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何进被宦官们袭杀后,其部将吴匡、张璋和虎贲中郎将袁术闻讯联手强攻南宫大门。 随后,何进的同父异母弟何苗与西园八校尉之中军校尉袁绍一起率军进驻朱雀阙下,将未能进入宫内的宦官赵忠等人全部截杀。 即便在此生死存亡之际,这伙人仍不能同仇敌忾,还在为争权夺利而起内讧 ——何进部曲吴匡等人造谣惑众,污蔑何苗与“十常侍”同谋,遂联合董卓之弟奉车都尉董旻,合兵攻击何苗,混战中杀死何苗。
袁绍和其叔父袁隗趁机矫诏将十常侍宦官团伙任命的司隶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骗来处死。
“士族出身、德高望重”的名士袁隗在幕后策划了这一切,见火候差不多了,他走上了前台,兵变的指挥权就集中到他的侄儿袁绍之手中。《三国志》记载,公元189年8月27日,袁绍挥军攻破南宫门,旋即不分青红皂白大杀宦官,血溅南宫。这场屠杀持续到28日,南宫内被杀的宦官多达两千余人,宫内到处是倒毙的僵尸,血流漂杵,犹如人间地狱。许多没有胡须的人也被误认为是宦者而遭冤杀。
屠尽南宫宦官后,袁绍又派兵继续攻打北宫。张让、段珪等宦官督率众人拼死抵御,却寡不敌众,眼看北宫就要被攻破了。张让、段珪见势不妙,遂挟持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等从谷门窜出,仓惶向小平津方向逃去,却被北地中郎将卢植带人追上。张让等人见无法脱身,遂向少帝刘辩跪拜,痛哭流涕说:“老臣准备赴死,天下必将大乱,请陛下保重” !说完跳进滚滚黄河自尽了。
董卓进京 ——三千人弄出了三十万人的气势汉末宦官之乱看来被平定了,一切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但实际上动乱远未结束,一场更大的惊涛骇浪即将袭来。 8月27日夜晚,已经进驻夕阳亭的西凉军阀董卓远远望见洛阳城中燃起熊熊大火, 知道京师发生了巨大变故 ,于是立刻率军拔营向洛阳匆匆赶来。
8月28日天刚破晓,董卓率部已经赶至洛阳城西,又听说少帝刘辩藏匿在城北的北邙山中,于是迅速带兵北上,找到了惊魂未定的刘辩、刘协,抢得救驾头功。
当董卓以保护圣驾大功臣自居, 将小皇帝一行迎回洛阳皇宫后 ,紧接着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事接踵而至。
几天时间就彻底掌控了朝政大权先是董卓挑唆猛将吕布刺死了负责洛阳城防的执金吾丁原(原并州刺史) ,值得一提的是,丁原曾经收吕布为义子,不料反遭其害,吕布干掉干爹后,率丁原旧部投靠了董卓。勇冠三军但反复无常的吕布又认董卓为义父。
董卓收编吕布后,考虑到自己仅带来三千兵马,不足以震慑群臣,于是心生诡计,晚上让西凉军偷偷出城,白天再大张旗鼓入城,如此循环往复,持续了好几天,让人误以为西凉军已经倾巢而来,大规模入京。如此这样一番操作,董卓的气势顿时震慑京师。
随后,董卓在显阳殿被少帝拜为司空,一下子从一个地方军阀跻身三公之列。让人瞠目的是,董卓进洛京仅仅三天后,即8月30日,他就在显阳殿召集群臣,当众宣布要废黜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仅仅三天,立足未稳,他就敢肆行帝王废立之事,为何如此大胆?哪来的实力与胆魄?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私下邀约董卓率部进京的中军校尉袁绍不同意废黜刘辩,在与董卓激烈争论后,袁绍竟然逃出洛阳; 更出乎意料的是,袁绍叔父袁隗居然同意董卓废少帝改立陈留王的主张。
9月1日,董卓在朝堂上宣布废黜少帝刘辩,贬为弘农王,立刘协为新帝,即大家耳熟能详的汉献帝。9月3日,董卓鸩(毒)死何太后,并派人将何进的继母舞阳君杀害。
接着,汉献帝刘协拜董卓为太尉, 并领前将军事, 假节钺 。
很快,董卓就再次自己封自己,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可剑履上殿,觐见时不跪不拜(入朝不趋),开始独掌朝政大权。
董卓的权谋是不是很奇怪?董卓进京时仅仅带来三千人马,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完全全掌控了朝政,废立并架空皇帝,独霸朝堂,任免官员,几乎就是汉廷的无冕之王。
“八月之变”的主谋与胜者是袁氏叔侄,原本控制洛阳城的应该是出身显赫、世代为官、关系、势力盘根错节的袁氏,却在董卓这个赳赳武夫面前不堪一击,瞬间落败,将胜利果实拱手让给了这个西凉军阀。看似不可能之事却真实地发生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综合史料,要从宫廷政变必须具备的四要素说起。
宫廷政变要想成功,必须具备四大要素:
(1)、控制住京师各大城门。袁绍对此早有安排:名将朱儁被任为城门校尉,负责洛阳十二门中的十一座城门,除平城门外;侍中杨奇任卫尉,负责扼守最南的平城门;丁原被任为执金吾,率麾下并州军代替北军(禁军)负责洛阳城防。如此等于加了一道双保险,城门以及军队都归袁绍节制。
(2)、控制、封存武库。武库就是武器库,存放兵器的仓库。不过这点在“八月之变” 中没出纰漏,因为参与兵变的都是西苑之兵,即朝廷的正规军,情况和后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完全不同。
(3)、控制住皇宫大门。自听说董卓率凉州兵马进京的消息后,何太后和宦官们大为惊恐,袁绍、袁隗趁机忽悠大将军何进,将袁氏嫡子袁术擢升为虎贲中郎将,率军入卫,代替由小黄门组成的宦官武装,负责把守宫门。
(4)、控制住或架空皇帝 。彼时的汉少帝刘辩年方9岁,乳臭未干,懵懵懂懂,自然容易掌控,因此,控制住宫门和京师12座城门后,皇帝插翅难逃,袁绍为了万无一失,还将北中郎将、尚书卢植安排在宫内做耳目,顺便监视太后、小皇帝和围绕在他俩身边的宦官们。
从宫廷政变的角度审视,袁绍的谋划与安排堪称万无一失了。
可“八月事变”后,大将军何进死于宦官之手,宦官集团也被剿除殆尽,袁绍看似大获全胜,但其实是失败的。因为政变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住皇帝,袁绍百密一疏,居然让少帝刘辩被宦官带出城去,逃到了北邙山中。没控住皇帝,甚至人都跑不见了,这场政变怎能说成功啊?
董卓之所以能以小博大,迅速成功并上位,摘了袁绍种的“桃子”,关键在他夺得了擎天保驾的大功,他到北邙山迎回了小皇帝刘辩,将他安全带回了洛京。董卓在城里是有内应的,他应该就是城门校尉朱儁。 朱儁是唯一知道皇帝从谷门逃出城去,出谷门往北走就是北邙,这很容易判断。他在第一时间把消息通报给董卓,使董卓立下了护驾、迎驾大功,遂使他后来的一系列操作具有了天然“合法” 性,为他独霸朝堂、 废立帝王、祸乱京师铺平了道路......从权谋诡诈上说,凉州军阀董卓不比世袭贵族袁绍、袁隗差,甚至高出一筹。
【配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