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产车企要求供应商降价的新闻,登上了热搜。还有不怕事儿大的博主,整理出了车企付款周期大比拼,结果显示:特斯拉的付款周期较短,而国产车企的付款周期普遍较长。于是,也有了国产车企压榨供应商的传闻。
进入新能源以来,主流国产车企的销量持续猛增,市占率也直接突破了50%,在刚刚过去的10月,市占率更是达到了接近70%,是国内市场唯一实现同比猛增的系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除了德系维稳,日系、韩系和美系,均存在较大幅度的同比下滑。
不过,销量猛增的背后,是整体欠佳的盈利能力,这也和持续升温的价格战有直接关系,用价格换销量的经营策略,已经开始出现反噬。
就拿上半年利润来说,包括比亚迪、吉利、蔚小理、广汽、上汽、北汽、长城等在内的18家车企利润之和为488亿元。而同期丰田公布的数据是1253亿元,大众为795亿元,基本相当于丰田的1/3,大众的1/2,就连近几年日子不太好过的通用,也有421亿的利润。
换句话说,虽然国产车企的销量在增长,但利润却少的有些可怜,随之而来,压力也给到了供应、营销、制造等各个环节,最近今年,不管科学降本还是技术降本,已经成为了国内市场的主旋律。
接下来该怎么办?价格战显然不是良药,短期来说,消费者可能会获得实惠,用更少的预算购买到新车,但是在高压的降本节奏下,质量和品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是要画问号的。同时,品牌与新车的价值,还是要靠用户认可度来实现,而不是单纯的性价比。想实现真正的良性运转,国产品牌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所以全世界都bs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