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芒种河阴荠麦芒,梅子黄时水涨江。但知闲煮酒不忘禾豆忙

傅山聊文化 2024-06-04 02:55:09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唐代元稹的《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播种的忙碌。且看:螳螂生长、鸟雀鸣叫、莲花绽放……等自然景物,展现了芒种时节万物勃勃生机的生存情景。“一切景物皆情语”,农人们彼此相逢询问蚕桑及麦子的长势,不禁沉浸于对丰收的期望之中!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芒种”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芒种”,在民间也称为“忙种”,是播种晚稻等谷类作物的时节。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是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大忙高潮。民谚“芒种忙,下晚秧”说的就是芒种是插秧的忙碌时节。

芒种节气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午月时在仲夏,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从芒种开始一直到大暑,都是一年中万物狂长的旺季。

芒种时节,恰时高考。莘莘学子多年寒窗苦读后的一场重要检验,其结果或许会影响人生走向。其涵义或许可以和芒种时节传统文化习俗“打泥巴仗”媲美: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高考结果也类似“煮酒论英雄”。

芒种时节,有个习俗叫“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高考之后,便是比较煎熬的等待,是不是也叫“候着”。

来看看芒种“三候”吧: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芒种节气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賜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意思是在芒种节气时,螳螂卵因气温变化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而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气候的变化,慢慢停止了鸣叫。

高考成绩出来,差不多就要各奔前程啦。

芒种也好,忙种也吧。总之,努力过后,总有个交待。高考过后难免会有一些“庆祝宴”、“谢师宴”、“践行宴”……

芒种时节吃什么?

芒种时节,有吃鸡蛋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吃鸡蛋被称为“吃芒种蛋”。夏季暑热当头,出汗多,会消耗大量体力,而吃鸡蛋可以很好地补充营养,不仅能安神养心,还可以增强体质,增强免疫,使身体更加安康,给生活带来圆满。

在北方,有吃芒种面的传统习俗。人们认为,这一天吃面一年都顺利。这天吃面没啥讲究,可以是热汤面、拌面、炒面、打卤面等,只要是家人喜欢的就好。同时吃面也是补充体力,不苦夏,增食欲,长力气。

补充营养也是养生之道。

芒种时节养生之道,喜欢说“起居养生”。

中国人自古注重养生,讲究的就是“与时俱进”,到了芒种,因为昼长夜短,要晚睡早起,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因此中午小憩一会儿缓解疲劳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注意增减衣物。俗话说:“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芒种时节,气温还会有变冷的时候,因此还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凉。芒种期间,天气炎热,降雨量多,高温潮湿。为了修养身心,人们的饮食宜以清淡为主。

夏季养心正当时,重点是个:心平气和。芒种时节,一起来看看先贤的《芒种》(长卿)吧:

河阴荠麦芒愈长,梅子黄时水涨江。

王孙但知闲煮酒,村夫不忘禾豆忙。

0 阅读:0
傅山聊文化

傅山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