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春节,你想过有夏节、秋节、冬节吗?

雪儿浏览文化 2025-01-30 05:09:15

今天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一年的起始,是一个欢乐祥和的喜庆吉日。老规矩,先说说说“春”字。古代写作“萅”。

《说文解字》解读为“萅,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意为:春,指催生。字形由“艸、屯、日”构成,表示草在春天生发。“萅”是会义字,同时“屯”也是声旁…现在隶书写作“春”,也写作“芚”。

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种籽萌芽扎根。萅,甲骨文写作“林+日+屯”,表示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回归,大地升温,地里的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后将“林”改成“艸”,表示严冬过后,大地回温时野草重新发芽吐绿。也有的甲骨文将“艸”写成四个“丰”,表示春风带来漫漫丰草。金文将字形简化成“草”、“屯”、“日”三形会义

下面进入正题。既然有春节,那有没有夏节、秋节、冬节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春节

我国的春节有几千年的历史,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年祭祀的宗教仪式,用来祈求来年人寿年丰,最终演变为现在的春节。

秦汉时期这一天被确立在夏历十月初一,称为岁首或新年。汉代中期之后才设立在正月初一,称为正月旦、正旦、正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元正、元日、元会。宋代被叫做元旦,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不同。辛亥革命之后引入公历,每年1月1日叫做元旦,而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夏节

1914年1月,北京政府内务部在致袁世凯的呈文中提出:拟请定阴历(农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但只有春节的称谓被传承下来。所谓的夏节,即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或五月初六)基本上是立夏日是我国传统的“迎夏节”,为了迎接夏日的到来,但现在已经没人传承这个节日了,因为自汉代以来,“端午节”刚好也是这一天,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我国的北方邻居俄罗斯有“夏节”又称“桦树节”,日期是每年公历 6月24 日。这天也是东正教的圣灵降临节。

秋节

秋节作为一个汉语词汇有三种含义,一是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二是指指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三是泛指秋季。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也有将 “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农历秋分日称为秋节的。

冬节

历史上,我国确有将冬至日称作“冬节”的说法,也有很多民俗传统,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民谚。相对来说潮汕地区冬节民俗活动较多,而北方人民基本上就是一成不变的吃饺子。

我们有“迎夏节”,而俄罗斯有“送冬节”,也就是“谢肉节”,日期是在东正教每年复活节前的第8周。泰国有“守夏节”,是最重要的佛教传统节日,在每年泰历八月十六日。

0 阅读:0
雪儿浏览文化

雪儿浏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