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0年,老一辈革命者已经步入晚年,就是我党曾经的国民党战俘宋希濂也进入了晚年生活,这一年他前往美国,终于与子女团聚,并定居下来。
即使远在他乡,宋希濂也关注着国家大事,并尽可能地为祖国贡献力量。

人到晚年,常常追忆的是过去,更何况是过去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宋希濂提及自己的被俘经历,其实他是有机会起义的,只是现实环境下,他终是有牵绊。
不过在他被俘后,有人回忆说,宋希濂将自己携带的黄金,都交给了我军。如此,当时发生了什么?

1949年,老蒋能用的国民党将领已经屈指可数,这时的宋希濂在国民党别提多重要了。在老蒋的指挥下,宋希濂似乎能看到些希望,但随着国民党一败再败,局势很快显而易见。
宋希濂被老蒋委以重任,在川湘鄂地区展开武装力量组建工作。

这么看来,老蒋是有机会,一旦西南地区被他重视起来,而且这一工作有了突出进展,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势必有所回升,有了有利的时机,老蒋自然不会放过再来一次的机会。
只是计划和现实还是有区别的,老蒋的举动十分清晰,难道我军会没有察觉?既然知晓他的想法,自然是不能让他们的计划得逞。

如此,我军所走的每一步都十分谨慎,而且为了我军解放工作,我军各部队全方位考虑,更在有利的条件下争取和平解放。
此前北平的和平解放给了我军很大动力,如果能争取更多的和平解放,对于我军乃至老百姓必然是一大幸事,还能减少没有必要的伤亡。

考虑到这些,我军的下一步在湖南,同时我军没有放弃继续向西南进军,也便不能让老蒋的计划顺利进行。
首先湖南和平解放是有机会的,其中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程潜,一个则是陈明仁,只要他们的想法确定,此事也就提上了日程。

而且他们俩与老蒋离心,老蒋的所作所为让很多人不喜,那么他们俩也能算是其中之一。既然有了嫌隙,我军便趁机做和平解放工作,随着国民党逐渐不占优势,当时的局势陈明仁、程潜两人也就看得明白。
最后,我军目的达成,和平解放事宜也就随之而来。

而在这期间,陈明仁曾与之取得联系,他的想法很简单,作为老同学,自然希望彼此能有一个好的结局,此前他们同处一个阵营,可是当时老蒋的失败已经注定,他们的坚持又有何意义呢。
而且作为黄埔毕业生,宋希濂还是陈赓将军的老乡、老同学。

1923年,他们二人一同南下,只为赶赴广州考入陆军讲武学校,后来黄埔军校建立,他们无疑是一期生。
此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在学习期间,便加入了国民党,并进入部队,参与一定斗争。

毕竟是黄埔一期生,他们的能力都不凡,陈赓将军不必多说,宋希濂也是其中表现出众的一员。后来陈赓坚定跟随我党,自然也希望宋希濂能做出正确选择,所以在他的介绍下,宋希濂曾加入我党。
但革命形势紧张,老蒋一度威胁大,根据环境形势,宋希濂最终还是退出了。

不过他与陈赓之间的交情还是很深厚的。
如此陈明仁率部起义时,陈赓也正率部前往了西南地区,如果宋希濂起义,当然是有机会的。
其实宋希濂也想过,但老蒋也会花心思留住这一重要将领,这时司令员的重要职位给到他,还有在西南地区的重要地位,宋希濂只能说很难不心动。

而且我军优待政策也不是人人都知晓,甚至有人提出疑问,宋希濂听了去,自然更加谨慎。
总之,宋希濂没有抓住这一好机会,他的结局也就注定了。

解放战争开始后,宋希濂继续听从老蒋指挥,前两年他大多在西北,随着战局发展,解放军的脚步逐渐南下,这时宋希濂自然是被想起的得力干将,黄埔出身的他也算是嫡系将领。
1948年便被委以重任,为阻止我军进入四川展开行动。

而战争期间,宋希濂的想法也很深。当时徐蚌会战,老蒋本是要他指挥的,可就徐蚌的局势,他并未看到希望,甚至在他看来,已经到了难以挽回的局面,就此他还是坚决辞任了。
到了1949年,国民党已经岌岌可危,可给到宋希濂的职位可不少。直到我军开始向西南进军,宋希濂的败仗也便很快来了。

随着一场又一场的败仗,宋希濂所率部队只能落入我军大包围中,最后一败再败,为了逃命他们只能率部撤退。
当然撤退得也不过是残部,而且为了分散我军的注意力,宋希濂还是很聪明的,他将其一分为三,只为顺利逃脱。
而宋希濂终究是小瞧了我军的实力,逃至大渡河,他们终于被解放军给追上了。

自知大势已去,宋希濂想要亲手了结了自己,但还是我军战士快了一步,留下了他的性命。
此后宋希濂不再是国民党将领,而是解放军战犯,随后进行改造工作。
被俘后,宋希濂本不配合我军工作,而且这时还在质疑我军的优待政策,也就没少与我军战士闹矛盾。

但后来杨勇将军跟他聊了很多,有关于他可能的起义事宜,还有就是要他相信我军的优待。当然情况已经如此,宋希濂自然要为自己的后半生考虑。
总之杨勇说了许多,宋希濂也牢记在了心里。

而后见到陈赓,他们的身份早已天差地别,有了陈赓劝解,宋希濂终于相信了,并积极展开学习和改造工作。
宋希濂被俘后,和他一起逃跑的人曾说,他将自己携带的黄金都交给了我军,并嘱咐说:“这是人民的血汗呐。”

由此可见,宋希濂心中还想着百姓。而且早在抗战期间,他便积极投入其中。
如日军进攻武汉时,战火猛烈,随即就向富金山发起了进攻,而当时宋希濂所率部队早已到达,当战火燃起,他自当冲锋陷阵。

只是日军的炮火不容小觑,他们为此集中了火力,战火将更加猛烈,对抗展开后,可谓是一场场的激战,足足十个昼夜,其实不仅我方伤亡很大,就是日军的伤亡也只多不少。
这时他们的行动受阻,只能从其他方面加强自身的优势,果不其然日军部队进行了支援,随后就是竭尽全力地进行攻占。

而国民党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他们继续坚守,日军也便情况依旧,尽管已经进行增援,但还是难以有较大的进展。
最后宋希濂所率部队接到命令,虽然放弃了这一阵地,但他抗战的脚步却没有停止,随后带领部队转移,并展开防守作战。而日军的攻击依旧,但他们终是给予敌军沉重打击,并打消了敌军的抢占念头。

总之,宋希濂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是战功赫赫,尽管是在国民党部队,他战场上作战的能力不小,当然也念着国家乃至百姓的安危。

1949年,在宋希濂看来是自己不幸的一年,毕竟接连败仗,还落得个家破人亡,确实是要不如意一些。
但我想也是有幸事的,他虽然落入我军之手,但他的后半生至少是安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