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民赚到最多收益的基金,竟然是它

投机取财 2024-06-23 18:14:16

又是一年六月末。转眼,余额宝这个现象级的产品,11 周岁了。

在一年前,我写过一篇《余额宝十年,幸福并不理所当然》,时隔一年后,又恰逢 30 年国债收益率也跌破了 2.5%的大关。“在这个低利率时代,余额宝这样的货基,还有意义吗?”这是几年前和几位亲友聊到的话题。

恰好,这一年间,对于余额宝,对于理财,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在这里与诸位分享。

4499 亿元,平均每天赚1亿

过去一年,中国的投资市场发生了很多改变。

比如 A股经历了2024 年初中小盘的暴跌,反弹后又在探底。

比如国债收益率不断下行,30 年和 50 年国债收益率都在 2.5%的低位。

比如多年前因为“抢金”而被嘲笑的中国大妈“扬眉吐气”,金价如今已经来到550 元/克的高位。

这些改变,或许都足以支撑黄舒骏继《改变 1995》后再写一首《改变 2023》。

但有一点未曾改变的就是,余额宝依然是那个为基民赚到最多收益的基金。

我提取了所有拥有 2013 年至 2023 年合计十一年净利润数据的基金,这些都是成立于2013 年及之前的老牌基金,并计算了他们十一年间为基民赚取的利润总和。请注意,这里的净利润,可不是那个体现在净值收益率上那种看得见未必享受得着的收益数据,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基民账户总金额增加的真实利润——这个数字,更接近于我们普通人意义上的“赚钱”。

下表,是这十一年间赚钱 20 强。天弘余额宝以 2608.15 亿元高居榜首,随后也是一众货币基金,直到第九名才开始有了类似沪深300ETF这样的权益基金。

请注意,余额宝≠天弘余额宝。

如今的余额宝,是一个接入众多货币基金的活钱管理平台。根据余额宝官方公布的数据,上线11年,余额宝为用户赚取了4499亿元,平均每天为用户赚取1亿。

其实,余额宝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基金公司到银行,各家自 2013 年余额宝上线后,纷纷推出了“宝宝类”现金管理产品,视为兵家必争之地,投入大量开发推广资源,整个行业一起让稳定灵活的货币基金深入人心。

我做了另一项统计,如果将过去十一年间成立的所有新基金都计算进去,货币基金依然是最赚钱的基金品类,合计为基民赚了 1.8374 万亿元,而第二名的中长期纯债基金,只是它的一个零头。

赚钱,金额固然重要。

但比赚钱更重要的,是为谁赚钱。

在余额宝上线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理财只是“有钱人”的专属。公募基金的主要着眼点是在将股民发展为基民,哪怕是货基也更愿意去发展申购金额动辄百万起的机构用户,广大普通人(尤其是非股民),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理财需求,当时并不为公募基金乃至整个金融行业重视。在那个时代,你想买一个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甚至还要面对 5 万元的高门槛。

而 2013 年余额宝的横空出世,配合当时“钱荒”引发的货基高收益,缔造了一场现象级的双向启蒙。

一边,是向广大公众启蒙,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获得远高于活期利息的收益,还不影响流动性,余额宝能赚也能购物直接花,放到今天看,就是这实打实4499亿元的累计收益,是这批户均 7000 元的理财玩家享受到的收益;

另一边,则是向一众公募基金乃至银行渠道普及了普惠金融的意义,那些户均金额不高曾经被忽视的大多数,其实长尾效应下依然是庞大的一股力量。自此以后,没有机构会不重视普惠、下沉的人群了。

毫不夸张的说,自余额宝之后,大众理财时代就此拉开序幕。

低利率时代,不如稳字当头

今天的余额宝,是低利率时代的余额宝。

这一点,我想任何一个经历过 2013 年的老持有人,看着最新的 7 日年化收益,都会深有感触。随着国内资金面宽松、市场利率持续走低,余额宝和一众货币基金一样,收益率从早年的动辄 6%+,到如今的 1.5%+。

如果我们以天弘余额宝作为余额宝的观察窗口,你就会发现,截至 2023 年末的持有人不是变少了,而是增加了,达到了 7509.315 万人——依然是那个国民级理财工具。

其实,这也并不奇怪。

根据官方披露的数据,余额宝平均持仓在7000元左右,仍然是小额普惠的代表性货币基金。

是的,以 7000 元的持仓而言,收益率就不是那么敏感的因素,可以购物、还信用卡、1 万元以下秒赎这些体验,才变得更为重要。比较,相比较躺在银行卡上 0.2%的活期利率,余额宝还是高出了太多太多……

更何况,幸福是比较出来的。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基,虽然收益不高,但胜在稳健,天天正收益。

这里,我要放出一张对比图。

中证指数公司为了跟踪不同基金的表现,推出了一系列基金指数,其中就包括货币基金指数(H11025.CSI)和许多基民耳熟能详的偏股基金指数(930950.CSI)。这批指数的数据可以追溯到 2007 年 12 月 31 日。

下图就是这两个指数从那时到今年 6 月 19 日的对比,你会发现:货币基金在相当一部分的时间段,是能跑赢偏股基金指数的。

所以完全可以理解许多“宝宝类”基金持有人的不离不弃,毕竟是每天在赚钱,毕竟晚上睡觉不用为大跌,为套牢而睡不着。

理财与消费,兼顾生活的两面

说到投资睡不着觉,这里特别想和诸位分享我在过去一年关于“余额宝”最大的新感受——花钱的幸福。

作为一个也有小红书帐号的玩家,在过去一段时间,是不是能刷到诸如#利息生活挑战# #用利息生活# 这样的话题,点击进去是过亿的浏览量,显然已经是当代青年的热门话题。

其实,作为一个资深理财玩家,这类话题的核心,并不陌生。早在《富爸爸穷爸爸》这样的理财观念书流行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概念——“睡后收入”。背后则是收息资产,比如房产,比如投资。

2024 年,A股的高息股投资范式大热,许多基金公司都通过高频分红,来打造有着稳定派息预期的基金产品。当基金公司们忙不迭的在为基民打造这种新“用户心智”时,我却发现原来这届年轻人,早就在余额宝上完成了这样的心智建设——基于余额宝每天稳稳的派息。

我看过小红书上不少#利息生活挑战# #用利息生活# 话题下的帖子,不得不感叹这届年轻人真行,在理财和消费的问题上,其实想的更深,走的更远。

有一个女孩的帖子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她每天在余额宝能获得的利息收入差不多是 9 元,她就会在当天喝一杯 9.9 元的咖啡,她认为用利息喝咖啡,四舍五入相当于不花钱。

毫无疑问,这届年轻人是懂生活的。

虽然作为一名基金大 V,我依然坚持站在此时此刻,站在 A股多年的低点上,投资者应该更勇敢一些,向更广阔的基金天地跨出一步。但也不得不承认,类似余额宝这样稳定的理财工具带来的预期,的确让年轻人可以以一个更安定的状态,去思考赚钱与花钱的关系。

其实,过去几年里,我也断断续续在思考这个问题。

老股民,老基民,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牛熊起伏,但我们的生活真因此发生了什么改变吗?牛市的时候,觉得还会再涨,不舍得止赢;熊市开始出现亏损又不舍得割肉,随后“投基”变成了一场“数字游戏”。

所以,也是断断续续,这些年买了不少自己想买而之前“舍不得”买的东西,比如赫曼米勒的电脑椅,比如松下的单反相机,比如飞机旅行中尝试了商务舱,这一切,也是希望让“赚钱”这件事情,因为“花钱”而变得更有意义——毕竟,账户上上涨的数字,不是自己的,花在自己身上和身边最爱的人身上的钱,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作为余额宝最初的那批老用户,打开扫了一眼自己的余额宝账户,11年间依靠余额宝也有将近 2 万元的“睡后收益”。以此文感谢余额宝给我赚到的钱,更要感谢比我把余额宝“玩”得更通透的这一代年轻人给我的启发。

0 阅读:0

投机取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