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A最‘毒’审计机构?大华所屡屡成为造假上市公司的‘保护伞’

新的时候呀 2025-04-25 17:12:54

四年财务造假40亿,13万散户血本无归!东方集团退市在即,而它的审计机构——大华会计所,却仍在A股‘横行霸道’。这究竟是监管漏洞,还是资本市场的‘共谋’?

审计机构为何沦为造假帮凶?

2025年3月,证监会一纸通报,揭开了东方集团(600811.SH)长达四年的财务造假黑幕:虚增利润40亿,实际负债率高达82%却伪装成55%,公司市值从千亿跌至退市边缘,13万投资者深陷泥潭。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为其连续三年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正是国内“八大所”之一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这不是大华所第一次卷入造假案——金通灵6年造假、獐子岛“扇贝跑路”、华铁股份虚假记载……过去3年,大华所至少收到14张罚单,罚没金额超7800万,甚至被暂停证券业务半年。

为何监管屡罚不止,大华所仍能“屹立不倒”?

大华所的‘造假生意经

1. 长期合作=长期放水?

大华所与东方集团的合作长达14年,收取审计费超2300万。在2020-2022年,东方集团实际连续亏损,大华所却连续三年给出“无保留意见”,直到2023年债务爆雷才改口“保留意见”。

2. 罚单不断,客户却照接不误?

2024年5月,大华所因金通灵6年造假案被罚没4132万、停业半年,但仅3个月后,又卷入东方集团造假案。更讽刺的是,即使如此,仍有超100家上市公司续聘大华所。

3. 审计师轮换形同虚设?

东方集团的签字会计师霍耀俊连续多年未更换,直到2024年才悄然退出。而根据《证券法》,审计师长期服务同一客户易丧失独立性,但大华所似乎“视而不见”。

为何美国安达信因造假破产,而大华所却能“罚酒三杯”?

谁来终结A股的‘审计乱象’?

1. 监管重拳,但处罚仍不够痛

证监会已强调“零容忍”,但相比美国安然案(安达信破产、CEO判刑185年),大华所仅被暂停业务、罚款,签字会计师鲜少被追刑责。

2. 投资者索赔难

尽管法律允许投资者起诉审计机构,但集体诉讼效率低下。如奥瑞德案,大华所仅被判**5%连带赔偿**,远不足以弥补散户损失。

3. 行业顽疾:利益捆绑

审计机构由上市公司付费,独立性先天不足。大华所一边收着高额审计费,一边对造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买单的却是散户**。

如果连“看门人”都成了“共犯”,A股还有救吗?

东方集团的退市已成定局,但大华所的“生意”仍在继续。**当造假成本远低于收益,当罚单变成“营业成本”,A股的审计乱象只会愈演愈烈。散户的血泪教训告诉我们:不彻底改革审计制度,不严惩失职机构,下一个“东方系”爆雷,或许已在路上。

0 阅读:0
新的时候呀

新的时候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