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去世两个月后,蒋纬国揭秘“湖口兵变”:绝非如外界传言

漫步史书 2024-11-22 17:04:07

1988年3月,台湾大学举行国际学术会议,蒋介石的二儿子、前国民党军装甲兵司令、“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的蒋纬国也现身会议,并在会上发表讲话。

也就是在这次讲话中,蒋纬国偶然提及一桩20多年前在台北发生的“湖口兵变”,一时间引发广泛热议。

蒋纬国也在讲话中,信誓旦旦的说:

“湖口兵变”绝非事实,全是外界讹传,不足采信。”

事实上,“湖口兵变”从结果来看虽然不算是一件大事,但这件事的直接影响还是比较深远的,受此事影响最大的无疑还是蒋纬国,他在中将的位子上一待就是十五年,一直到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上任,他才被提升至上将。

那么事情的起因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1964年1月21日上午10点,位于新竹湖口的国民党军装甲兵基地,装甲一师正在进行例行的装备检查,时任国民党军装甲兵副司令的赵志华亲临主持。

赵志华在任国民党军装甲兵副司令之前,长期担任一师师长,从师长到官兵都很熟悉,所以大家都没有没有意识到有什么情况不对。

赵志华在召集装甲一师官兵讲话,一开始还很正常,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了味儿,后来被人总结成了以下四点:

“一、国际形势不利于台湾当局,世界各国争相讨好共产党,外交有陷于孤立的危机,当局官员没有处理外交的能力,竟有人提倡‘两个中国’的论调;

二、高级军事将领,只顾自己生活享受,不顾部队生活。身为‘台湾当局领导人参军长’的周至柔,养的狼狗每月吃的东西比一个连的伙食费还多。社会上进行的‘台湾小姐’的选拔,无异鼓动奢靡生活,也沦为高官子弟追逐的对象;

三、装甲部队是军队精锐,也曾是戍守台北市的‘御林军’,理应挺身而出。”

当然,一个颇有意思的细节就是,赵志华在讲话中并没有批评蒋介石如何如何,只是说蒋介石身边有了坏人,他要“清君侧”。

赵志华讲完话后,拔出手枪往桌上一拍,随后大喊:

“谁要跟我去台北?”

见台下众人都不言语,赵志华大怒,又问了一遍:

“谁敢跟我一起去?”

事实上,在场众人一时之间都有些发懵。

赵志华的副手,装甲兵学校副校长曹文頀少将率先站出来,不过他耍了一个机灵:

“报告副司令,此事从长计议!”

赵志华一听,顿时大怒,破口大骂道:

“坐下!你还继续吃周至柔的狗剩下的骨头?”

正说着话,赵志华还用手枪在他面前晃悠,无奈的曹文頀只好暂时坐下。

也因为赵志华手里拿着枪,加上他在国民党军装甲兵中的地位,一时之间竟然无人敢于动弹,但这个时候,有部分军官已经意识到,赵志华这是在兵变,是叛乱,没有人敢冒着杀头的罪责在此时强出头。

当时, 整个军营都是闹哄哄的,有人站起来公开表示不跟赵志华走,赵志华拿起枪作势就要打,但因为距离太远,开枪打不中,于是只好作罢,但也有心思单纯的人相应,得到赵志华相应。

关键时刻,工兵指挥部政战处处长朱宝康耍了个机灵,他假意答应追随赵志华,但上台后趁其不备,一把夺过他的手枪抓住了他,装甲一师师长、副师长徐美雄、侯馥也急忙冲上台,将赵志华团团围住。装甲兵第一师宪兵组组长郑振墉率领两名宪兵紧跟着上台将赵志华逮捕。

从赵志华上台讲话再到被制服,总共也不到两个小时,所谓的“兵变”,其实看起来更像是笑话。

师长徐美雄随后下令,装甲一师官兵全部回到营房不许外出,违令者直接逮捕。

事实上,因为在场有人已经意识到不对劲,就在赵志华台上慷慨陈词的时候,已经有人向外界传信,说装甲一师要“兵变”。

不凑巧的是,“湖口兵变”的时候,国民党军“参谋总长”彭孟缉,陆军总司令刘安祺、陆军装甲兵总司令郭东旸都不在。

时任台“国防部”副部长的蒋经国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消息,并紧急做了应对:

“湖口以北的陆军及装甲兵进入各临时阵地,随时准备阻击任何北上的坦克或装甲车,如阻击不成,即炸毁进入台北市的中兴、中正、台北3座大桥;命令驻桃园、台中的空军机群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准备配合陆军阻击“叛军。”

不过,因为赵志华很快就被制住,所谓的“兵变”也就无从谈起。

后来这件事情传开以后,引起了各界广泛议论。

因为国民党军装甲兵的建设可以说同蒋纬国有很大关系。

过去蒋在大陆时,因局限于条件,装甲兵的发展一直很有限,一直到败退台湾后,国民党军装甲兵才算是有了一点发展,这还要从蒋纬国1958年升任国民党装甲兵司令以后说起。

蒋纬国成为国民党装甲兵司令,在装甲兵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也提拔了一大批过去抗战、内战时跟随自己的老部下,这其中就包括赵志华。

赵志华可以说是追随蒋纬国比较久的,两人从四十年代就相交莫逆,基本上是蒋纬国进一步,他也就跟着进一步,后来到台湾后,历任国民党军甲兵旅第二总队总队长,装甲兵第一师师长,装甲兵学校校长,继而又晋升为少将装甲兵副司令,代理司令。

1963年,蒋纬国被调至到一个军事学院任院长后,赵志华本来有很大概率晋升装甲兵司令,但后来不知道为何资历较浅的郭东旸反而排在他前面。

也因为种种缘故,“湖口兵变”一事就与蒋纬国挂上了钩。

不管如何,蒋纬国与国民党装甲兵的关系在此之后也就宣告结束,蒋经国在事后直接奉命指导装甲兵整顿,,名为清除赵志华的影响和势力,实为趁机围剿蒋纬国的势力。

基于此,有人认为,蒋经国借“湖口兵变”整肃蒋纬国,借此实现统一兵权的目的。

也就是在“湖口兵变”之前,社会上一直就有流言“装甲兵要造反”。

蒋介石过去对兵权抓的一直很紧,后来败退到台湾后,也对装甲兵这样一支力量颇为倚重,所以在台湾社会各界,装甲兵一度被称为是“御林军”(赵志华在演讲中也提到过)。也基于此,蒋介石把装甲兵就按在自己枕头边上(装甲兵总司令部设于台北),并委任自己的儿子蒋纬国任装甲兵司令。

可社会上有关流言出来以后,蒋介石开始不放心起来,因为装甲兵这样一支力量如果不掌握在自己手里,难保不成为动乱的根源,所以在1963年,蒋介石把蒋纬国调离装甲兵,还把装甲兵司令部由台北爱国东路迁往台中,以便于在装甲兵出现异动时,台北方面能够为研究对策、调兵遣将争取时间。

事实上,这样的调整也起到了作用,即便是赵志华在“湖口兵变”中真的鼓动起来,但随着消息泄露后,台北很快就有了应对措施。

那么,蒋纬国是否真的想过要谋求取代蒋经国吗?

从现实角度来看,答案也是肯定的,那就是没有。

蒋纬国虽然颇受蒋介石宠幸,但蒋介石一直以来都没有考虑过把二儿子当成接班人来培养,除去不是亲儿子的关系外,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蒋纬国个性天真浪漫,不适宜诡谲多变的政坛。

从一开始,蒋纬国就不具备上位的可能,他被蒋介石是摆在辅助配合的位置上。

况且即便是蒋介石想要扶儿子上位,也要考虑社会各界的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蒋纬国对自己的定位也很清楚明确,他虽然对父亲与哥哥的作为有所不满,但到底还是终于蒋介石和蒋经国的,所以他心甘情愿的居于辅助配合的位置上。

那时候的蒋介石,还考虑让两个儿子一文一武。

如果蒋纬国想要谋求政治地位,最好的时间应该也是在1963年之前,那时他还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手里还握着装甲兵这样一支力量。

可从始至终,蒋纬国都没有流露出这样的想法。

1963年,蒋纬国离开装甲兵以后,实际上等于说没有了军权,蒋介石此举也是在为蒋经国上位考虑,他希望通过蒋纬国放弃一部分权力,来淡化社会各界对他安排儿子接班的抨击,借此确保蒋家政权的平稳过渡。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在湖口兵变后,蒋介石震怒之余有意要严惩蒋纬国,但宋美龄、蒋经国都出面劝慰。

不过说到底,在整件事中,吃亏的还是蒋纬国,后来蒋经国成功上位,虽然这位弟弟已经是没牙的老虎,但仍然很不放心。

蒋纬国后来晋升陆军二级上将,据说是宋美龄出面劝说,蒋经国才给办理的,那时蒋纬国已经达到中将服役的最高年限。

当然,对于“湖口兵变”一事,从实际情况来看,也基本可以排除是他指示,但蒋纬国却认为,在这件事上是有人存心藉机打击他。

另外最后还要提一提赵志华。

赵志华虽然是“湖口兵变”的主谋,但他并没有按照陆海空军刑法中规定的“叛乱罪”起诉,而是以“违反军纪案”处理,被判处无期徒刑14年后又保外就医。

对赵志华在“湖口兵变”的认定,主要还是从他个人角度去考虑的,认为他是因为升迁受阻,心中积郁,蒋纬国评价赵志华的行为时也说他:

“动机单纯,方法错误”

蒋纬国自始至终对赵志华很照顾,也算是全了当年朋友的情谊。

0 阅读:75

漫步史书

简介: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