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开国议政五大臣之一,得到他后,努尔哈赤才拥有稳定的兵源

南松聊过去历史 2024-11-19 14:28:58

清朝的最高决策机构经历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制度,最终到雍正时设立军机处,才算固定下来。

但如果从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起算,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之前,还有一个五日朝集制度,与会者除了诸贝勒,还有议政五大臣和理事十大臣参加。

其中,议政五大臣费英东、额亦都、何和礼、扈尔汉、安费扬古最为重要,这五人是努尔哈赤初期创业时最主要的功臣。

因为在1583年,24岁的努尔哈赤起兵时,父亲觉昌安已死,最大的二弟穆尔哈齐22岁,长子褚英更是只有3岁,根本不能单靠自家人拼杀建功。

更要命的是,努尔哈赤所属建州女真(当时有建州、海西、东海三大女真部落)三卫中的建州左卫,人还最少。

所以,年轻的努尔哈赤想成事,除了自身素质要过硬之外,必须要有人。

这个问题,直到1588年何和礼投靠后,才得到了初步解决。

何和礼做为建州女真最强大的栋鄂部部族首领,基本解决了努尔哈赤创业时期的兵源和物资供应问题。

一、起兵时的努尔哈赤,兵力有多可怜

1583年,努尔哈赤在建州起兵,当时五大臣中的额亦都和安费扬古已经跟随他了,但实力很可怜,只有十三副祖上留下来的甲胄可用,兵力更是不足百人。举个例子。

1585年,努尔哈赤两次攻打建州女真的哲陈部族,第一次的兵力是“披甲兵二十五、士卒五十”,第二次是“绵甲兵五十、铁甲兵三十”。

而对手基本都是四五百人起步,努尔哈赤全凭自己的军事天才,以及额亦都、安费扬古的不要命打法,才得以生存发展下来。

但这种状态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努尔哈赤此时的势力,用“一支部队”形容都不合适,只能叫“一伙人”。

二、1588年是努尔哈赤的丰收年

1588年,努尔哈赤用兵如神的声名已经传了开来,三个部族首领:苏完部的索尔果、栋鄂部的何和礼、雅尔古部的扈喇虎先后来投。

这三人率部来投,是努尔哈赤真正雄起的转折点。

1、集齐了后来的议政五大臣。

索尔果的儿子费英东极其勇猛,扈喇虎年仅12岁的儿子扈尔汉被努尔哈赤收为养子,后来打仗时,冲在最前头的就是扈尔汉。

再加上原来就有的额亦都、安费扬古,以及新来的何和礼,费英东、额亦都、何和礼、扈尔汉、安费扬古五大臣至此集齐,努尔哈赤手头的猛将,那是相当富余。

2、解决了兵源和物资供应问题。

何和礼是五大臣最特殊的一个,他不仅自己很能打,最关键的是,他的栋鄂部族底子很厚,人口多。

这让努尔哈赤的战略纵深和回旋余地极大扩展起来,其军事指挥才能与战略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所以,尽管何和礼已经有老婆了,努尔哈赤还是果断把自己的掌上明珠、年仅10岁的长女东果格格赐婚给了27岁的何和礼,而不是从年龄上看更合适的扈尔汉。

三、为笼络何和礼等五大臣,努尔哈赤不惜杀了自己的长子

努尔哈赤长子褚英在父亲起兵时年仅3岁,从小就因为要防备刺客,经常带着妹妹东果格格和弟弟代善躲在柜子里,算是在腥风血雨里长大的,所以虽然很勇敢,但也非常暴躁。

从1598年开始,褚英开始带队杀敌,到1613年时,褚英的功劳簿上也是赫赫卓然了。

然后,他就开始看五大臣不顺眼了,慢慢削减以何和礼为代表的老功臣的实力,并壮大自己,甚至一度扬言,将来继位后就宰了五大臣。

双方之间的矛盾很快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逼迫着努尔哈赤只能进行二选一。

努尔哈赤经过反复权衡,最终选择放弃了大儿子褚英。因为他知道,此时如果站褚英,势必会让刚刚初步统一的女真再次陷入分裂。

褚英被囚禁起来,1615年被处死,甚至没赶上父亲1616年建立后金。

四、萨尔浒之战,明清角色转换的转折一战

1619年,明朝以杨镐为统帅,分山海关总兵杜松、辽东总兵李如柏、开原总兵马林和辽阳总兵刘綎四路,并联合朝鲜、蒙古,号称47万大军,进攻后金。

努尔哈赤采取战略“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集中有限的6万主力,分别击溃了三路明军,只有行动缓慢的李如柏一路得以保全撤退。

后金6万人马中,最主要的一路,就是何和礼的部队。萨尔浒之战后金取胜,努尔哈赤首功,其次就是何和礼。

萨尔浒之战是明清角色转换的战略性决战,此战后,明朝就由攻转守了。

这一战,明朝输得非常惨,打得一塌糊涂,憋气得很。

那当时明神宗时期就没个明白人吗?

有,这个人叫徐光启。

我们只知道他是个科学家,其实徐光启在军事上的见解也相当厉害。

萨尔浒之战前,徐光启就明确指出杨镐的“四路进兵,此法大谬”,并准确预言了努尔哈赤的战略部署。可惜没人听他的。

还有人说,那个让努尔哈赤吃了唯一一次败仗的名将袁崇焕干啥去了?

此时的袁崇焕35岁,刚中了进士,在工部当一名储备干部,还没真正迈上历史舞台。

1624年,何和礼病逝,享年63岁,清初最早的议政五大臣至此全部离世。

努尔哈赤放声大哭:

“朕所与并肩友好诸大臣,何不遗一人以送朕老耶?”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自评:即使选择了正确的君主,也要适时地离开。

0 阅读:4
南松聊过去历史

南松聊过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