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照例有一张图总结)
大家好,我是很帅的分析师
视金钱如路虎的章闰土
今天我打算来聊聊芯片
前段时间美国那边不是整了个芯片法案吗?
另外就是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安全署(BIS)又说要对特定类型EDA工具等实施出口限制。
不过我看了看股价,芯片板块最近却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涨涨涨涨涨——
截图/ 东方财富
之前芯片板块暴跌时,有不少研究员跑去送外卖了。
这波行情加持下,不少研究员又回来了。
同时,一个有点小陌生的词汇开始在市场上游荡——
这到底是咋回事儿?我研究了一下,发现这背后暗含着国产芯片只有俩选择了!
害,今儿就来和大家唠唠。
我会回答下面的问题——
市场上在疯传的Chiplet到底有啥看头?这波芯片股价究竟为什么涨?咱可以怎么抓住这波投资机会?那就,先来学习市场新词汇吧——
Part 1 Chiplet咋就火了?这是Chiplet概念最近几天的市场表现,在这波芯片上涨中功不可没——
截图/ 东方财富
想知道Chiplet为啥最近那么火,我们得先了解芯片和整个产业链具体是怎么运作的。
类比造汽车的出厂流程,要经历设计、制造、组装、使用四个步骤。
芯片的产业链也很类似——
而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呢,我们之前一直是跟着著名的「摩尔定律」来走的。
也就是「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到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
同样大小的集成电路,晶体管越小,能放的晶体管就越多,芯片性能越高。
简单来说,就是晶体管是在越做越小的。
一般来说,行业会用晶体管栅极的宽度(栅长)来衡量——
28nm(纳米)是成熟与先进制程的分水岭;14nm是另一道分水岭,算是拿到先进制程有一定话语权的入场券;而到了10nm以内的技术就极其卷了,很难掌握。
类比的话,28nm相当于北京五环外,10nm相当于北京二环内,中间的14nm算是勉强进入真正的北京体系。
现在的问题是,当它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很难再往下卷了。
因为不仅遇到了技术瓶颈,还特别费成本,这就让摩尔定律陷入了失效的尴尬境地...
可是科技进步岂能容它这等「小卷儿」来阻碍!
所以聪明的人们想到,为什么我不能绕过去呢?我不变小难道就不能提高科技水平了?不能够啊!
于是Chiplet应运而生。
这个概念最早的雏形,是2015年Marvell创始人周秀文博士提出的「模块化芯片」概念。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技术,那还得是——集成(抱团)。
简单来说,Chiplet的实现方式是不再卷晶体管的栅长,而是把晶体管给堆叠到一起的新的组装技术。
理论上,把两个14nm栅长的晶体管堆叠到一起,可以整出个7nm的性能来(不过也只是理论上,实际上不大靠谱)。
Chiplet可以算是先进封装技术里的一种。
Chiplet的做法,相当于是换了种方式来延续摩尔定律。
不过也存在问题——虽然在晶体管栅长上不卷了,但是对整个系统复杂性的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前面也说了,两个14nm堆成7nm现实中不大可能。
目前国内的Chiplet一般还是把小栅长晶体管和大栅长晶体管给组装到一起,然后实现小栅长晶体管的性能,这样可以省钱。
国内最早的Chiplet尝试案例,是华为的「16nm鲲鹏916」。
它跟台积电合作,把16nm和28nm的两种不同栅长的晶体管集成在一起。
还有后来的「7nm鲲鹏920」,是把7nm和16nm的晶体管集成在一起。
所以说,从现在的案例来看,实际上还是越内卷的(也就是栅长越小)会有更大的优势。
因为目前的做法相当于是核心位置放工艺更高级的芯片,其他位置可以放工艺低一些的,节约了成本。
当然,随着尺寸越卷越小,我们用纳米(nm)来衡量产品性能的提升会渐渐失去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会对Chiplet寄予更高的期望——通过不同芯片的搭配组合,可以重新定义芯片性能提升,同时解决现在成本投入和算力增长不匹配的困境(降低成本)。
那么,可不可以说,这次芯片板块的上涨,完全是在炒Chiplet这个概念呢?
Part 2 怎么看这波投资逻辑?这波上涨逻辑,主要得从咱们国产芯片的发展情况去理解。
芯片的国产替代从2019年就已经开始了。
虽然这次的大基金抓了一波人,换句话说,过去有些资金大概率是被无效使用了,不过我们倒也不至于半点成就都没有。
2021年,全球市值前50的芯片公司中,有21家中国企业,A股公司有14家。
但国产替代却是道阻且长——
芯片的上游,我们基本还是被卡脖子的状态。
目前稍微有点规模的,主要还是在封装测试领域。
这个环节在整个产业链里头其实不大挣钱。
即便我们感觉,封装测试算是我们的强项,正好能和Chiplet匹配,但现在Chiplet的国产化率也还是低的。
而在芯片设计环节,目前国产化率比较高的还是在手机和消费电子领域,不过工业和车规主芯片方向的国产化率还是很低(比如汽车芯片,国产化率只有5%)。
那这是咋回事儿呢,上不了高端,总不会是我们不想吧?
其实还是因为技术难度高。
越往上游、工业、汽车这些方向的芯片,整体(尤其是相同制程情况下)的研发难度越来越高。
这种技术难度高的要求也高。
比如像工业、汽车这种下游产业,对供应商的稳定性要求更高,需要更复杂的认证过程。
也因为这样,这些产业形成了更高的市场进入壁垒,不像电子消费那么好突破。
基于当前的情况,国内芯片能选的路其实也就剩下两条——
一是搞销售,占领更多国内的市场份额,国产替代低端芯片。
二是搞技术,国产替代掉中高端芯片。
而技术又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继续卷尺寸,另一个是Chiplet的集成大道。
所以,这次的上涨概念逻辑其实在于国产替代,而Chiplet不过是它的一个小分支而已。
再加上美国芯片法案和佩洛西窜访我国台湾地区的发酵,成功助推了这波涨幅。
国产替代的基本面逻辑,叠加对板块估值的修复,芯片板块涨起来也不奇怪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
板块已经涨过好些天了,还要不要往里头投资呢?
如果要投,又该怎么投呢?
Part 3 我们该如何参与投资?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方便大家在做投资的时候,整明白自己到底是根据什么来做决策的。
一般来说,我们投资一个行业/股票,要么是看中它的赚钱可能性大,要么是看中它的上升空间大。
前者胜率高,后者赔率高。
从芯片国产替代这个概念来说——
如果买的是那些搞技术的(中高端国产替代),那么就是买的赔率。
因为技术进步的空间很大,但是技术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大。
如果买的是那些搞销售的(低端国产替代),那么就是买的胜率。
虽然没有超级无敌高的上升空间,不过在外部芯片供给不一定稳定的情况下,搞销售的做法在大环境下相对也比较稳。
于是,明白这个思路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简单决策矩阵——
1. 低端国替:下游产品供需情况
今年国内消费电子如手机、电脑等需求比较弱。
叠加2021年量价齐升、补库存的上行周期,留下了较高的库存,估计今年去库存的周期会比较长。
可以跟踪产能情况,判断进出时点。
2. 中高端国替:中上游技术突破/国产化率情况
今年的设备、材料国产化率提升速度比较快,相关的先进封装技术也可以关注。
风偏更高的不需要在意进入时点,因为中高端国产替代是个大趋势;风偏稍低的可以等这波跌回去再买入,毕竟超跌总是可以有更高的上升空间。
最后,买定离手,只要坚定自己的选择,亏了也算是一种学习啦。
毕竟投资之路,和芯片国产化之路也有得一拼,道阻且长。
照例一张图总结一下——
「Greed is good.」
「很帅的投资客」的所有内容皆仅以传递知识与金融教育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切请以最新文章为准。
风险提示:概念热炒偏离基本面;电子消费下行周期长。
相关阅读:
《缺芯 各大巨头的心病》《为什么美国在这时候释放孟晚舟?》本文分析师/ 章闰土,狐狸
图片与编辑/ 狐狸,小居,章闰土
Icon/ freepik from flaticon
主创/ 肖璟,@狐狸君raphael,曾供职于麦肯锡金融机构组,也在 Google 和 VC 打过杂。华尔街见闻、36氪、新浪财经、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体专栏作者,著有畅销书《风口上的猪》《无现金时代》。
参考文章/
《【睿哲固收】芯片国产替代的机遇》《【平安证券】电子行业芯片行业系列深度报告(一):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长城证券】芯片产业链全景梳理》《【飞鲸投研】全景拆解芯片产业链》《Chiplet概念引爆二级市场,国内芯片产业准备好了吗?》《【浙商证券】Chiplet带来发展新机遇》《【浙商电子】底层国产化③:28nm→ 14nm中国IC设备厂商布局全景》《【民生电子】Chiplet电话会纪要(一):系统解读产业链》《【华泰科技】芯片国产化的下一步》《全球芯片公司市值百强出炉》《2021年全球和中国芯片设备规模及格局分析,国产化大趋势不变,程度达12%》《【中信证券】芯片估值接近历史低位,关注业绩明确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