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应部分读者的要求,来说说湿热导致的顽固口腔溃疡。
什么叫做湿热型的顽固口腔溃疡啊?很简单,就是你的口疮,不是心火,不是缺乏维生素,而是有一团湿热,熏灼口腔所致。
对此,我记得,我曾收录过国医大师路志正前辈的一张验案和验方。昨天晚上,我找啊找,可算找出来了。
我来说,你来看。
说的是,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才23岁。
什么毛病呢?就是从十年前开始,就有顽固口腔溃疡,此起彼伏。每个月,至少发作一次,发作的时候大便干燥不畅,三天一回。
此人多处就医无果,就慕名求治中医名家,路志正前辈。
刻诊,见患者当时唇内有两处溃疡,黄豆那么大。溃疡面灰白色,而且局部肿而发热。同时,患者口气较重。
细问得知,这个溃疡,在早晨起床以后特别疼。白天的时候,还相对差一些。至于就诊当时,几乎就不怎么疼。大便,现在是2天一次,干硬,量不多。腹部,有胀满之感。
仔细观察患者舌象,发现脉象弦滑、舌苔薄白、舌淡,舌边有齿痕,舌体较为胖大。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路志正前辈就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生大黄3克(后下),厚朴12克,炒枳实15克,茵陈12克,焦栀子8克,生石膏30克(先煎),藿梗10克(后下),苏梗10克(后下),炒苍术12克,茯苓20克,败酱草15克,生薏苡仁15克,炒薏苡仁15克,砂仁6克(后下),当归12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患者应用14剂以后,口腔溃疡基本痊愈,小腹部胀满之感缓解,大便成形顺畅,口气减轻。
这时候,原方稍作加减,继续投用。最终,患者诸证悉平,完全康复,而且溃疡长时间未曾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我给你叙述完了。
其实,这个女患者的问题,就是典型的,湿热口腔溃疡。
怎么知道的?你看,此人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舌淡,脉弦滑。这是不是湿象?
湿邪,郁久化热,就形成湿热。热邪耗伤阴津,所以患者大便干燥。热邪上灼口腔,患者就容易出现口腔溃疡。溃疡处肿痛明显,提示热象。
因此,这个患者的口疮,就源于湿热之邪。
我这么说,你懂了吧?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清湿热。你来看看当时路师用的配伍——
生大黄3克(后下),厚朴12克,炒枳实15克,茵陈12克,焦栀子8克,生石膏30克(先煎),藿梗10克(后下),苏梗10克(后下),炒苍术12克,茯苓20克,败酱草15克,生薏苡仁15克,炒薏苡仁15克,砂仁6克(后下),当归12克。
这里头,大黄、厚朴、枳实,构成了小承气汤。它能干啥呢?就是轻下热结。大黄泄热通便,厚朴和枳实行气散结。大黄负责往下泄,厚朴和枳实负责往下推。如此,患者的大便就通畅了。大便一通,热势就可以排出来。
接下来,再看茵陈、栀子和大黄。这仨药,组成了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是清利湿热的方子。茵陈,利湿热,栀子,清热利尿,导热邪从小便排出。还有大黄,泄热,通利大便排解热邪。
你看,这么一来,患者的湿热之邪,就能得到很好化解了。
在这个基础上,用石膏清阳明之热,以藿梗和苏梗理气消胀,以当归润肠通便。苍术、茯苓、薏苡仁、砂仁四味药,可以化湿健脾,去除湿邪。败酱草,清热解毒、祛瘀止痛,这就比较圆满了。
现在,我想请你,将上头小承气汤和茵陈蒿汤联用的经验,记下来。我认为,它是清化体内湿热之邪的不错的方案。患者的典型表现,就是在出现诸如顽固口腔溃疡等湿热症候的同时,大便干结不通,甚至经常便秘。舌脉,有明显的湿热之象,或苔黄腻,或舌红苔腻,或脉象弦滑,口臭较为明显。这样的人,在当下社会,是比较多见的。非专业人士,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这个方子,有一定攻伐之性,用的时候务必掌握好尺度。你要是大便不干结,那干脆想都别想,不能尝试。
总之,湿热之邪困积在体内,可以说变化多端,引起的问题多种多样。口疮,作为常见的毛病,与它的关系很密切。中医对此的治疗手段,是很丰富的。文老师这篇文字,就当是对名家经验的一种展示和解读吧。根据我们中医人的经验,小承气汤配茵陈蒿汤,只要用得合适,患者一剂下去,立刻就有好转,见效是非常快的。
好了,不多说了。我感谢你的阅读。
尿黄,屁多,便秘不成型,入睡难,梦多,有点掉发,出牙血,口气热,腋下臭汗,不知道吃什么药好[笑着哭]
甘草泻心汤了解一下
其实中年口腔溃疡,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轻松搞定
这一副药多少钱?
泻心汤症
好神奇。病症都沒有刻度。就表示病症无法对比强弱 神奇在于都无法对比病症強弱你还能修改参考古方。中医大师天天说辨症。在参考古方时古人都死啦。你总不会见到吧。 医书记录的病症又是模糊的。两个模糊你如何对比大小。你都比不了谁大谁小你还能辨症什么。你都辨不了症啦 你参考古方如何实现。中医大师会说辩的是有没症状。那你忘记如果是有没就表示大家用的药材量就一样 也就是说量应该在药材介绍而不在方子中。你连参考古方都不需要啦 中医大师还说什么中药几千年验证 不知道中药重点是方子的量才是关键。也就是新的量才能治新症 你的新方子刚出来就几千年验证。中医大师还拿西医看病也说开方子多种药。不知道西药的药量是固定的吗。是写在药上 医生再写一次只是强调。最大的分别是。西药多个不是必须全服。西药分杀原因。去症状和预防三个方向 后面两个的药可以不吃的。西药的量是三期无数次服药检查服后效果记录数据后对比后总结出来。你中药一动就无效(因为你们说一人一方。如果方子变动还有效可就不对啦)。这你们中医大师也能说一样 中医大师最喜欢讲文化传承。不知道人最基本的目标是活下去。然后就是健康的活下去。在健康面前文化传承就是一堆屎
水不纳火,脾虚虚火上浮症,李可的引火归元汤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