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株索朗
清代对少数民族沿袭土司制度,又叫土官,就是给少数民族首领授予官职,管理辖区子民。
咸丰年间,四川有个大土司叫穆株索朗。此人勇武有胆气,治下有几万户,对百姓不甚体贴,征敛较重,富可敌国。
蓝李之乱时(李永和、蓝朝鼎起义),他协同官军作战荣获战功,被朝廷授予二品武官的虚职,赐官服一套。因此更加骄横,辖区百姓非常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知州本是他的上级,为了获得馈赠,每任都降阶结交,与穆株索朗兄弟相称。这年来了一个吴知州,照例与他交好,窥得穆家的巨额财富非常眼红,但没有机会攫取。
穆株索朗家有个贵重的珠冠,他的小妾很美且善解人意,穆株索朗想把珠冠给小妾佩戴。这引起了正妻的不满,夫妻二人发生了口角。
正妻愤慨,处心积虑想把小妾除去,某次去州里的时候,偷偷拜访了知州。她对吴知州说:“如能设法替我除去小妾,当把珠冠赠送。”吴知州大喜,说道:“你告发穆株索朗谋反,我从中周旋,把罪责推到小妾身上,你全家平安无事,小妾就可以借此除去。”
正妻不知道这件事的厉害,回去后就写了诬告信,派人送到州里。吴知州把告密信上报,锻造成铁案,朝廷指派他全权平叛。
吴知州与李副将合计:“穆株索朗谋反,如果平叛成功,加官进爵指日可待。但是此人勇武,还需要将军大力协助。”李副将知道是冤案,说道:“穆土司与我并肩杀敌,出生入死,虽然骄横,对朝廷却是忠心耿耿。杀良人冒功,这样的事我做不出来。”
吴知州很生气,派人监视李副将,转而去找樊守备,加快行动。樊守备与他一拍即合,商定事成后吴知州取财,樊守备要穆株索朗小妾。
吴知州派人去请穆株索朗喝酒,穆不知是计,欣然前来。走出自己地界时遇到樊守备,樊拦住他说:“知州欲置兄于死地,不可前往。”穆株索朗不信,樊守备就领他登上小山眺望,果然看到山坳里有伏兵。且回去的桥也被截断。
樊对他说:“兄虽勇武,然寡不敌众,如今只好暂时藏匿,等回到本土再做打算。”穆与樊守备也是多年朋友,认为他说得对,于是一起进入一个百姓家,躲到柜子里。樊守备锁上柜子,立刻召集人手对着柜子攒刺,穆株索朗含冤而死。
吴知州带兵抄家,夷民对穆株索朗早就不满,无有反抗者。穆被抄家,只留下小妾一人,其余一百多口全被拉到州里处死,财物拉了几十马车。
樊守备派人去接穆家小妾,小妾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在家祭奠丈夫三天,二是需樊守备亲自迎接。
三天后,樊守备亲自上门,小妾召集了族中勇者,把樊守备杀掉,然后自缢身亡。
吴知州升职,又诬陷李副将同情叛匪,平叛不利,李副将被撤职流放。吴知州让妻弟把财物运回家乡,妻弟裹财而逃,万贯财富以及那顶珠冠都不知下落。后来有人在某权臣家看到一株白玉小树儿,树干微红,认出是穆株索朗的东西。
故事出自《虞初近志》,大概是真。吴,樊二人狠毒阴险,清政府对少数民族的管理也血腥残酷,滥杀无辜不问真假。
再讲一个《虞初近志》里的故事。
山东女盗
清同治年间,山东多盗,旅人都严加提防。济南官员张某押解几万两银子去往京城,途中住在一个村店。
店中有游娼数人,其中一青衣女二十多岁,柔婉风致,却又隐含一种傲然不驯的神色。众女抱着琵琶敲门卖唱,张某知道此辈大多与强盗有关联,因此万分小心。他留下青衣女对饮聊天。
青衣女诉说自己如何家道凋落,辗转做此贱业,张某一边观察,一边跟着唏嘘叹息。后又劝说:“人生沦落何止汝辈,我等小官亦复如是,只是为了生活无法摆脱。”女子说:“官爷何出此言,您是贵人,锦衣玉食人上之人,怎么能和我相提并论。”
张某真诚说道:“你只是看到官吏的表面,其实在上级面前奴颜婢膝,全力取悦,与娼女以色取媚有什么区别?且上意不好揣摩,每天提心吊胆不知何时就会罢官,还没你等活得自在。如今押解官银进京,前途凶险,尚不知能否活着回来。”
张某又转而提到自古以来的英雄豪客,说道:“我从小就向往虬髯客,红拂女等侠客,可惜自身碌碌,也无缘一见侠客之面。”
二人聊了好久,最后张某说:“今日与君畅谈,也算人生一件快事,我醉了,你回去吧!”女子愕然道:“您已经付了钱,为何让我离开,我虽然沦落风尘,但也不能妄取。”张某微笑道:“我看你带着一股清奇之气,所以对饮清谈,何敢唐突?”说着又拿起皮毛坎肩相赠,说道:“天气寒冷,穿上这件衣服吧!”
青衣女摆手说:“君以诚相待,我不能不说实话。其实我是本地盗首,假扮游娼打探虚实。”说着从袖间抽出一把匕首道:“此刃淬了剧毒,如有图谋不轨者必丧命刀下。”
张某得知对方果然是强盗,不由战栗说不出话来。女子笑吟吟说:“我见人多了,从来没遇到像您一样豪爽的官爷。既然把我当作知己,必当回报。”说完把赏钱放在桌子上,带着那件坎肩离去。不一会儿,有个壮汉送来一面小旗子,嘱咐张某插在车上。
天明启程,一路上多次有人跟梢,看到小旗子就自动离去。到了天津地界,一个老叟前来迎接,把车队领到一个村中,好酒招待。席间把旗子要去,感慨道:“好几年没接到此物了,您必是主人的至亲。”张某嗯嗯敷衍。
他完成任务返回,又入住那家客栈,青衣女不见踪影。店主也不知道那个女子的来历。
故事也出自《虞初近志》,其他集子里也曾选录。文中张某与青衣女交谈,所说的话虽然是为了自保旁敲侧击,但其中也有些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