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赏析之主旨概括
散文的主旨,即作品所表现的中心意思,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最主要的信息,包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我们概括散文的主旨,就是在理清结构、把握思路的基础上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做总体的把握,包括分析作者对某件事情的感悟、观点态度、情感倾向等。主旨的概括不同于思想内容的概括。如果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则与主旨 是一致的,如果只说某一段落或文章中某一人、事、物的思想内容的概括等则是部分的概括。
一、审清设问指向
对于主旨的检测通常有以下指向:
1.联系全文,概括主旨。
2.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请概括。
3.这篇散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4.概括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试分析。
二、概括主旨(中心思想)“六法"
1.解读题目法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题目是最佳的思考切人点。
2.分析首尾法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思想,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
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4.因文而异法:不同类型的散文体裁要不同的解读。
(1)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赞美、揭示人物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
(2)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
(3)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揭示或评价。
5.联系背景法
有些文章,只有了解它的写作背景,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然后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除了关注作者和作品的写作年代外,还要特别注意在文后出现的注释等说明性文字。
6.串联层意法
即先归纳每段或每层的意思,再将每段(层)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来。
三、概括主旨须“三步走"
1.审清题目,明确概括方向。对散文主旨的概括,有的直接括主旨,有的则从概括作者情感的角度设问。审准题目的设问角度,是准确答题的前提。
2.定向读文,寻找答题依据。
对散文情感的概括,要重点把握散文的抒情句、抒情词,重点浏览每段中的抒情议论部分,如段首、段尾;对散文主旨的概括,要关注散文的题目内容和写作背景、创作意图。
3.规范表述,显示答案要点
无论是对散文情感的概括还是对主旨的概括,都尽量用“表达了”“抒发了”“揭示了”“表明了”等规范术语作答。
四、主旨概括的答题模板
概括主旨的答题模板一般为:概述文章内容(本文通过记叙……,塑造了……形象)十写作意图(表达了……,抒发了……情感愿望)。
五、典例示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粮 食
学群
1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不可或缺的事情。
2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
3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至走向餐桌来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
4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抗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
5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
6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为她的猪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独轮车转动起来,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过那只上了辐条的木轮来到猪身上,在它腹部和臀部的肥膘上颤动、晃荡。猪跟着颠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荡得汹涌一些。那不是一般的肥膘,那是春荒时的粮食,一家人的命根。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唤:
7“猪娃子耶,回来哟!”
8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
9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大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包袋装的食品。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到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轰鸣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成了友谊,成了角力场,成了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10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农药又恰好可以代表人类的贪婪与凶恶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有的只是贪婪的占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快感。饥饿已经远去,食物因多而贱,没有了饥饿,我们拿什么去尊敬食物呢?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去尊敬自己呢?
11小的时候,看到我的老祖父拾掇撒落的饭粒放进嘴里,一粒,两粒,缓缓地咀嚼,仿佛在从事一项极其庄严、极其神圣的事业。是啊,这是我们一生都要从事的事业。我们一生中的哪一天停了下来,生命也会随之停顿。
12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晚餐情景:整个屋子只为这样一件事情而存在,油灯因为它而照耀,地球为了它从白天转到了夜晚!那时候,我吃得最多的是红著:那时候,我们讨厌红薯。但这些红薯,还有少量稻米把我们喂养成人。红薯,麦子和稻米,正是它们决定了我后来的人生。后来我们看事物想问题,都带它们的痕迹。
13从一粒稻米来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听到云在飘,风在吹,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由此我知道,世间万事,人心的重量,全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来称量。我知道,粮食不但进入血肉,也成了我们的灵魂。
(选自《散文》,2013年第10期。有删节)
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
[技法演练]
1.解答本题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标题《粮食》直接点明文章的话题,不难看出作者借助写“粮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解答第一问“概括全文主旨”时,可运用“串联层意法”。层次的划分及每层的层意如下:
第一层(1~3段)从问候语写起,引出本文的话题“粮食”,显示出粮食对人们的重要性。
第二层(4~7段) 通过“养猪”这个农村生活场景,表达出珍爱粮食、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
第三层(8~13段)写科技发展的时代,人们对自然的不尊重,对粮食的“篡改”,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3.解答第二问“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时,须根据第一问概括出的主旨,联系现实谈自己的看法,即该文主旨对自己的启示或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粮食。
[参考答案]
(1)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血肉联系,并以之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
(2)我们应该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在黄土上,烈日下,风雨中,农民播种、拔草、收割,一年又一年,腰弯了,背驼了。那一粒粒饱满的粮食里,流淌着农民的汗水、农民的心血。爱惜粮食,是对农民的尊重,对劳动的尊重,更是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敬畏。惜食惜福,从我做起。
(二)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6分)(《木车的激情》)
木车的激情
张炜
1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2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
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3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4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5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6“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士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7 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8 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9 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确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参透和感染。
10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11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选择,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12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13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整个字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14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她们正真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15)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
[设问思路]
题干明确要求概括主旨。对主旨的把握,应特别注意作者将现代人的生活、思想状况与孔子及其弟子的生活、思想状况作比的写法。
知识积累:把握中心思想,前提是把握各层要点及各层关系
也应注意各层之间所出现的标志性言语,如标题,如中心句、总领句、结语句、过渡句、议论句,如关联词、序数词等,借助它们来判断各层关系。
当然,答题时也应采用表达中心思想的规范句式。
具体分析方法之一[重要词句分析法]:依据上面的知识进行分析
1.解读题目法
题目《木车的激情》在文中是指孔子及其弟子在极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标题直接蕴含着主旨。
2.分析首尾法
文章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意在使其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结尾部分强调了现代人的内心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其心灵缺失的批判。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
寻找、分析文章描写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的句子,如“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这些句子概括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性格品质、为人处世——为理想永不放弃、不畏艰难困苦,孜孜不倦;同时也体现作者对孔子及其弟子的情感态度——歌颂赞美、景仰崇敬。
具体分析方法之二[层次分析法]
1 本文的主要人物——孔子及其弟子, 次要人物——现代的一些人。
2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
3 概括孔子及其弟子的性格品质、为人处世——为理想永不放弃.不畏艰难困苦,孜孜不倦。
4 把握作者对孔子及其弟子的感情态度歌颂赞美、景仰崇敬
5 由此得出主旨: 歌颂赞美孔子及其弟子这一类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的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以上两法殊途同归)
[参考答案]
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2分)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2分),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呼吁人们体味“木车的激情”,注重心灵的锻造)(2分)。
[提示]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该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然后由表及里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具体的表述分两步走,首先概述文章内容,通过叙述(描写、塑造等)……;然后表明写作意图,表达(表现、寄托等)了,……抒发了情感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