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人称“和平将军”。作为国民党的干员,身为蒋介石的大将,张治中将军一向和中共保持着不错的私人关系。
1949年,眼见国民党即将兵败如山倒,张治中将军心中开始动摇。4月份,国共北平和谈破裂后,国民党代表团准备收拾行囊,返回南京。百忙之中的周总理匆匆赶到六国饭店,只为挽留张治中。
张治中是在旧时代和新世界徘徊的军人,在“效忠”和“留下”之间,张治中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思索再三,张治中对周总理说:“代表团是南京国民党政府派来和谈的。和谈既然破裂,我理应回去复命。”
周总理考虑得很周到,说:“文白,你要是回去,难免会成为替罪羔羊,国民党特务不会放过你的。”在周总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下,张治中还是选择了留下。蒋介石听说了之后,在西湖边大骂道:“文白无能,丧权辱国。”
弃暗投明后,张治中并未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尽心竭力,促进了新疆的解放。从5月份开始,张治中就从北平给时任新疆警备总司令部司令陶峙岳发报,劝他起义。陶峙岳作为张治中的旧部,接受了劝导。这一期间,张治中和彭德怀一文一武,配合默契,避免了新疆生灵涂炭,维护了新疆地区的安宁。
11月,张治中又和彭德怀一道,从北京飞往了西北。在新疆,张治中作了《再谈怎样改造》的报告。会后,彭德怀鼓励他将所讲内容发表。为了打消他对于内容太长的担心,彭德怀说道:“不要紧,详细些,具体些,使人看了既真诚,又生动。”
可以说,要没有张治中的从中助力,新疆不可能会保持稳定。这一点,彭德怀心里十分清楚。为此,彭德怀也很感谢张治中。
五六十年代之后,张治中被病魔缠身,退居了二线。“文革”开始后,在西南地区,进行三线建设的彭德怀被抓住了,接受了批判。造反派还不满意,将老总带回了北京。这时,张治中也没能幸免于难,他的家庭受到了冲击。在最艰难的时候,周总理出面保护了张治中。
1966年,周总理派人将张治中送到了解放军总医院,并帮助其改名为林友文。为了隐藏张治中,周总理不准家属去,也不准打电话。对于周总理的帮助,张治中的儿子张一纯很是感激。
生命的最后三年,张治中躺在病床上,情绪很低落,常常半天不说一句话。每天晚上都要问一问儿子关于北京的局势。
有时,恍惚之际,张治中还问道:“一纯,你刚才说谁被打倒了?谁被抄家了?”张一纯不愿欺瞒父亲,就说:“父亲,我听说彭老总被打倒了。”张治中一听,立即坐到案桌旁,说:“我要写封信,给毛主席,求求情。”
这封长达一万多字的信,是张治中花费了几天时间才苦思冥想出来的肺腑之言。他在信里说,彭老总生活非常简朴,对自己非常严格,洗脸水都不浪费,留着接着洗脚,他绝对不会反对党的政策。
然而,张治中写的信,被周总理压了下来。张一纯回忆道:“这个事情,我是知道的,周恩来总理事实上是保护了我们。”周总理还嘱咐张一纯:“劝劝你父亲,别写了,能保护好自己就不错了。”
“文革”期间,张治中被张一纯推着,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了毛主席。一见到老友,张治中就说:“毛主席,您老人家走得太快了,我们跟不上啊……”毛主席只说了句:“文白兄,我们可以甄别嘛。”此后不久,张治中溘然长逝。
参考资料:《张治中:最后岁月直谏毛泽东》党政论坛
我是中国人
共和国伟大元帅彭德怀
红米
开国功臣,忠心担当,危难相持,中华致敬!
沁水
痛心疾首
用户48xxx70
少说这些芝麻烂谷子的事了
人生百态 回复 01-26 12:37
你可以不看,
土豪他爸
张将军乃真英雄
江哥哥
不懂别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