并不高。比如花生和菠菜,竟然分别落榜和垫底。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哪些食物才是叶酸真正的“优等生”,以及老年人为什么更要关注它。

退休之后,有些人会发现自己变得“记性差”、“脑子慢”,甚至常常说着话突然忘了下文。这不一定是单纯的老年痴呆症,有时候,缺乏叶酸是“幕后黑手”之一。
在多项来自欧美和亚洲的神经学研究中都发现,老年人群体中叶酸水平偏低,与轻度认知障碍、抑郁倾向甚至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升高有关。《中华老年医学杂志》曾发表一项研究,调查了300多位65岁以上的老年人,结果显示,血清叶酸水平最低的那组人,认知功能得分也最低。

叶酸是B族维生素家族的一员,它在我们体内的“工作”非常多:帮助制造DNA,修复细胞,合成神经递质,维持大脑功能。尤其对老年人而言,大脑细胞更新速度减慢,叶酸的“修复功能”更显重要。
叶酸,远不止“预防胎儿畸形”大多数人都知道孕妇要补叶酸,是为了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但这只是冰山一角。

从心血管疾病角度来看,叶酸还能帮助降低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Hcy是一种“危险因子”,当它浓度升高时,会损伤血管内皮,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心梗、中风等病症。而研究显示,补充叶酸,可以有效降低Hcy的水平。
有趣的是,二十年前叶酸在中国还没那么“火”,但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脂高蛋白的摄入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上升,叶酸的重要性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在《营养学报》2022年的一篇综述中也指出,中国中老年人群中,叶酸摄入量普遍偏低,尤其在农村地区,摄入量甚至不到推荐标准的一半。
老年人容易缺叶酸的“坑”,你踩了几个?叶酸虽好,但它不像钙一样能储存在骨头里,它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吃进去的叶酸不会在体内存很久,多余的部分会随尿液排出。
这也就意味着:每天都得补,断了就不行。

而老年人缺叶酸,常常不是因为吃得少,而是吸收能力变差了。比如很多60岁以上的人胃酸分泌减少,肠道功能下降,这些都会影响叶酸的吸收。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抗癫痫药、甲氨蝶呤等)也会阻碍叶酸的代谢。
再加上,很多老人喜欢吃炒菜、喝浓汤,这些做法会让叶酸在高温中“报废”。所以即使他们吃了菠菜、吃了豆类,看起来叶酸摄入量不少,真正能被身体利用的却寥寥无几。

一提到叶酸,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菠菜和花生。确实,它们在很多营养书籍中都被列为“富含叶酸”的食物。但你知道吗?这些数据往往是生食状态下检测的。而现实中,我们几乎不生吃菠菜,更不会生嚼花生。
菠菜中的叶酸,在高温炒煮的过程中,可能损失掉50%以上。而花生虽然生的含量还可以,但炒制之后叶酸就“缩水”严重了。更别说,花生脂肪含量高,吃多了还容易升高胆固醇、引发肥胖,对心脑血管病高风险人群并不友好。

那到底哪些食物才是“叶酸优等生”呢?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的数据,每100克含叶酸量超过200微克的食物主要集中在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和部分豆类中。
猪肝、鸡肝、牛肝这些动物肝脏类,每100克的叶酸含量可以达到300微克以上,且烹饪时若注意不过度加热,保留效果较好。另外像油菜、芥蓝、芦笋、毛豆、豌豆苗等也表现不俗。
肝脏类食物虽然营养丰富,但胆固醇也高,建议小量摄入,不要天天吃。

不少人听说叶酸好,就一股脑儿去药店买叶酸片吃。这种做法也没错,但要注意几点。

第一,补叶酸不能靠一顿暴吃,因为它不能储存,吃多了就排出去了。
第二,补叶酸最好搭配维生素B12一起,二者有协同作用。很多老年人其实是“一缺双缺”,而只补一种效果不佳。

第三,饮食补叶酸更可取,但要注意烹饪方式。比如绿叶菜尽量快速翻炒,豆类食物提前泡发,肝脏类不要煮太久。这样才能尽可能保留叶酸活性。
对于肠胃吸收功能差的老人群体,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适量复合B族维生素,这样更全面、更安全。

在很多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叶酸早已“潜藏其中”。
比如山东人爱吃的“炒猪肝”,广东人常炖的“芥菜煲瘦肉”,四川人爱做的“豆瓣酱炒毛豆”……这些食物,恰好都是叶酸的好来源,只不过我们以前并不知道它的名字。
从社会视角来看,过去由于营养匮乏,人们更注重“吃饱”;现如今,老年人需要从“吃饱”转向“吃对”。而叶酸,正是一种常被忽视的“关键营养素”。

补叶酸,不是为了让你今天就感觉“更清醒”或者“记忆力猛增”,它的作用是默默在你体内修修补补,减少未来几年的风险,延缓衰老速度。
如果你是老年人,或者你身边有长辈,记得提醒他们:多吃点绿叶菜、豆类、肝脏,注意烹饪方式,有需要可以补点叶酸片。
别再迷信花生和菠菜了,它们在这次“排行榜”里,真的不算好学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赵霖,李红.中国老年人群叶酸摄入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营养学报》,2022,44(3):257-263.
张伟,王静.老年人认知功能与血清叶酸水平关系的研究.《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6):615-620.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