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你咋又来了?不是转业了吗?"接待员老姜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我叫李海龙,84年从部队转业到了市里的造纸厂。那会儿我刚满而立之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谁曾想,七年后的今天,我又站在了人才交流中心的门口。
"老姜,你还记得我啊。"我苦笑着说,"是啊,当年转业的时候,还是你给我办的手续。没想到啊,这才几年功夫,我又得来找饭碗了。"

老姜叹了口气,递给我一张表格。"唉,你不是一个人。这阵子来这儿的,有好多都是从国企下来的。填吧,看看有啥合适的。"
我接过表格,坐到一旁的长凳上,开始填写。笔尖在纸上划过,我的思绪却飘回了84年那个火辣辣的夏天。
那年我刚从部队转业出来,腰板挺得跟竹竿似的,走路带风。市里给了我个不赖的安置——造纸厂车间主任。虽说比不上当年在部队当营长的风光,但也算是个体面的差事。
记得第一天到厂里报到,厂长亲自接见了我。"小李啊,你可是个宝贝疙瘩。咱们厂正缺你这样的人才呢!"厂长拍着我的肩膀,笑得跟弥勒佛似的。
我心里美滋滋的,暗想着自己一定要好好干,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可谁成想,这才几年功夫,天地就变了个样。
91年,改革的浪潮席卷而来。我们这些曾经的"宝贝疙瘩",一夜之间成了累赘。厂里开始裁员,我这个车间主任自然首当其冲。
"海龙啊,你也别灰心。"厂长愁眉苦脸地对我说,"这不是我们不想留你,实在是形势所迫啊。你看这样行不行,我给你一笔遣散费,你先回家待着。等局势好转了,咱们再联系。"
我听着这话,心里一阵发苦。当年在部队的时候,我带着一帮兵娃子出生入死。转业之后,我又兢兢业业地带领工人们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可到头来,我却成了可有可无的一颗棋子。
"厂长,我理解。"我强压着心中的失落,努力挤出一丝笑容,"组织的安排我听从。只是,我这么年轻,总不能闲在家里吧?"

厂长听我这么说,眼睛一亮。"对对对,你说得对!海龙啊,你还年轻,正是干事创业的时候。这样吧,我给人才交流中心打个招呼,你去那儿看看,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机会呢!"
就这样,我拿着遣散费和介绍信,来到了人才交流中心。没成想,接待我的竟然还是当年给我办理转业手续的老姜。
"海龙啊,你这几年过得咋样?"老姜一边帮我整理资料,一边关切地问道。
我苦笑着摇了摇头。"说来惭愧,老姜。当年你给我介绍到造纸厂,我还想着要大展宏图呢。谁知道啊,这才几年,就又得重新开始了。"
老姜听我这么说,轻轻拍了拍我的手。"别灰心,海龙。你看看,现在多少人都在重新开始呢。你还年轻,有本事,肯定能找到好工作的。"
我听着老姜的安慰,心里暖暖的。是啊,我李海龙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当年在部队,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都不怕,现在还怕找不到工作?
"老姜,你说得对。"我挺直了腰板,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这就去看看有啥合适的岗位。不管做啥,我都要干出个样子来!"
老姜笑着点点头,指了指墙上的招聘栏。"去吧,好好看看。对了,最近有个私营企业在招人,听说待遇不错,你要不要去试试?"
我顺着老姜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招聘栏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招聘启事。有国营企业的,有私营企业的,甚至还有外资企业的。这些曾经闻所未闻的词汇,如今却成了我们这些"下岗工人"的新希望。
我仔细浏览着每一张招聘启事,心中不由感慨万千。想当年,我们这些从部队转业的干部,可是香饽饽啊。可如今,我们却要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起,挤在这小小的招聘栏前找工作。

突然,我的目光被一张蓝色的招聘启事吸引了。那是一家新成立的机械制造公司,正在招聘有管理经验的车间主任。我仔细看了看要求,心里不由得一喜。这不正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吗?
我赶紧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老姜。她听完后,也很高兴。"海龙,这个机会不错啊!你在造纸厂当了这么多年的车间主任,经验肯定够。再加上你在部队的那些经历,绝对能胜任这个岗位。"
我点点头,心里有了底气。是啊,虽然下岗了,但我的本事还在啊。那些年在部队和造纸厂的经历,不正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吗?
"老姜,那我就去试试。"我拿起笔,在应聘表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老姜笑着说:"去吧,海龙。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别忘了,等你找到新工作,一定要来告诉我一声啊!"
我重重地点了点头,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了人才交流中心。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是啊,虽然下岗了,但人生还长着呢。我李海龙在部队里出生入死,在造纸厂里勤勤恳恳,难道还怕重新开始吗?
我深吸一口气,抬头挺胸地走在街上。路边的梧桐树沙沙作响,仿佛在为我鼓劲。我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走着走着,我的脚步越来越轻快。我李海龙,一定要在这个新时代里闯出一片天地来!
正当我信心满满地准备去应聘那家机械制造公司时,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不是我在造纸厂的老同事小王吗?他怎么也在这儿?
"小王!"我喊了一声。
小王转过头来,看到是我,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海龙哥!你也来这儿了啊?"

我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是啊,没想到咱俩都成了'下岗工人'。你来这儿多久了?"
小王叹了口气,"我来有一个多月了。海龙哥,你是不知道,现在找工作可难了。那些私营企业嫌咱们年纪大,外资企业嫌咱们英语不行,国企又不招人。我都快愁死了。"
听了小王的话,我心里一沉。看来,形势比我想象的还要严峻啊。
"别灰心,小王。"我安慰道,"咱们不是还有技术吗?再说了,你看那边,"我指了指招聘栏,"不是还有很多机会吗?走,咱俩一块儿去看看。"
我们俩走到招聘栏前,仔细浏览着每一条信息。突然,小王指着一张广告说:"海龙哥,你看这个!"
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家新开的小型造纸厂在招工。虽然规模不大,工资也不高,但至少是我们熟悉的行业啊。
"要不,咱俩一块儿去试试?"小王提议道。
我犹豫了一下。原本我是想去应聘那家机械制造公司的,但看到小王这样,我心里不忍。再说了,造纸可是我的老本行,说不定还真能大展拳脚呢。
"好,那就一起去!"我拍板决定。
就这样,我和小王一起去了那家小造纸厂。厂长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看起来很精明。
"你们都是从大厂下岗的?"厂长上下打量着我们,问道。
我们点点头。厂长眼睛一亮,"那太好了!我这个小厂正缺你们这样有经验的人才呢。不过嘛,工资可能比不上你们以前的。"
我和小王对视一眼,都笑了。"没关系,"我说,"只要能干,工资低点也行。再说了,您这儿虽然是小厂,但说不定以后能做大呢!"
厂长听了我的话,哈哈大笑起来。"好!就冲你这股子劲儿,我就要定你们了。明天就来上班吧!"
就这样,我和小王有了新工作。虽然工资只有以前的一半多,但我们都很珍惜这个机会。
每天早上,我们俩一起骑着自行车去上班。路上,我们会聊聊工作,聊聊生活,还会讨论一下这个rapidly changing的时代。
"海龙哥,你说咱们这样算不算是'下海'了?"有一天,小王突然问我。
我愣了一下,然后笑了。"算是吧。不过咱们可不是'下海',是'下河'。"
小王也笑了,"对,咱们是'下河'。从大江大河游到小溪小流,但只要有水,鱼就能活。"
我们俩相视一笑,继续骑车前行。阳光照在我们身上,虽然生活艰难,但我们心中却充满了希望。
人生就像是一条大河,有时宽阔平静,有时湍急险阻。但只要我们勇于面对,永不放弃,就一定能游到彼岸。
我李海龙,从部队到国企,再到私营小厂,经历了太多的起起落落。但我知道,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在这个新时代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因为我相信,生活就像那淙淙的流水,永远向前,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