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博大精深的汉字世界里,有不少双胞胎汉字,常常让人傻傻分不清,“杆” 和 “竿” 就是其中一对。别看它们读音相同,用法却大不一样,要是弄混了,容易闹笑话。

(一)“竿” 的字形演变
竿,读音gān,《说文解字》解释“竿,竹梃也。从竹,干声”。意思是:竿,指竹子挺立的主干。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干”作声旁。

目前还没发现“竿”字的甲骨文、金文字形。战国竹简的“竿”字像一棵枝叶繁茂的的竹子,并突出了直立的主干,古人很早就关注到竹子修长、挺直的特性。小篆简化了竹叶的形态,更接近于今天的字形,隶书、楷书将笔画拉直,就明显看出上面是 “竹” 字头,下面一个 “干”,“竹” 表示材质,“干” 呢,有主干的意思,合起来,可不就是竹子的主干嘛!

楷书里的 “竿”,笔画更加规整,横竖撇捺,规规矩矩,把竹子主干那挺拔修长的模样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一看就联想到竹子。在古代,由于竹子有韧性,钓鱼竿通常是由竹子制成,所以用“竿”这个字。

(二)“杆” 的字形演变
再看 “杆” 字,原本读作gǎn,繁体写作:桿。这个读音下侧重于指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像秤杆、笔杆、枪杆等。也作为量词,如“一杆笔”“一杆秤”“一杆枪”,精准地给这些有杆的器物计数,条理分明。

“杆”字还有一个读音gān,从字形上看,左边是 “木”,右边是 “干”,从这构造就能猜出,它和木制品脱不了干系,本义指的是细长的木棍。随着时间推移,它侧重指那些细长的物体,像旗杆,栏杆、电线杆等。

(三)汉字辨析
“竿” 有竹字头,和竹子紧密相连,“立竿见影”是说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日上三竿”形容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八竿子打不着”也是指竹竿。而撑杆跳、晾衣杆、国旗杆材质多种多样,主要强调细长的部分,所以用“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