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是怎样开创基业保住华夏传统文化?

历代经典历史 2024-08-27 21:05:16

东晋南朝是一个身份性社会,因此,首先考察陈霸先的出身是很有必要的。据《陈书·高祖纪》记载: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郡(治所在今湖州市)长城(今长兴)县下若里人。其祖籍为颍川,东汉太丘(今河南永城市西北)陈寔之后。陈寔是东汉末最具声望的士人之一,陈寔去世时,司空荀爽、太仆令韩融并制缌麻,执子孙礼。四方奔丧者车达数千辆,会葬者三万余人,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陈寔官职虽小,却以自己的德行赢得了天下士人的景仰。陈寔后裔陈群、陈泰均为三国曹魏重臣,在曹魏政权中担任公卿、将军,故颍川陈氏家族成了汉魏时代声誉极高的名门望族。

一、陈霸先一生的主要事功

陈霸先虽出身寒微,然而,凭着他杰出的才能、坚韧不拔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终于崛起于陇亩,成就帝业。陈霸先具有怎样的才能呢?《南史·陈本纪》说他“少俶傥有大志,长于谋略,意气雄杰,不事生产。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明达果断,为当时推服”。尽管史书有夸大溢美之辞,但“意气雄杰”、“多武艺,明达果断”、“好读兵书”亦是事实,如不具备这样的气质和才能,怎么可能后来平定逞凶多年,不可一世的侯景之乱,又怎么可能打败比他实力强大得多的王僧辩呢?

从陈霸先早期的经历,即可看出他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通过自身的努力,不久就迈入了梁朝统治集团的上层。起初,陈霸先担任家乡长城县下若里的里司,然后,到京师建康(今南京)担任油库吏,再转为梁武帝侄子新喻侯萧映的传令吏。对士门清流瞧不起的低下吏职,陈霸先不以为耻,反而十分勤勉,做得有声有色,因此得到了上司萧映的器重和赏识。萧映做吴兴太守时,“甚重高祖,尝目高祖谓僚佐曰:此人方将远大”。

及萧映迁为广州刺史时,就提拔陈霸先为中直兵参军。“映令高祖招集士马,众至千人,仍命高祖监宋隆郡。所部安化二县元不宾,高祖讨平之,寻监西江督护,高要(治所在今广东高要市)郡守。”陈霸先出仕不久,就建立军功,从而获得了郡太守的高位。广州被叛军围困时,陈霸先率领三千精兵,卷甲兼程疾行,屡战屡胜,大败叛军,梁武帝闻之大喜,遂“授直閤将军,封新安子,邑三百户,仍遣画工图高祖容貌而观之”。不久,梁廷授霸先“振远将军,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督七郡诸军事”。成为总督一方的封疆大吏。公元 548 年,萧梁发生一桩惊天动地的重大变故,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侯景之乱。

侯景是羯族人,曾任东魏司徒,南道行台,拥兵十万,专制河南。高欢死后,他与欢子高澄有隙,遂投靠西魏。西魏宇文泰对诡诈的侯景存有戒心,故令侯景入长安,欲收其兵权。侯景遂转投南朝萧梁。梁武帝为收复中原而招纳侯景,封其为大将军、大行台、河南王,承制如邓禹故事。萧衍纳降后即派兵运粮接应侯景。公元 547 年八月,贞阳侯、萧渊明受命率十万大军屯寒山,与侯景犄角,大举北伐。十一月,东魏大将慕容绍宗大败梁军,俘获渊明。东魏乘胜又进击侯景,景军大败,景众四万余只剩下八百人南逃,攻取梁寿阳城(今安徽寿县)。梁武帝打算用侯景与东魏交換被俘获的萧渊明。梁武帝复信东魏说:“贞阳(指贞阳侯萧渊明)旦至,侯景夕返。”这件事激怒了侯景,侯景本有作乱之心,遂暗中勾结野心勃勃图谋篡位的梁武帝之侄萧正德作内应。

梁太清二年(548)八月,侯景发动叛乱,领兵南下,直抵长江。梁武帝完全没有防范,命萧正德保卫京师,而萧正德却派船接侯景叛军过江,迎进建康,包围“台城”(即宫城)。侯景纵兵抢掠,又命北人被没为奴者,皆令放免,加以任用。“景造诸攻具及飞楼、橦车、登城车、钩堞车、阶道车、火车,并高数丈,一车至二十轮,陈于阙前,百道攻城并用焉”。侯景过江时兵不过八千,马不过数百,而当时台城中尚有男女十余万,甲士二万多,四方援军相继奔赴建康者三十余万。但援军无统一指挥,多持观望态度,梁朝宗室诸王顿兵不前,只想保存实力以夺取皇位。太清三年(549)三月,侯景攻陷台城。城破之时,城中只剩下二三千人,尸骸堆积,血流漂杵,惨不忍睹。

侯景在城中大肆烧杀抢掠,屠杀、奸淫,无恶不作。侯景曾求婚于王、谢家,梁武帝萧衍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侯景愤怒,回答说:“会将吴儿女以配奴!”侯景进入建康后,王、谢二家被屠杀最惨,几乎灭绝。王禹锡有《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据颜之推《观我生赋》自注:“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侯景之乱”使南朝士族遭到沉重打击,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原本繁华、富庶、人口稠密的建康城,被侯景屠杀抢掠后,尸横遍野,残垣断壁。侯景又东掠三吴,使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侯景得势后,杀萧正德,软禁梁武帝。不久梁武帝忧死,景立萧纲为帝,又废杀萧纲立萧栋。天正元年(551),侯景终于废萧栋而称帝,国号汉。

南朝在梁武帝统治晚年,遭遇侯景之乱,刹那之间,使经济蓬勃发展,民众安居乐业的江南地区,成为人间地狱,在这历史转折动荡的关键时刻,陈霸先建功立业,力挽狂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一,在荡平侯景之乱中,陈霸先居功至伟。陈霸先得到台城被围的消息,立即准备赴援。但陈霸先当时的顶头上司是广州刺史元景仲,元景仲本是北魏降将,受侯景诱惑,准备举兵响应侯景。面对这样一位企图背叛国家的上司,陈霸先没有顺从,而是当机立断,举兵对抗,元景仲走投无路,自缢身亡。陈霸先就迎梁宗室曲江侯萧勃镇守广州,又奉萧勃之命平定了始兴(今广东韶关旁)等十郡叛乱,大军移镇始兴。

太清三年十一月,陈霸先遣将进驻大庾岭,招聚始兴地方将士,准备继续推进。但萧勃心胸狭隘,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软硬兼施,只希望陈霸先能帮他看守门户。面对萧勃的利诱威逼,陈霸先泣曰:“仆本庸虚,蒙国成造。往闻侯景渡江,即欲赴援,遭值元(景仲)、兰(京礼),梗我中道。今京都覆没,主上蒙尘,君辱臣死,谁敢爱命!”乃遣使往江陵,投到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名下,受萧绎节制。

大宝元年(550)正月,陈霸先大军从始兴出发,抵达大庾岭,击败奉萧勃之命在南野(今江西南康以南)拦截的蔡路养,乘胜进驻南康。陈霸先被萧绎授为明威将军、交州刺史。此后近一年半时间,陈霸先与响应侯景的高州刺史李迁仕在南康一带展开了拉锯战,终于擒斩李迁仕,于大宝二年六月发兵南康,沿赣江北下。八月,陈霸先准备与萧绎部下都督王僧辩会师。由于陈霸先足智多谋,倜傥大度,名声在王僧辩之上,故王僧辩心存畏忌。当时,王僧辩等西路各军正好缺粮,情势不妙,而陈霸先已贮有军粮五十万石,在这紧要关头,陈霸先以大局为重,迅速馈送三十万石给西军,这打消了王僧辩的顾忌,也在西路各军中赢得了威信。

大宝二年十月,侯景杀梁简文帝萧纲,十一月自立为皇帝。大宝三年正月,陈霸先南路征讨大军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出发,这时已有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艘,水陆俱下,另有前军五千由骁将杜僧明统领,已抵达湓口(鄱阳湖入长江口)。二月,在白茅湾(今江西九江市东北)与王僧辩大军会师。王僧辩与陈霸先“乃登岸结坛,刑牲盟约”,讨伐侯景。征讨大军沿路攻克芜湖、姑熟(今安徽当涂),三月,陈霸先身先士卒,在建康与侯景展开决战,侯景溃败。四月,侯景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所杀。历经三年零八个月,屠戮数以百万计天下生灵,几乎颠覆梁朝的侯景之乱终于被陈霸先平定,陈霸先挽狂澜于既倒,立下了盖世奇功。

其二,诛杀王僧辩是陈霸先在平侯景之乱后立下的又一功绩。陈霸先与王僧辩,曾经并肩作战,共灭侯景。侯景既灭,湘东王萧绎在江陵即帝位,以王僧辩为太尉,坐镇建康,陈霸先为司空,坐镇京口。两人同为梁元帝萧绎的左膀右臂。陈、王两家过从甚密,私交甚笃,王僧辩之子、陈霸先之女还缔结婚约。陈、王最终翻脸,反目成仇,并非是个人恩怨,而是缘于南朝成败兴衰的国事。

公元554年,西魏攻江陵,王僧辩、陈霸先救之不及,导致江陵沦陷,梁元帝被杀。之后,两人在建康同奉梁元帝第九子晋安王萧方智为梁朝新的君主。承圣四年,鲜卑北齐政权送逃亡北方的梁朝宗室萧渊明南归,意图让萧渊明继承皇位,这个目的很明确,萧渊明若顺利即位,自然成了北齐傀儡,鲜卑人兵不血刃就可一统南北,若萧渊明不能顺利即位,亦势必也引起南方政权的皇位纷争,到时候坐山观虎斗的鲜卑人,同样可坐收渔翁之利。

陈霸先一眼看穿了这套把戏,极力反对,可主持梁朝大政的重臣王僧辩却吓破了胆,他废黜了已即位的萧方智,让萧渊明登基。陈霸先得知社稷易主极为愤怒,浴血奋战,平灭侯景,多少年呕心沥血,为的就是把南中国送给一个傀儡皇帝,再沦入鲜卑人之手么!故陈霸先坚決反对王僧辩的所作所为,他苦劝王僧辩,决不能屈从北齐的军事威胁,否则梁国将成为北齐附庸。但王僧辩一意孤行,不肯听从。陈霸先当机立断,在这一事关梁朝国家利益、民族(北齐为鲜卑族政权,梁为汉族政权)大义的情况下,陈霸先毅然在京口举兵,突袭建康,打了王僧辩一个措手不及。

史书记载:“陈霸先时为司空、南徐州刺史,恶其(王僧辩)翻覆,与诸将议,因自京口举兵十万,水陆俱至,袭于建康。于是水军到,僧辩常处于石头城,是日正视事,军人已逾城北而入,南门又驰白有兵来。僧辩与其子頠遽走出阁,左右心腹尚数十人。众军悉至,僧辩计无所出,乃据南门楼乞命拜请。霸先因命纵火焚之,方共頠下就执。霸先曰:‘我有何辜,公欲与齐师赐讨?’又曰:‘何意全无防备?’僧辩曰:‘委公北门,何谓无备’。尔夜斩之”。将王僧辩父子斩首。

其三,抗击北齐。袭杀王僧辩后,陈霸先把北齐所立的傀儡皇帝萧渊明赶下台,萧方智重新登基称帝。陈霸先任大都督,总摄梁朝军国大事。然而,此时陈霸先面临的政治、军事局势却是异常的错综复杂,梁国危机重重,十分险恶。经过侯景之乱,萧梁到这个时候,实际上已四分五裂,淮南被东魏侵占,四川被西魏攻取,湘州(州治在今长沙市)还有一个王琳。王琳本来也是梁元帝手下大将,元帝被西魏杀害后,王琳被中游诸将推为盟主,拥兵自重。后来,还拥立一个十来岁的孩童萧庄(梁元帝之孙)为帝,借助北齐力量,在郢州集结军队,企图一举征服建康。

陈霸先辅佐梁敬帝萧方智时,国内除王琳外,还有许多大小藩镇割据抗命,如吴兴太守杜龛、义兴太守韦载、东扬州刺史张彪、吴郡(治所在今苏州)太守王僧智(王僧辩之弟),另外,还有岭南的萧勃、江北的南豫州刺史任约等亦虎视耽耽,伺机攻击建康朝廷。、东魏与西魏两个国家这时已分别被北齐、北周禅代,北周在江陵扶持了一个后梁小王朝,盘踞汉水与长江中游,北齐则接纳了梁朝降将陆法和、徐嗣徽、任约等军阀势力,并派遣翟子崇、柳达摩与萧轨、东方老等,分别于绍泰元年(555)底和太平元年(556)六月,两次大规模侵犯建康。当此危难之时,陈霸先运筹划策,纵横捭阖,部署有方,先后平定各处叛乱,而两次抗击北齐的巨大军功,更显示了陈霸先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使陈霸先的声望如日中天,这里不妨对陈霸先抗击北齐的二次战役简而述之:

公元 555 年十二月,陈霸先在秦淮河南击溃齐军。是役也,陈霸先“尽命众军分部甲卒,对冶城立航渡兵,攻其水南二栅。柳达摩等渡淮置阵,高祖督兵疾战,纵火烧栅,烟尘涨天,贼溃,争舟相排挤,溺死者以千数。时百姓夹淮观战,呼声震天地。军士乘胜,无不一当百,尽收其船舰,贼军懾气”。随后,陈军又将石头城团团包围,齐将被迫求和,退出江南。

公元 556 年三月,北齐集中十万精锐大军卷土重来,建康被团团包围了。但陈霸先毫不畏惧,他身先士卒,亲率侯安都、吴明彻、沈泰、周文育、徐度等各路军队向北齐军发起猛攻,各军纷纷告捷,北齐南征的军事总指挥,大都督萧轨被生擒,其他齐军大将被俘的有四十五名之多,其余齐军将士逃到江边,却发现战船早已被侯安都的水军烧毁大半。齐军为了争相上船而自相残杀,渡江溺死者不计其数。至此,建康保卫战胜利结束。

陈霸先在梁末天下大乱的变局中,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荡平侯景,平定各地割据势力,陈霸先有安内之功;袭杀王僧辩,重立敬帝萧方智,霸先有恢复梁室之德;抗击北齐,抵御外侮,则关系到汉族国家及汉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兴亡。

二、陈霸先的历史评价

在梁朝末年侯景作乱,北齐、北周等鲜卑政权不断入侵,南朝连年战火、动荡不宁的情况下,陈霸先“征伐四克,靖难夷凶”,挽狂澜于既倒,拯民众于水火,建立了煌煌业绩。这就为易代鼎革创造了条件,为陈霸先登上九五之尊铺平了道路。

公元 556 年 7 月,陈霸先为中书监、司徒、扬州刺史、进爵为公。九月,进位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进封义兴郡公。辛未,梁敬帝萧方智依唐虞故事禅位于陈霸先。“高祖谦让再三,群臣固请,乃许”。乙亥,陈霸先即皇帝位于建康南郊,国号曰陈,陈霸先成为陈朝的开国之君。

对于陈霸先受禅称帝,如何评价?同样是釆用禅代形式夺取皇位的陈霸先与前朝的西晋,南齐,南梁,以及后来的赵宋王朝,并不完全等同。与司马氏、萧道成、萧衍、赵匡胤相比,陈霸先似乎更得黎庶拥戴,做皇帝更为名正言顺。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受推诚托孤之命,遂启逆心,非不立功,而功不在天下,以威福动人而因窃也,司马氏也,无固获之心,天下乱而无纪,一旦起而攘之者,宋太祖也。无功于天下,天下已乱,见为可夺而夺之者,梁武帝也。既无功矣,蓄奸谋以从人于弑逆,因而夺之者,萧齐也……夫陈高始起岭表之日,逮乎入讨侯景之初,固知其未有妄干天位之志也。萧氏子孙,自相戕贼,天下莫适为主,而后思攘之”。《梁书·虞寄传》中的有关纪载,亦印证了陈霸先禅梁建陈,即位称帝,确为天命所归,人心所向:“自天厌梁德,多难荐臻,寰宇分崩,英雄互起,不可胜纪,人人自以为得之。然夷凶翦乱,拯溺扶危,四海乐推,三灵眷命,揖让而居南面者,陈氏也。岂非历数有在,惟天所受”。

陈霸先的开国称帝,从形式上似乎得自梁朝的禅让,但事实上陈霸先是马上天子,其是靠枪杆子打出来的天下,而绝非是恃诡诈权术、阴谋篡夺。其实陈霸先并不是在四方平定、八面颂歌的时候改朝称帝的,当时整个南方政权都处在危难之中。梁朝几代皇帝都无善终:梁武帝是饿死的,简文帝是被土壤压在头上闷死的,元帝在投降后受尽侮辱而死,还有萧正德、萧栋、萧纪、萧渊明等,都贵为王侯,下场却都很悲惨。但是这绝不是死了几个人的事,王朝的兴废、政局的动荡让曾经富庶的江南生灵涂炭。而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强势的皇帝,那自东晋以来的南方汉族文化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于是,历史选择了陈霸先,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攘臂于无望之时。侯景之乱、北齐入侵,对南方的经济、文化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陈霸先亲手扶上台的梁敬帝,登位时才十三岁,决无左右时局的能力。正如史学家吕思勉说:“从来人君得国,无如陈武帝之正者。人君之责,在于内安外攘而已,当强敌侵陵,干戈遍地之际,岂可以十余龄之稚子主之哉?”这时,陈霸先要是继续拘泥于儒家纲常伦理,愚忠于萧氏,不当机立断,釜底抽薪,最终也逃不出与萧梁皇朝共同覆亡的下场,对人民来说,将是又一场浩劫。所以,陈霸先称帝,既是民情所需,也为时局所迫。

明代归有光在《圣井铭并叙》中,给予陈霸先“江左诸帝,号为最贤”的评价。所谓“江左诸帝”,指的是东晋、宋、齐、梁、陈五朝二百七十多年间的三十六位皇帝,其中如晋元帝、宋武帝、齐武帝、梁武帝都是历史评价甚高的开国之君。而既无显赫的家世背景,又无其他政治资本,在位仅仅三年就病逝的陈霸先却获得了“号为最贤”的高度称颂,这是为什么呢?我以为这与陈霸先身上具有较为特殊的气质和人格魅力有关。兹举数例如下:

陈霸先起自寒微,才略英奇。从公元 550 年出岭北上,到 557 年称帝开国,短短七年多,即有天下,在南朝宋、齐、梁、陈四位开国皇帝中,由知名当世而君临天下,数他速度最快,这与陈霸先“智以绥物,武以宁乱,英谋独运,人皆莫及”的能力有关。陈霸先之所以能从一介平民跃居社会政界巅峰,除历史机遇使然外,应与其自身优良的文化素质有关。

首先,陈霸先豁达大度,知人善任。陈霸先手下许多将相,如杜僧明、周文育、欧阳頠、周铁虎、程灵洗、侯瑱、鲁悉达、韦载、徐陵、杜稜等,大都是他的战俘或被击败的对手,尤其是杜稜,曾险些被陈霸先亲手绞杀,陈霸先都能放手任用,让他们人尽其才。这些人也不辜负陈霸先的期望,无论在陈霸先生前还是死后,都能出死力效忠新兴的陈氏皇朝,这又不能不说陈霸先的用人之道是一个奇迹。

陈霸先胸怀超然,待人赤诚。西魏攻陷江陵,陈霸先仅存的幼子陈昌(霸先其他子嗣皆在历次战争中被杀)被俘,心腹将领徐度却冲出重围,自顾自地逃回到建康,陈霸先不予追究,仍委徐度以重任。徐陵曾受王僧辩知遇之恩,陈霸先禅梁称帝前,徐陵奉命撰写《九锡文》,此文罗列陈霸先起兵以来,所建功勋二十二件,然只字未提陈霸先诛除王僧辩之功,而事实上,陈霸先能最终登上皇帝宝座,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袭杀王僧辩。徐陵哪怕再疏漏,也不至于会糊涂到疏漏撰写陈霸先诛王僧辩,恢复萧方智帝位之功。《九锡文》是为陈霸先禅代称帝作准备,徐陵故意抹煞陈霸先这一功绩,真是胆大妄为到了极点,但陈霸先却能听之任之,不以为意,这确实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大度。

陈霸先生活俭仆,克勤自律。史称他“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绍泰,子女玉帛,皆颁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飾无金翠,哥钟女乐,不列于前。及乎践祚,弥厉恭俭”。在历代帝王中,像陈霸先这样生活如此俭仆,不喜声色犬马的君主是不多见的。

历史人物的评价,或许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南北朝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强盛的隋唐王朝,之后的宋元明清都是大一统的帝国,陈霸先的文治武功与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相比,显然逊色不少。所以,讲起南朝陈氏,似乎后人知道更多的只有陈后主和《玉树后庭花》。至于开国皇帝陈霸先,知道他的人并不多。陈朝虽然传了五位皇帝,但是偏安江左,版图狭小,且祚命只有三十三年。若将这三十三年放在中国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实在是昙花一现。

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个短命的王朝,一般不会引起历史学家和普通民众很大的关注,甚至遭冷落和忽视。现在很多人对陈朝和陈霸先有误解,认为陈朝偏安一隅,最终不可避免地被隋朝所灭。但我却持相左之见。陈霸先气度弘远,胸怀大志,他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南北朝时期,中国虽处于分裂状态,但中国要统一,始终是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凡有识之士,无论是南人还是北人,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不根据自己的见识水准在作主观努力。

南北朝战争不断,区别只在于其所发起的战争是否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陈霸先也不例外,击败侯景后,陈霸先曾领兵三下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以图北上,拓展疆土。“高祖之有天下也,每称休先曰:此弟若存,河洛不足定也”。说明他称帝后并沒有忘记收复河洛中原之地,以统一南北,建立大一统王朝。陈霸先袭杀王僧辩,也表明了他不屈服于军事强国北齐的压力。所以,我们不能把陈霸先建立的陈朝理解为一个偏安政权。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才使他未能实现更大的政治抱负。

范文澜认为:“对南朝要有客观地认识。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在少数族统治下,长期遭受严重的破坏。而汉族则不得不南迁,并在长江流域建立本族政权,抵抗少数族的南来蹂躏,保存和发展了汉文化。这是有利于民众的事业,不能看作分裂和割据。”史学界大部分学者认为,强盛的隋唐文化,主要就是继承了南朝文化。陈朝立国时间虽然不长,但在恢复南方经济、保护南方华夏传统文化方面,依然做出了历史的贡献。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中国文化的极盛时期,首推汉唐两朝,但是南朝却是继汉开唐的转化时期。如果说隋朝在军事上战胜了陈朝,但陈朝却在文化上战胜了隋朝。

陈亡后,陈的清商乐进入隋朝宫廷,隋文帝誉之为“华夏正声”,定为雅乐。隋焬帝亦声称:“自平陈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陈朝文化为隋唐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国学大师陈寅恪指出:梁陈制度为隋唐制度的三大来源之一。范文澜曾经说过:“在东晋南朝时期,长江流域开发出来了,使隋唐封建经济得到比两汉增加一倍的来源,文化事业发展起来了,使隋唐文化得到比两汉提高一层的凭借,东晋南朝对历史是有贡献的”。由此可见“偏安一隅”的南方政权对于华夏文明的贡献有多么大。

而作为南朝最后一朝的陈朝,更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如果没有陈霸先及其继承人的努力,南方的经济、文化不会在内乱后的短短三十余年间就得以恢复;没有六朝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也许大唐盛世的出现还要推迟很长一段时间。

“天下陈氏出江州,江州先祖在长兴。”鸦片战争时候的陈化成、清末的陈天华、辛亥革命的陈英士、民国元老陈立夫、陈果夫,以及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丰功伟绩的陈独秀、陈云、陈毅等,都是陈霸先的后裔。台湾陈立夫老先生亲笔题写的“陈武帝故宫”匾额,如今悬挂在陈霸先故居。

陈霸先出身寒门,起家下吏,从一介平民成长为一代英主明君,除了天时地利的时势造就外,其自身的英略才智才是其成功最主要的原因。陈霸先的历史功绩是不容抹煞的,正如卞孝萱先生所说:“在南北朝北强南弱的形势下,誓不投降,智勇抗敌,保卫南方最后一个汉族政权和中华传统文化最有功的陈霸先,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0 阅读:34

历代经典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