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在湖南长沙浏阳河畔的马王堆,许多考古人员正在努力地工作着,他们小心翼翼地挖掘着,突然一个深色漆罐跃入人们的眼帘。
考古人员轻轻地搬移时,感觉应该是液体,是酒吗?......人们急切地期待着这个盲盒带来的惊喜。
打开后,里面的东西让考古人员十分惊讶,之后再看,罐里的景象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全部变黑并且发出了臭味。幸亏一位摄影师眼疾手快按下了快门,留下了一张唯一珍贵的照片。
罐中的液体到底是什么?为何伴随主人可以千年不腐,却开罐即逝?它的主人是怎样的一个讲究的人?保存的也这么完好吗?这个漆罐留给考古队员们深深的遗憾和疑惑。
(盛汤漆器)
这就是马王堆古墓,一共发现了3000余件稀世珍宝。这些物件为研究我国西汉的墓葬制度和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辛追夫人惊艳亮相到长沙一定得去马王堆博物馆,千年“睡美人”辛追夫人以她独特的风姿,欢迎大家的到来。
她远看像木乃伊,但是她比传统中的木乃伊丰腴圆润,皮肤饱满更有弹性,脸部表情安详也没那么可怕,部分毛发尚在,更神奇的是部分的关节还可以活动。
(千年不腐的辛追尸体)
让人纳闷的是,怎么在尸体的旁边还放了一叠甜瓜子,难道她的死与甜瓜有关?让我们一起追溯历史吧。
马王堆汉墓是汉朝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共有三个墓地。但是根据发掘出来的葬品和埋葬规模,可以分辨出三人死亡的先后顺序,利苍和他们的儿子都是先于夫人而死。其中一号墓地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辛追夫人。
(马王堆的三个墓葬)
美丽的辛追夫人出生于公元前217年,正值秦朝,父亲曾是长沙国的临湘侯。优渥的家庭给了辛追富足的生活,而丈夫利苍的出现更让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利苍曾是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他勇武有谋,忠心不二。从刘邦初建政权到巩固政权,他献计献策,英勇杀敌,赢得了刘邦的信任和嘉奖,被封为轪侯。
但是利苍的寿命不长。随着权势的增加,他的生活奢靡无度,在公元前185年就病逝了,那年他的妻子辛追也才30多一点。
(辛追夫人复原像)
后来家里的一切就由辛追一个人打理,年幼的儿子也顺理成章地继承爵位,成了第二代轪侯。
一直生活在官宦世家的辛追极其懂得享受生活,她雍容华贵,品味很高。平时酷爱音乐,喜爱收藏陶瓷、书帛和漆器等物件。
随着年岁的增长,她对死亡产生了强烈的恐惧。为了死后还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她着手策划自己的善后事宜,规划自己的陵寝。
公元前165年,辛追在剧痛中走完了她短暂一生。后辈将她进行了厚葬,把她喜爱的物件都作为物品全部葬于墓地中。
(马王堆挖出的精美器具)
辛追的死因一直是个谜,考古专家们和医学家们也给出了许多的假设。但是在对尸体解剖后,成功地揭开了她的死亡之谜。
其实辛追也像现在的中年人一样,患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动脉硬化、结石等,这些疾病也常常困扰着她。但这些不足以让50岁的辛追死亡。
而在某一天,爱吃甜食的她一下子吃了好多甜瓜,引发身体的连锁不适,碍于当时的急救知识缺乏和医疗水平有限,最终不幸去世。
马王堆千年不腐尸身的出现,惊动了全世界。人们纷纷好奇,究竟是怎样的黑科技让这位女人在2100年后依然美丽。
(马王堆葬品)
考古专家们发现,辛追墓室的最大特点是结构密封。
辛追墓室是一个20米的深坑,主棺椁下半截在水位层,上半截被密实的夯土层包裹。在夯土层与地面封土之间,还有一层0.4米厚的杀菌性、吸水性极强的白石膏和木炭。
如此的结构让整个墓室恒温、恒湿、无菌密封,辛追夫人的尸体才能保存完好,千年不腐。
(辛追墓坑)
辛追夫人的惊艳亮相,不仅仅展示了古人的聪明才智,更是填补了我国医学史、农业史等领域的许多空白,也是我国考古学取得的一大成就。
令人遗憾的是,当时由于考古开掘技术还不够先进,许多葬品在挖掘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地损坏,甚至有些景象的出现,简直就像一颗流星划过,瞬间即逝,让人欲哭无泪。
二、藕片汤昙花一现在辛追的3000多件陪葬物中,有许多和她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光是吃饭喝酒的器具就有几百种,不同的材质,不同的造型,做工精美,价值不凡。这不仅是主人辛追财富的象征,还是她热爱生活的完美体现。
陪伴她的还有各种谷物和精美汤羹,应该都是她生前的最爱吧。其中,一罐藕片汤的出现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
回到文首的场景,考古人员都在忙碌的发掘中,一个深色漆罐沉甸甸的,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凭感觉里面肯定是液体。
人们都在猜测里面究竟是什么液体,八九不离十,应该是一罐陈年老酒。
心急的人们伸长脖子,等着闻闻千年酒香。当罐子打开,眼疾的人们惊呼:藕片汤,只见罐里飘着几片白色的藕片,和新鲜的莲藕汤一模一样。
(藕片汤实物照)
专家们立即感到这罐藕片汤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马上盖上盖头,将它带到了长沙文物局进行研究。
待到人们再想一睹藕片汤的芳容时,打开后发现,原先罐中的景象荡然无存,藕片和汤水全部变黑并发出了难闻的气味。
就在大家深感遗憾和痛心时,只听见资深的摄影师大喊:拍到了,拍到了,一碗藕片汤。原来,就在打开罐子的时候,他沉着地按下了相机快门,“嚓嚓”两下,留下了藕片汤唯一的一张珍贵照片。
后来专家们给出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打开了人们的心结。
(精美食盒)
藕片汤虽然在古墓中保存了千年,但是当环境发生变化后,特别是打开罐盖后,和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再加上路上的颠簸晃动,使原来的藕片在水中溶解消失了。
再怎么遗憾和抱怨,失去的终究不能回来,真心希望考古技术能不断提高,给出人们最真实的结论。
但是考古学家对于古墓的研究还是非常精彩的。
在马王堆一号墓的出土文物清单中,出现了家犬、兔子、黄牛、鱼等24中动物名称。这些都是给墓中的主人提供的食材。各种汤羹更是营养丰富,藕片汤口感清淡,滋阴强体,通便止泻,改善肠胃功能,对于吃食讲究的辛追夫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佳肴。
(挖出的器皿)
在辛追墓中,无时无刻都能看到一个“吃货”的影子。粮食,菜品,烧煮器具,就餐用品等样样具备。
或许,辛追夫人也深知,民以食为天,活着就是王道。可见,辛追夫人对生命强烈的渴望,和对来世的盼望。
在整个墓穴的挖掘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由于很多的物件见光后,颜色、字画、图案等会氧化变黑,甚至会发生上下文衔接不上的情况,给文物的进一步研究带来了不少困难。
(马王堆发掘照)
一个人的精致和对生活的品味,远不止于吃和住,还体现在对穿着和精神的需求上。
三、镇馆之宝匠心独特在长沙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除了千年不腐的女尸,还有另外两件也价值连城。它们就是素纱单衣和T形帛画。
辛追夫人也像许多贵妇人一样,很讲究穿着。在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丝绸,完全不亚于一场现代的时装秀。
(马王堆精美彩色内棺)
在这儿共发现了100多件丝织品和衣物,丝绸、刺绣、织锦应有尽有。包括各式各样的袍子、裙子等日常必需品,简直是一座地下丝绸宝库。
这些物件具有材质精良,色彩丰富,织法多样,彩色印花等特点,又多又精美的衣物是史无前例的,在之前那么多年的考古中是从来没有的。
在所有的织物中,辛追夫人的素纱单衣让世人叹为观止。衣服全长1.28米,重48克,如果去掉领口和袖口的镶边,那就只剩下25克重了。据说折叠起来可以装进一个普通的火柴盒里。
(辛追素纱单衣)
古人夸赞这件衣服,薄的像蝉的翅膀,轻的像一缕烟雾。它是用汉代人工饲养的家蚕吐的丝加工而成。
考古学家门专门请丝绸制品单位,仿照单衣进行加工,但是每次都超过了48克重。
T形帛画神秘恢弘,它覆盖在一号汉墓内棺盖板上。T形帛画由三块单层棕色细绢拼成,全长205厘米,自上而下分别描绘天堂、人间、地狱的相关图像。精美的图案让人感到汉代绘画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了。
(T形帛画样图 )
T形帛画又称为“非衣”,“非”即“飞”,汉代人认为人死后,如果灵魂能飞上天,就可以成仙了。
由于年代久远,T形帛画已经和棺木融为一体。为了避免藕片汤的景象重蹈覆辙,更是为了减少对帛画的损害,考古学家也是绞尽脑汁。
他们自制超博竹片,在避光的环境中,轻轻地将它完整地剥离出来,可谓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
T形帛画的问世,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研究价值。通过它可以了解到汉朝的墓葬文化,以及汉朝人们宏大的宇宙观和生命观。
(马王堆发掘照)
四、一团火引出的墓葬由于考古技术还不够成熟,对葬品产生不可逆的损坏的例子还是很多。
比如:陕西兵马俑的挖掘,由于经验不足,五彩的兵马俑瞬间全部变为土灰色。人们在痛心之余无能为力。
那么你一定会好奇,中国那么大,人们怎么会知道这里有马王堆墓葬呢?其实它也是被偶然发现的。
1971年11月,湖南长沙马王堆乡的一家医院准备挖防空洞,以备不时之需。他们派了许多工人参与挖掘,想早点完工。
(考古挖掘现场)
挖着挖着,怪事连篇。人们发现,进入地下30米后,泥土的颜色也变了;泥土不像之前那样紧实难挖了,明显有松动现象;铁锹铲下去不时会有难闻的气味发出;有个工人因为累了想休息一下,顺便点了一支烟,突然着火了。人们生怕发生爆炸都纷纷逃离了现场。
不久,考古队员发现,这里竟然有墓葬,并且规模还相当大,远远不止一个。在获得中央的批准后,马王堆墓地正式开挖。
马王堆的开掘难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计,墓区太大,人员紧缺,技术水平有限,加上天气寒冷多雨,给挖掘进程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挖掘速度,他们找了许多百姓帮忙,甚至还发动了附近学校的大学生。人多力量大,一个个完整椁室出土了,一件件旷世珍宝问世了,从此马王堆享誉中国,走向世界。
(马王堆闻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