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这是治丧委员会为陈毅元帅写的悼词,您看看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在北京病逝,党中央立马成立治丧委员会,为陈毅元帅筹备后事。当时正处于特殊年代,所以在为陈毅元帅写悼词时,难免有些犯难。
只好交由周总理亲自过目,看看是否合适。当周总理看到悼词上对陈毅的评价是“有功有过”时,心里不免为陈毅叫屈,于是便提笔将这四个字改为“功大于过”。
修改完后,周总理又有些不放心,便将悼词交到毛主席那里进行审阅,没想到,毛主席直接要求将“功大于过”这四个字去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陈毅元帅算的上是十大元帅中能文能武的全能人才,不仅博学多识,军事能力也非常出众,不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陈毅挂帅出征,次次都能打出精彩的战事,导致敌人一听是他亲自挂帅,腿肚子就开始打颤,这样的将帅之才真可谓是戎马一生。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元帅担任上海市市长,上海在解放前不仅是资本主义的十里洋场,更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解放后百废待兴,这样的重任必须得由能力十分出众的人来担任。毛主席和周总理当时就想到了陈毅,这样的重任也只能交给陈毅元帅这样的能人才行。
很快,陈毅元帅接管上海,当时的上海鱼龙混杂,各式各样的黑道帮派,以及满街的烟馆和妓院,简直是乱成了一锅粥,这要管理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这种棘手的事情并没有难倒陈毅元帅,不管是对待哪一派的势力,陈毅元帅总能想到妥善解决的方法。
上海在陈毅元帅的改造下,以一副全新的面貌展现在群众面前,也正是陈毅元帅的努力建设和改造,为日后上海的繁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毅元帅日以继夜的辛劳,常常熬到很晚还在批阅文件,长久的辛劳最终摧毁了他的健康。1970年,陈毅元帅时常会感觉到身体有些不舒服,不是头晕目眩,就是腹痛难忍。
但当时的陈毅元帅并没有太在意自己的身体,只是让卫生员给他开了一些止痛的药片,就继续工作去了。
没想到,他的身体已经出现了大问题,在一次深夜,陈毅元帅在批阅文件时,由于腹痛难忍最终昏厥倒地,被警卫员发现后立马送进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才发现陈毅元帅被确诊为结肠癌,如果不赶紧治疗,后果可不堪设想。
只可惜当时正处于特殊年代,陈毅元帅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并没有得到住院治疗的待遇,他的病也因此耽搁下去了,这种癌症最怕的就是耽误最佳的治疗机会,幸亏是周总理得知陈毅元帅的情况,于是便立马安排陈毅元帅住院接受治疗。
然而,还是晚了一步,陈毅元帅的癌细胞已经转移到别的器官上,这下就算是华佗在世也无力回天。但为了能够延续陈毅元帅的生命,医护人员还是想尽一切办法,为陈毅元帅减轻一些痛苦,让他的生命能够再延长一些。
陈毅元帅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依然在想办法为国家和人民多做一些事,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在一次昏厥后,陈毅元帅再不能起身了,他的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混乱,即便是在弥留之际,陈毅元帅依然心系国家和人民。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病逝在北京的医院里,他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在整个国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为了处理好陈毅元帅的后事,党中央立马组织了治丧委员会。
治丧委员会一面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礼堂为陈毅元帅主持一系列召开追悼会的各项事宜,一面又在抓紧为陈毅元帅撰写悼词。只是悼词的内容他们不知道该如何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于是只能用“有功有过”来对其进行评价。
治丧委员会将修改好的悼词拿去给周总理过目,周总理接过悼词一看,顿时觉得悼词中用“有功有过”来评价陈毅元帅有些过头了。想想陈毅元帅对党、对国家以及对人民所付出的贡献,用“有功有过”来评价他,确实太草率了。
于是周总理大笔一挥,将“有功有过”改为“功大于过”,周总理将悼词改好以后,决定将这份悼词再递交到毛主席那里审阅,毕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有很多事情是非常复杂的,包括用词不当也会招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这份悼词便被送到毛主席手中审阅,当毛主席看到悼词中的“功大于过”时,陷入沉思中,他想起最初见到陈毅时的样子,那时的陈毅意气风发,骁勇善战。又想起陈毅数次挂帅出征,为了新中国南征北战,即便是负伤养病期间,也丝毫没有延误过一日战事。这样的陈毅如何能让党和国家忘记他的付出和牺牲呢。
再想起新中国成立后,陈毅被授予元帅的军衔时,那是毛主席与周总理亲自定下来的,虽然陈毅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个没有参加过长征的元帅,但他对党和国家的付出值得被授予元帅的军衔。
于是毛主席下令将“功大于过”这四个字去掉,陈毅元帅的功劳和付出是国家和人民有目共睹的,至于他之前犯过的一些错误,跟这些功劳比起来那都是不值一提的,所以,毛主席才让将这四个字去掉。
在陈毅元帅的追悼会上,他昔日的老战友们纷纷到场送他最后一程,由周总理亲自致悼词,毛主席不仅亲自参加了陈毅元帅的追悼会,还亲自为陈毅元帅的家属送去安慰,以表哀思。陈毅元帅戎马一生,他对国家和人民的付出值得后辈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陈毅元帅长子陈昊苏:父亲总提醒我们,不要到外边去说你父亲是谁——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