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产后病第二十二之19

潘凤评健康 2024-01-29 16:11:12

19.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以胞”以下,《脉经》作“此人故肌盛,头举身满,今反羸瘦,头举中空,感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服肾气丸,以中有茯苓故也”。

尤氏云:饮食如故,病不由中焦也。了戾与缭戾同,胞系缭戾而不顺,则胞为之转,胞转则不得溺也,由是下气上逆而倚息,上气不得下通而烦热不得卧。治以肾气者,下焦之气肾主之,肾气得理,庶缭者顺,戾者平,而闭乃通耳。

丹波氏云:了、缭,并音聊。缭,缠也,绕也,《千金》有“四肢痿辟缭戾”等文。按此条之证,本是下焦壅滞,不得溺利者,膀胱为之急胀,而胞系遂至缭戾,溺随益闭,以致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故用肾气丸开其壅滞,利其小便,则膀胱宽豁,而其系复旧也。此证不必下元衰乏,而其用此丸者,专取之利水,故云但利小便则愈。

《巢源·妇人杂病候》云:胞转之病,由胞为热所迫,或忍小便,俱令水气还迫于胞,屈辟不得充张,外水应入不得入,溲应出不得出,内外壅胀不通,故为胞转。其状小腹急痛,不得小便,甚者至死。张仲景云:“妇人本肥盛,豆(一本误作“且”下同)举自满,全羸瘦,豆举空减,胞系了戾,亦致胞转。”又小便病候亦有胞转,云:其病状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此病或由小便应下便强忍之,或为寒热所迫,此病至四五日,乃有致死者。饱食、食讫应小便而忍之,或饱食讫而走马,或小便急因疾走,或忍尿入房,亦皆令胞转或胞落,并致死。

渊雷案:

转胞为病名,即《巢源》之胞转,其主证为小腹急痛,不得小便。本条之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倚息,为转胞用肾气丸之证。

赵注云:胞居膀胱之室内。又云:湿去而胞不转,胎自安矣。是赵意指胞为子宫。今案《巢源》小便候之胞转,多指男子,不但妇人。《外台》有胞转方一十五首,亦在小便门,不在妇人门,则赵注非是。

胞当读匹交切,为“脖”之假借字。《说文》,“脬。膀胱也。胞,儿生裹也。”《史记·仓公传》“风瘅客脬,难于大小溲”,《正义》云“脖通作胞”,金鉴云“胞者乃谓尿胞”,此说得之。胞既指膀胱,则胞系当指输尿管。胞系了戾而不得溺,乃游走肾之嵌顿症也。

输尿管上连肾盂,下接膀胱之底,长约三十厘米,肾脏固著于原有部位时,输尿管之长度,仅足连接肾盂与膀胱底,无由了戾。若肾脏游走而下降,则输尿管自然屈曲,或致捻转,于是尿不得入于膀胱,而起尿闭,即《巢源》所谓外水应入不得入也。

肾脏之著于腰脊左上也,不若他种脏器有韧带、系膜以维持其位置,乃裹藏于腹膜后面之脂肪内,名曰肾被膜。若脂肪消瘦,肾即易于游走。又因下有输尿管之牵系,及身体行立时之地心吸力,故游走肾之位置必下移,甚则入于小骨盆焉。故素肥而忽瘦,为游走肾主要原因之一。

明乎此,则《脉经》之文可得而解矣。《脉经》云“此人故肌盛者”,谓此人向多脂肪也;云“头举身满”者,谓虽直立之时,身内脂肪仍充满,肾被膜绰能维持肾脏之固定,而输尿管无由屈转也;云“今反羸瘦,头举中空,感胞系了戾”者,谓今则脂肪消瘦,直立时肾被膜空松,遂令肾脏下落,致输尿管屈曲捻转也。

《巢源》所引张仲景语,骤读似不可晓,校以《脉经》,即复了了。盖“豆”字为“头”字之俗省,一本作“且”者,又豆字之形讹也,“自”字为“身”字之形讹,“全”字为“今”字之形讹,“空减”与《脉经》中“空”同意,是仲景语与《脉经》正同。《脉经》盖本于仲景,而《金匮》反遗佚也。

丹溪《格致余论》引此文,而云其义未详,盖不知转胞之病理故也。

治之以肾气丸者,此丸虽有茯苓、泽泻利水,究是滋养强壮之剂,其力又专补腰脚下部,特宜于恢复肾被膜之脂肪,乃所谓原因疗法也。惟《脉经》“以中有茯苓”一句,当是浅人注语,混入正文。不然,利小便方用茯苓者至多,何独取此丸耶?

《外台》引《近效》疗胞转不得小便方,用蒲席卷人倒立,令头至地,三反则通,此亦治游走肾。倒立则肾脏上复原位,而输尿管自然平直也。

汉唐间医书,皆质朴,但记事实,证以今日科学所知,往往若合符节,如《金匮》此条,参以《脉经》及《《巢源》》所引仲景语,言转胞之原因、病理、治法,何其确也。金元以后,竟取《内经》之单词只义,空言臆论,其文斐然,而其实茫然。故余之治医,主用科学知识读汉唐古书,摒弃金元以后空论,乃訾之者谓失却中医真面目。不知正惟以科学知识,理解中医医学,方始得见中医之真面目也。

又案:

妇人转胞,多有因子宫之位置异常而起者,如子宫后倾、后屈,子宫前屈,子宫脱等,皆能压迫膀胱及尿道口,而起尿闭、尿意频数等证,此则非肾气丸所能治。

津田玄仙《疗治茶谈》云:“产后转胞,用八味丸多能见效(案:产后腹腔之压力骤减,故引起游走肾),但亦有不能见效者,则可用龚信《古今医鉴》方,予屡试用,极有巨效。其方用甘遂,选上好品八钱,研为细末,用饭糊捏和,敷贴脐下。又用甘草节六钱,煎汤,频与服,小便立通,善能救人于一时,甚奇妙。”

案:

此是转胞之治标法,即所谓对症处置,尿闭症因于子宫位置异常者,可用以救急。

肾气丸方:

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千金》及《翼》,并用桂、附各二两。

用法、治验,互详中风、虚劳、消渴诸篇。

《方极》云:八味丸,治脐下不仁,小便不利者。

《方机》云:治脚气疼痛,少腹不仁(不蕤宾),足冷或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应钟)。消渴而小便反多者,烦热不得卧,倚息,小便不利,饮食如故者。夜尿或遗尿者(应钟及脐下气海之边日灸七壮)。

《医方口诀集》云:八味丸,下焦虚惫,或小便不禁者,或癃闭者,痿痹者,皆用之。

雉间焕云:八味丸之证,其一,按脐下陷空没指者;其二,小腹拘急,及拘急引阴股者;其三,小便不利者;其四,小便反多者,其五;阴痿者,皆主之。闻之师云“称脐下不仁者,学者可深思焉,与他称身体不仁者不同”。又云,“加牛膝、车前子,名玄英汤,能治妊娠转胞不得溺。”

渊雷案:

此即济生加味肾气丸,引见“中风篇”。玄英之名,未详所出,然妊娠不可牛膝。

《类聚方广义》云:八味丸,治产后水肿,腰脚冷痛,小腹不仁,小便不利,水煮服。

又云:淋家小便昼夜数十行,便了微痛,居常便意不断,或欲如厕而已遗,咽干、口渴者,称气淋,老夫妇人多斯症,宜此方。又治阴痿及白浊症,小腹不仁无力,腰脚酸软或痹痛,小便频数者,妇人白沃甚者,亦宜此方。

汤本氏云:地黄治脐下不仁,烦热,旁呈强心作用。地黄、泽泻、茯苓、附子发利尿作用。薯蓣、山茱萸现滋养强壮作用。牡丹皮佐地黄治烦热,同时和血。桂枝抑制水毒上冲。附子冲刺新陈代谢机,使脐下不仁等组织弛纵者复旧,以共治下体部之冷感,及知觉运动之麻痹。

寇氏《本草衍义》云:泽泻,其功尤长于行水,张仲景八味丸用之者,亦不过引接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

元坚云:盖茯苓、泽泻,或引接桂、附以达下焦,如消渴所用是也;或借力桂、附以通水瘀,如转胞所用是也;如虚劳条,则引接、通利俱兼取之矣。五苓散之桂,或以发表,或以散寒,药与病对,其方则一而其用有异者,是仲景方法之妙致也。

元胤云:牡丹皮之性,较诸桃仁、虻、蛭,则不惟其力之缓,若单与之,难以溃坚破瘀。盖其为功,惟是行血通经,仍以配于桃仁、大黄,可增除涤之力。合于当归、地黄、阿胶等,能引滋液和血之品,而营养阴分,故参之补泻之药,未有所碍,复足以赞其不逮矣。

0 阅读:4

潘凤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