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正月三日在多稼亭前,写梅花盛开七绝4首,文笔惊艳动人

火云上有诗词 2025-02-04 02:47:40

正月三日骤暖多稼亭前梅花盛开四首 其一 南宋 · 杨万里

春被梅花抵死催,今年春向去年回。

春回十日梅初觉,一夜商量一并开。

首句:“春被梅花抵死催”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对春天的急切期盼和催促。这里的“抵死催”表达了梅花对春天的强烈渴望,仿佛它在用尽全力地呼唤春天的到来。

次句:“今年春向去年回”诗人通过“今年春向去年回”的表述,暗示了春天的回归和岁月的轮回。这里的“向去年回”不仅指时间的流逝,更隐含了诗人对春天再次到来的欣喜与期待。

三句:“春回十日梅初觉”诗人进一步描述了春天回归后梅花的反应。经过十天的温暖,梅花终于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开始绽放。这里的“初觉”表达了梅花对春天变化的敏感和欣喜。

末句:“一夜商量一并开”诗人以幽默而富有想象力的笔触,描绘了梅花仿佛在一夜之间商量好了一齐开放的情景。这里的“商量一并开”不仅展现了梅花的团结和默契,也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盛开景象的赞美和欣赏。

正月三日骤暖多稼亭前梅花盛开四首 其二 南宋 · 杨万里

绝爱西湖疏影诗,要知犹是未开时。

如今开尽浑无缝,只见花头不见枝。

首句:“绝爱西湖疏影诗”诗人开篇即表达了对西湖梅花疏影的深深喜爱。这里的“绝爱”表明了诗人对梅花美景的极度赞赏和向往。同时,“西湖疏影”也寓意着一种清幽、淡雅的美,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美的象征。

次句:“要知犹是未开时”诗人进一步指出,要知道这种美的极致,其实是在梅花还未完全绽放的时候。这里的“未开时”与首句的“疏影”相呼应,共同构成了诗人心中理想的梅花美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认为最美好的时刻往往是在事物初露端倪、尚未完全展现的时候。

三句:“如今开尽浑无缝”诗人转而描绘眼前梅花盛开的景象。如今梅花已经全部绽放,花朵之间紧密相连,仿佛没有缝隙。这里的“开尽浑无缝”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盛开的壮观景象,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梅花美景的赞美和欣赏。

末句:“只见花头不见枝”诗人以一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话作为结尾。由于梅花盛开得如此繁密,以至于只能看到花头,而看不到枝干。这里的“只见花头不见枝”不仅是对梅花盛开景象的生动描绘,也寓意着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人们往往只关注到最显眼、最吸引人的部分,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支撑和根基。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正月三日骤暖多稼亭前梅花盛开四首 其三 南宋 · 杨万里

初开犹见蒂和心,今日来看花满林。

日照一团都是雪,更无红蜡与黄金。

首句:“初开犹见蒂和心”诗人描绘了梅花初开时的景象。那时,花朵还刚刚绽放,可以清晰地看到花蒂和花心。这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初开时的娇嫩与美丽。

次句:“今日来看花满林”与首句形成对比,诗人描述了今日再来看梅花的情景。此时,梅花已经盛开,整个树林都被梅花所覆盖,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这句诗通过“花满林”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盛开的壮观景象。

三句:“日照一团都是雪”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梅花在阳光下的美景。当阳光照耀在梅花上时,整片梅花林仿佛变成了一片雪地,洁白无瑕,美不胜收。这句诗通过“一团都是雪”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梅花在阳光下的洁白与美丽。

末句:“更无红蜡与黄金”诗人以一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话作为结尾。他提到,在这片梅花林中,再也看不到红蜡和金子的光芒。这里的“更无红蜡与黄金”不仅是对梅花洁白无瑕的赞美,也隐含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与超脱。在梅花的美景面前,世俗的财富与繁华都显得黯然失色。

正月三日骤暖多稼亭前梅花盛开四首 其四 南宋 · 杨万里

却缘腊雪勒孤芳,等待晴光晒麝囊。

小立树西人不会,东风供我打头香。

首句:“却缘腊雪勒孤芳”诗人以“腊雪”为背景,描绘了梅花在严寒中坚守孤芳的情景。这里的“勒”字用得极为巧妙,既表现了腊雪对梅花的束缚和限制,又暗示了梅花在逆境中的坚韧和执着。

次句:“等待晴光晒麝囊”诗人进一步描述了梅花在等待晴光的过程中的期待与渴望。这里的“麝囊”是梅花的花蕊部分,诗人用“晒麝囊”来比喻梅花在晴光下绽放的美丽和芬芳。这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对晴光的向往和期待。

三句:“小立树西人不会”诗人转而描绘了自己在梅花树下的情景。他静静地站在梅花树的西侧,欣赏着梅花的美丽和芬芳,但旁人却无法理解他的这份心境和喜悦。这里的“人不会”表达了诗人对旁人不解自己赏梅心情的无奈和感慨。

末句:“东风供我打头香”诗人以一句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话作为结尾。他提到,东风为他送来了梅花的芬芳,让他陶醉其中。这里的“打头香”形象地描绘了梅花芬芳扑鼻的情景,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美丽和芬芳的深深喜爱。



1 阅读:59
火云上有诗词

火云上有诗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