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正在让A股变成‘无人区’?
最近,几位金融专家发出严厉警告:量化交易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它赚了多少钱,而是它对市场生态的破坏,一旦破坏,就再也无法修复!他们甚至用自然界的灭绝现象来比喻:中国的恐龙消失了,白鱀豚灭绝了,大熊猫也濒临灭绝……股市生态一旦失衡,后果同样不可逆!

这话绝非危言耸听。量化交易凭借算法、高频交易和资金优势,在市场上疯狂“割韭菜”,导致散户的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2024年数据显示,A股散户交易占比已从2015年的85%骤降至52%,而量化交易占比却从不足5%飙升至近30%。照这个速度,再过半年,散户会不会彻底退出市场?
更可怕的是,量化交易的“绞肉机”模式正在摧毁市场信任。它们利用毫秒级的速度优势,在散户下单前抢先成交,甚至制造虚假波动诱导交易。某券商内部报告显示,2023年量化基金平均年化收益超25%,而普通股民亏损比例高达78%。当99%的散户持续亏损,谁还愿意留在股市?

专家警告,市场生态一旦崩溃,量化自身也将面临灭顶之灾。如果没有散户提供流动性,量化交易就像没有猎物的狼群,最终只能饿死。美国股市曾经历过类似阶段——高频交易盛行后,散户大量退出,市场流动性骤降,最终倒逼监管出手限制量化交易。A股会不会步此后尘?
量化交易虽然短期暴利,但长期来看,它正在透支市场的未来。就像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量化疯狂收割后,市场将变成一潭死水。2024年某私募基金内部测算显示,如果散户持续流失,量化策略的收益率将在2年内下降40%以上。到那时,它们割不到韭菜,会不会反噬自身?

市场生态的破坏,远比想象中更难修复。白鱀豚灭绝后,我们再也没见过它;股市信任一旦崩塌,想重建比登天还难!欧美市场曾因量化乱象引发多次“闪崩”,最终只能靠严格监管勉强维持平衡。而A股如果继续放任量化无序扩张,未来可能面临更严重的流动性危机。真到了那一天,谁来接盘?
或许,该是时候反思了。量化交易可以存在,但不能以毁灭市场为代价。监管层需要尽快划定红线,保护散户生存空间,否则,A股很可能重演“恐龙灭绝”的悲剧。当最后一个散户离开时,量化交易,还能笑到最后吗?
hh
万事万物都是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