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48年11月13日上午素有“文胆”之称,蒋介石的心腹陈布雷坐在南京总统府办公室的沙发上。
不久蒋介石阔步进来,二人一阵寒暄后。
“委员长,八年抗战,民生凋敝,不能再打了。”陈布雷低头说。
“连你也动摇了?还是跟着女儿养老吧。”蒋介石脸色大变,怒不可遏,随后办公室里传出激烈的争吵,不多久,蒋介石夺门而出。
陈布雷呆立当场,望着离去的背影,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秘书进来搀扶,陈布雷摆了摆手,回家后于当晚服毒自杀。
弃文从政陈布雷原名陈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1890年11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府慈溪县的一个富裕家庭,家族属于官桥陈氏,
陈布雷早年在《天铎报》任编辑,后来在报业大展拳脚,报纸作为当时的主流媒体,社会影响巨大,陈布雷经常使用布雷笔名发布社评,逐渐积累一些名气。
1927年2月经开明绅士,族兄陈祀怀的介绍与蒋介石相识,二人相谈甚欢,成为莫逆之交,后与蒋介石共同进退,成为他的高级幕僚,在民国政府中主抓教育与宣传工作。
陈布雷先后有过两任妻子,原配杨品仙有子女5名,在生下小女儿陈琏(原名陈怜儿)后难产而亡,陈布雷因孩子多,缺乏照顾,便续弦王允默,后来王允默又生三子,陈布雷子女共计8人,可谓人丁兴旺。
“叛逆”的爱女蒋介石口中的“女儿”指的就是陈布雷的小女儿陈琏,提起这个女儿陈布雷感慨难言,对她既痛恨又怜爱。
痛恨是因为爱妻生女而亡,怜爱是心疼这个从小没妈的老幺。
陈琏年轻时思想激进,不满国民党对日政策,1937年7月,毅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大,在此过程中认识了同学袁永熙,后来二人坠入爱河。
1947年初,陈布雷得知女儿恋爱后,便托北平市市长摸摸袁永熙的底细,袁永熙任北平市民政局科长,为人低调谦和,很受领导器重,不久陈布雷收到回复:“袁永熙是个有志青年。”
陈布雷当即松了一口气,1947年8月10日他们在北京结婚,陈布雷因故未能参加,二人名义上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公务员科长,妥妥体制内人士,其实都是地下党成员。
被窝还没焐热,8月24日这天二人正在家里安排其他地下党成员发报,结果军统局处长叶翔之带人破门而入,将他们一锅端了。
随即押赴南京受审,陈布雷得知后消息后,大为震惊,一阵后怕袭来,女儿女婿都是共产党,此事非同小可,按照蒋介石以往的脾气,得一律枪毙,连自己也不会有好下场。
好在当时国共两党就黄河归故谈判结束于1947年7月最终达成了《上海协议》。
两党气氛还算融洽,陈布雷揣摩时局,向蒋介石哭嚎求情,念在他劳苦功高的份上,蒋介石心生怜悯,亲自干预审理,网开一面。
二人这才逃脱生天,一起被捕的其他人就没这么好运了,枪毙,判刑一律照旧。
趁着周恩来还没离开上海,陈布雷托人给他带话,希望他能照顾好女儿,从此之后他便再也没见过女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陈琏任共青团少年儿童部部长,她的丈夫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7年后被划为右派,在巨大压力下陈琏与之离婚。
后辈新秀陈布雷的子女中有两人在新中国担任较高职务。
次子陈过1938年毕业于浙江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后去美国深造,曾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六子陈砾(陈远)是我国著名报人,担任过中国日报总编辑,副部级,还是英美两国传记协会委员。
长子陈迟是台湾著名农学家,1937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抗战时期,在甘肃省研究引种甜菜,并应用于制糖业,非常成功,另外他对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也有不少科研成果。
陈迟的小儿子陈师孟在国内“大名鼎鼎”,他是知名“台独”死硬分子,陈师孟1948年8月4日出生在美国马里兰州,他是陈布雷的长孙,经济学家,台湾政治人物。
台湾不少知名经济学者都是他的学生,比如赖昌金、林金龙等,1992年陈师孟加入省外人台湾“独立”促进会,该会的宗旨倡导台湾“独立”建国。
他与陈水扁关系莫逆,曾任教育局局长,并始终跟随在其左右。
2002年7月18日中国台湾网报道,时任“总统府”秘书长的陈师孟上午大放厥词:“民族感情与中华儿女的观念根本是空话”,他说必须坚决反对“‘一国两制’、一个中国原则!”
他当众开玩笑戏称大陆和台湾是双胞胎,但是前者想把后者变成连体婴,没有任何好处。
此类骇人言论,在他口中是家常便饭。
有人当面指责他:“你忘记陈布雷先生是怎么死的吗?”他听后满脸通红,一言不发。
关于陈布雷的死因,1948年11月18日《中央社》说他服用过量的安眠药而死,自杀前在寓所内给蒋介石写劝谏书。
国民党官方说他是以死报国,台湾名嘴李敖后来考察资料,称陈布雷是因子女加入共产党对不起党国,国共两党和谈无望,国民党腐败不堪,丧失民心,心中不免百感交集,对自己的前途迷惘,对国民党失望透顶,这才自戕。
可以说陈布雷先生是个真正意义上的爱国人士,而他的长孙陈师孟却倒反天罡,妄图阻碍国家统一,妥妥民族罪人。
参考资料:陈布雷家族的风雨人生》——中国知网 作者:文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