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害死李牧的到底是谁?可能不是郭开,而是另有他人

一更历史 2020-12-31 21:33:39

最近,《大秦赋》这部古装剧也正式落下帷幕。

随着秦将王贲攻陷赵国代地(今河北省蔚县西南一带),俘虏公子嘉,秦国总算一扫六合,问鼎中原。

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自称秦始皇,开创帝制。

不过,《大秦赋》虽共有78集,但到了63集之后,该剧才展开秦国统一天下的主剧情。

而赵国,应该就是最让嬴政头疼的劲敌。

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都邯郸,活捉赵幽缪王赵王迁,让赵国再也无力回天。

可是有不少同学反映,《大秦赋》似乎有意抬高秦国的地位,反倒是削弱了赵国武安君李牧的实力。

因为从剧情来看,虽然李牧接连率兵,抵挡住秦军进攻,于阵前斩杀秦国上将军桓齮。

可在第70集至第73集中,嬴政派遣王翦、杨端和,意欲渡过漳水进攻邯郸,李牧再一次率兵挡住秦军。

然而,《大秦赋》并没有着重描写李牧领兵作战时的神勇,反倒将秦军此战失利的原因,全部归结于内部不和,这才导致秦军不攻自破。

那从《大秦赋》的剧情,再结合历史来分析,这部电视剧是否故意抬高秦国,低估了李牧?李牧最终到底是被谁害死的?

先简单介绍下李牧的生平履历。

李牧出生年月不详,卒于公元前229年。《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等史书,对李牧的评价非常高,他与白起、廉颇、王翦一起也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据《史记》记载,李牧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熟读兵法,善谋略。弱冠之年,便领边军驻守赵国北方边疆雁门(今山西代县),抵御匈奴。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公元前246年,因为前方战事吃紧,赵孝成王把李牧从北方边陲调回邯郸,抵御秦国。

公元前244年,赵国发生内乱,赵悼襄王让乐乘代替廉颇,引发廉颇不满。此后,廉颇率军攻打乐乘,并随之投奔魏国。

再加上赵奢、平原君赵胜、蔺相如相继去世,此时偌大的赵国,只剩下李牧苦苦支撑。

公元前234年至公元前233年,秦赵两国爆发“肥之战”。

此战,嬴政派遣上将军桓齮,越过太行山北麓,从今河北藁城西南一带,进攻赵国上党郡,自南向北入侵邯郸。

李牧临危受命,率领约十万赵国士卒,采用“围歼战”的战术策略击退秦军。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最终,“肥之战”李牧大败秦军,以赵国完胜告终,赵王迁敕封李牧为“武安君”。

“肥之战”结束之后,公元前232年至公元前230年,嬴政又多次派兵攻打赵国,但都过不了李牧这关。

公元前230年,秦相李斯提出一条计策,大秦先拿下韩国,吞并其疆域。

此后兵分两路,从河北临漳与河北井陉,呈南北合围之势夹击赵国。到那时,纵然李牧有三头六臂,也是分身乏术。

嬴政最终采纳了李斯这条计策,公元前230年,韩国国君韩王安投降秦国。随后,嬴政又出动南北两路大军攻赵。

赵王迁任命李牧、司马尚率军抵御秦国。王翦、杨端和兵分两路,顺利越过临漳与井陉,沿着上党郡南下进攻邯郸。

李牧则集中兵力,依靠长城天堑,先击退了杨端和北路军,后又趁势而下,截断秦军粮道,王翦只得原路返回救援。

李牧利用这种“围魏救赵”的战术,再一次击退了秦国。

《战国策·赵策四》:“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李牧数破走秦军,杀秦将桓齮。”

李牧虽不敢说百战百胜,最起码也是领兵有方。面对同为四大名将的王翦,李牧也是毫不畏惧。在兵力不对等的情况下,依旧多次击退秦国。

可回过头来看看《大秦赋》,由于宫斗戏占据了《大秦赋》太多篇幅,以至于压缩了不少一扫六国的主线剧情。

为了烘托出秦国与嬴政的“伟光正”形象,李牧多次领军击退秦国,并非是这位武安君的功劳,反倒是秦国内部出现问题。

由于《大秦赋》这种剧情的安排,也让观众们误认为,其实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也没什么了不起。

然而同学们想想,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结束之后,秦国实力已位居七国之首。

自商鞅变法后,大秦国富民强,粮食充足。

公元前256年,东周投降大秦,也使得秦国可以从洛水顺流南下。

所以说,秦国当时实力已经非同一般,具备了统一天下的条件,这是其他诸侯国所不能相比的。

秦王政十八年,秦国在灭韩之后,大举进攻赵国。但赵国当时有李牧,秦军虽经苦战,但胜负未分。

王翦自知李牧是个硬茬,有他在,赵国就可保一时平安。于是便向嬴政献出反间计,提出必须要先除掉李牧。不然,大秦暂无任何东进可能。

后面的事情大家应该都清楚了,按照《大秦赋》中的剧情,赵国宰相郭开暗中收受秦国贿赂,向赵王迁说李牧坏话。最终武安君李牧被剥夺兵权,落得一个惨死当场的结局。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

而李牧一死,赵国基本就已经失去了支柱,最终亡国。

所以不管是从《大秦赋》这部影视剧,还是从历史的相关记载来看,李牧都是带兵有方,也是当时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

所谓“李牧死,赵国亡”,也是对他军事实力的一种认可。

然而《大秦赋》中,张鲁一饰演的嬴政提及李牧时,也显得有些无可奈何,或许有一丝惋惜。

那李牧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如《大秦赋》中所说,是被郭开陷害致死,还是另有他人?

《大秦赋》中,李牧是从前线返回邯郸时,被秦国重金收买的郭开,进献谗言,最终惨死。

而历史上记载的是,当时秦国派人潜入赵国,用重金收买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

昏聩的赵王迁听到谣言,并没有加以调查证实,而是派赵葱和颜聚取代李牧和司马尚。李牧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并未服从。毕竟阵前换帅,乃是兵家大忌。

最后赵王暗中布局,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司马尚则被废弃不用。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遂灭赵。”

从这里看,《大秦赋》中的剧情倒也基本符合历史,郭开的确是害死李牧的主谋。

但在《史记·赵世家》中又有记载:其(赵王迁)母倡也,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

那从这里来看,是赵王迁的母后赵娼后害死了李牧。

这两处记载相互有所矛盾,但都是司马迁撰写。那到底是不是郭开害死了李牧?还真有点说不准了,毕竟没有细节记载,也没有真凭实据。

说是赵娼后害死了李牧的记载,同样在刘向的《烈女传·孽嬖传》中,也有所体现。

“娼后淫佚不正,通于春平君,多受秦赂,而使王诛其良将武安君李牧。”

要说赵娼后害死李牧,也有动机。也许是因为李牧当年不赞成赵悼襄王立她为后,并说她出身不正,怀恨在心;也许是真的担心李牧手握兵权,有朝一日取“儿”代之,这些情况都有可能。

但除了这些,在《战国策·秦策》中还有一处记载:

“赵王之臣有韩仓子,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嫉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

大致意思就是说,赵国有一个韩仓的大臣,善于曲意迎上,甚得赵王欢心。但此人妒忌贤能,经常构陷有功之臣。如今赵国风雨飘摇,赵王非亲勿用,必听韩仓之言,那武安君必死无疑。

后来韩仓果然在赵王面前进献谗言,说李牧的坏话。最终赵王派人取代李牧统帅之位,令其速返邯郸。

也就是说,害死李牧的也可能是这位韩仓的大臣,那可能就不是郭开了。

总而言之,电视剧是电视剧,历史则是历史,二者不可混淆而谈。

《大秦赋》也没有太过低估李牧实力,只是这部电视剧是以秦国与嬴政为主角,编剧还是想给秦国多施以笔墨。诸如李牧这样名将,占据不了太多戏份,导致光芒有些黯淡。

毕竟李牧此前驻守北方边陲时,曾经杀的林胡、东胡、楼烦、匈奴等部族四散而逃,差点就像霍去病那样“封狼居胥”。

能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率领处于绝对弱势的赵国,顽强抵挡住如狼似虎的秦军,李牧已实属不易。

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也是名副其实。

当然,关于他的死,到底是谁害死的?目前也没有一个很确切的结论。但是,肯定离不开奸佞小人的构陷。

参考资料:《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策·秦策》《烈女传》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1 阅读:72

一更历史

简介:看历史,阅人物,品人生!欢迎关注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