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0月召开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叛徒、内奸、工贼……罪行的审查报告》,并作出了“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当时参会的132个代表,131人举手表示赞成,只有1个人没有举手。
这个例外,就是陈少敏。
陈少敏出生于1902年,老家在山东寿光县。她的父亲曾于辛亥革命时当过连长,受到父亲影响,年少时的陈少敏接触到了西方的进步思想。
19岁那年,家乡遇灾荒,陈少敏到青岛当了女工,过着牛马般的辛苦生活。正是这段经历,在她内心深处点燃了革命的火种。
1928年,陈少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奉命在青岛领导工人运动。她虽然只有20多岁,可是成熟稳重,被同志们尊称为“大姐”。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沙场上,陈少敏是一员杰出的女战士。毛主席曾称赞她是“白区的红心女战士”;刘少奇同志曾评价她“地下工作十年,吃尽千辛、受尽万苦而志不移。”
新中国成立后,陈少敏历任全国纺织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总工会副主席等职务。她这一生铁骨铮铮,一身正气,称得上是巾帼英雄。
由于长期在工会工作,陈少敏十分注意倾听工人的呼声,也特别能体谅工人兄弟们的辛苦。
解放初期,一些纱厂的童工面临工资低、待遇差的问题,拖了好久都不能解决。陈少敏气愤地给毛主席写信反映情况,怒斥道:“资本家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孩子怎么不去做童工?”
她嫉恶如仇、耿直硬气的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即使是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大风大浪中,她也坚守原则,从未屈服。从1967年开始,陈少敏就成了受冲击的对象。她被扣上了“刘少奇在全国总工会的代理人”、“中原突围时的叛徒头子”等莫须有的罪名。
陈少敏很愤怒,也很无奈。但是不管受到什么样的批判和围攻,她都不肯写下揭发刘少奇同志的材料。
有人曾批评她:“你这个人,连乡下老太婆的觉悟都没有。”可是陈少敏勇敢地说:“少奇同志不是中国的赫鲁晓夫。”在当时,说出这样的话可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1968年,陈少敏带病参加了参加八届十二中全会。那时的她已经66岁了,还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肾脏严重下垂。可就是这样一个病弱在老人,在强大的压力面前坚守住了底线。
在代表们表决开除刘少奇同志党籍的时候,陈少敏是唯一一个没有举手的人。有的同志怕造成僵局,好心劝她表态,她说:“我身体不好,我弄不清楚。”身边的同志怕她惹出祸来,低声说:“人家都举手,你也举手吧。”
陈少敏沉默了一会,以自己身体不好为由退出了会场。就这样,她成为唯一一个没有反对刘少奇的人。
事后 ,康生阴沉着脸问陈少敏:“你为什么不举手? ”陈少敏面无惧怕,回答说:“这是我的权利。”她的声音虽然不高,却足以令人震撼了。因为当时的环境、当时的气氛,是不容许任何人发出不同的声音的。
可是此时的陈少敏,也许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她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年近古稀,没有牵挂,只剩下一身正气。
一个瘦弱的老妇人,在大难临头的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选择了真理与良知。哪怕后来受到更大的迫害,被赶到河南农村劳动,她也没有退缩过。
“四人帮”被捕后,陈少敏兴奋得像个孩子。她挥动着能动的右手,说道:“拿茅台来,干杯!”遗憾的是,陈少敏没能活着看到刘少奇同志平反。她在1977年12月14日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走完了传奇的一生。
后来胡耀邦提到“刘冤案”的时候,曾激说过:“我们大家都举了手。就是陈大姐没有举手,没有犯错误……这相当了不起的,具有很大的勇气……”
参考资料:《陈少敏_开除刘少奇唯一没举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