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可以像《1566》里的海瑞一样打直拳吗?

不会落水的焱燚 2024-08-09 21:26:35

任何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想要打直拳都是寸步难行的。

海瑞原本就不是普通人,他去浙江前,在官场就得到了海笔架的名声,之后被裕王推荐去浙江,是抱着必死的信念,而去的殉道者。

他所处的位置和性格决定了,他的处事方式一定要打直拳。

可见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需要分清场合、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肩负的任务。

海瑞在福建南平做教谕时,相当于今天的教育局长,他平时严格按照《大明律》来要求学生,一改当地学生懒懒散散的状况,学习氛围更好了。

一天,延平知府到南平县视察,按照惯例要去学堂转转。

海瑞和助手在门口迎接,一看到知府来了,两个助手立刻跪下行礼,海瑞直挺挺站着,并且没有任何畏惧。

海瑞挺直个腰杆,中间高,两边低,像个笔架。

陪同知府的同知,还阴阳怪气的来了一句:“哪来这么一个山笔架啊?”

海瑞刚直讲原则,又取得了工作成绩,只是不通人情世故,因为这件事,他在官场上名声大噪。

清流就是看重他这一点,才将他派去浙江这个漩涡中。

王用汲在浙江第一次见到海瑞,就立刻说出海笔架,他也是听说这个掌故的。

面对海瑞打直拳的时候,他周围的人都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因为海瑞的人设就是这样,刚直,有才华,一心为民。

比如王用汲、高翰文都了解海瑞的秉性,知道他直来直去,因此不会介意。

海瑞明白自己的性格和为人处世,会导致了他在官场上举步维艰;如果他和光同尘了,那么百姓就会遭殃。这和他的理想是背道而驰的。

你要了解剧中的海瑞,虽然处在复杂的大明官场,但他背后是清流、裕王支持的。浙江官场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也不敢对他下死手。

从郑必昌、何茂才谈话中,可以得知,他们也害怕权力,怕得罪裕王。

何茂才气鼓鼓地走进衙门,说海瑞,王用汲联手刁民和省里抗命,要郑必昌免了两个县令的职。

郑必昌手中拿着,罗龙文从京城给他写来的信,告诉他们海瑞、王用汲是裕王举荐的。

何茂才只能作罢,毕竟背后站着清流、裕王,浙江的两个大员在这些人眼中都是不值一提的。

海瑞自然也知道自己背后站着裕王,在淳安大牢里,他对淳安的小吏田有禄说,他的家人都被接到了福建,如果他出了事,家人就会被接到北京。

田有禄说,听说堂尊您是裕王推荐的人。

王牢头则在一边说,裕王是将来的皇帝。

可见海瑞也会借势,很快将淳安的下属收服,才能够在大牢中,坚守到高翰文前来解救。

这也是海瑞运用人情世故,来帮助自己获得支持,他没有直拳,而是借势。

在浙江审郑必昌、何茂才时,海瑞是行走的《大明律》。

看似海瑞能用国家律法取得了胜利,其实大家怕的不是大明律法,大明律法在他们心中早就是笑话,大家怕的是裕王。

胡宗宪回乡前,他和海瑞的一次谈话中,胡宗宪点拨了海瑞。

和胡宗宪这样一个对朝局和官场规则十分通透的人来说,海瑞显得比较幼稚,看问题还不够深入。

海瑞提出让胡宗宪,保举他去严阁老的家乡做县令。海瑞希望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去撼动严嵩。

老辣的胡宗宪,自然不愿意让他去做这样的傻事,于是说:你将自己看得过重了。

因为你背后有人要震动朝廷。如果背后没人,光凭你一个人的力量能震动了谁?

胡宗宪的核心意思,凭你一个人又能震动谁?皇上要用的人谁也推不倒,皇上不用的人谁也保不了。

可见普通人,在日常中打直拳就是死局。

如同海瑞这样肩负使命的人,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打直拳,就是万劫不复。

0 阅读:82

不会落水的焱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