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江青两次给杨勇写亲笔信,杨勇交代秘书:不看,退回去

红色先驱 2023-05-16 09:45:56

1972年5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杨勇终于重新出来工作。

1973年6月,受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自点将,杨勇去到了新疆,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兼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

彼时,新疆是个大军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杨勇的影响力也很强。

1974年,杨勇到新疆的第二年,就接连两次收到了江青寄来的亲笔信。

性情耿直的杨勇接过信后,未曾犹豫,交代秘书:“不看,退回去,退到中央办公厅……”

信件被退回后不久,杨勇听人汇报此事的处理经过时,直言:这次她有气也只好往肚子里咽了……

所以,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杨勇又为什么如此做呢?

杨勇去新疆,是毛主席亲自点的名,有关决定却是周恩来总理正式通知他的。

赴任就职前,在北京,周恩来先后找杨勇谈了两次话,将中央决定下达的来龙去脉以及新疆的基本情况,一并事无巨细地同杨勇讲了个遍。

杨勇后来抵达新疆,同新疆的同志们传达了周恩来的指示——团结,并通过实际行动全面贯彻落实了周恩来的指示精神。

其中有一个做法非常重要,那便是杨勇到新疆后,解放、团结并大胆使用给了新疆本地干部。

1973年的新疆,存在一种论调,即认为不应该“讲什么民族”,这种错误论调严重干扰了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

杨勇听闻后,就耐心讲解,反复说明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并作出实际行动,予以还击。

他开始放手倚重司马义·艾买提等少数民族的领导同志,注意观察大家的长处,并让每个人在工作中将长处发挥出来。

司马义·艾买提

由此,战将杨勇到任新疆的新闻,人们从最开始的好奇和探究,转向了鼓舞和欢迎,杨勇发表讲话,杨勇下基层调研……有关杨勇在新疆的活动,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新疆终于迎来了新的局面。

而就在这时,另一边,北京却也出现了新情况。

1974年1月底,远在新疆的杨勇接到了司马义·艾买提从北京打来的电话。

彼时,司马义·艾买提正在中央读书班学习,并在此期间作为新疆的少数民族领导参加了中央会议。

会后,司马义·艾买提当即给杨勇打电话,传回了江青等人在大会上的讲话记录。

也就在这会上,周恩来、叶剑英等老一代革命家受到为难。

向来敏锐的杨勇,在看过会议记录得知后,就对有关同志说道:

“这次又让江青钻了空子,她在北京召开的会,实际上就是对毛主席所言的借题发挥,对周总理搞突然袭击,一定注意,这个会上的材料,没有中央正式文件,不予向下传达。有关部门要掌握好社会动态,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做好思想准备。”

因为有杨勇坐镇,不管外界的风雨闹得多大,新疆始终没有动静。

江青见状,亲自出面,以个人名义给杨勇写了一封“绝密”的亲启信。信封是用铅笔写的,可以看得出来是江青亲笔,信封的落款写着:“江青同志处”,借此表示是她在亲自过问。

而一向以虎将著称的杨勇,从秘书手里接过这封“绝密”亲笔信,发现信封里面实际没有信,而只装着几期在当时只有中央政治局才能看到的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

对于来自寄信人的试探,杨勇断然嘱咐秘书:“不看,马上封好,退回去。”

说完,杨勇又想到什么,特别交代秘书:“按照正常的组织手续,退到中央办公厅,以后再有类似的信件,不要送我,登记过后,一律退回去。”

杨勇的夫人林彬当时听说了丈夫对信件的处理办法时,不禁有些担忧。

杨勇及其夫人林彬

而杨勇却说:“哪有以个人名字写信送材料的,有的人收到这样的信会觉得受宠若惊,我偏要做那个不买账的人。”

这第一封信后不久,杨勇就又收到了厚厚的一包材料,和这包材料一起出现在杨勇面前的,无独有偶,还有江青的一封亲笔信。

信的内容大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位作家,写了一首长诗寄给了她,但是由于她工作忙,没有时间看,所以请王洪文代为审查。最后审查下来,觉得这首长诗的内容还好,但事关涉外,建议不要公开发表,她批示同意了这个意见,并经过政治局其余等人圈阅,现在特将这首长诗和相关批示转来,请杨司令亲自找作者谈谈话给以鼓励,并将她的这封信以及批示交给作者一阅,然后再将诗稿原稿退给作者,再把其余的材料包括她的这封信退回。

当军区司令部的办公室副主任李增林将这样一封信交到杨勇手上,杨勇看完后,火气上来了,非常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不干脆直接退给作者,干嘛要我来转?芝麻大点事为什么如此兴师动众,真是岂有此理!”

李增林闻言,也是个快言快语的,直言不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军区接到类似这样的信,会召开万人大会,以示感怀,这一次,怕不是也这个意思,想要我们和其他军区一样这么做。”

杨勇

杨勇闻言,当即摆了摆手道:“只要我在新疆一天,我们新疆就不搞那一套。”

说这句话的时候,杨勇的语气笃定,紧接着又十分干脆地做了个决定,交代李增林:“此时不要省长,不要传到社会上去,你亲自去石河子一趟,把诗稿退回给原作者,再然后把原材料和信按组织原则,封好退回去。”

“好。”李增林应下。

出了杨勇办公室,李增林就给生产建设兵团打了一通电话,询问原作者现在在不在石河子。

结果得到答案,原作者人不在石河子,而在北京,正参加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举办的学习班。

恰好那些材料也需要退回北京,李增林干脆直接派人跑了一趟北京,找到了正在北京参加全军运动会筹备会的新疆军区副政委曹达诺夫,请他找作者谈了话,将诗稿退了回去,顺便将那一大摞材料原封不动退了回去。

曹达诺夫

如此这般,所有流程行动杨勇都是按照所收到的那份亲笔信中所要求的办的,任谁人也挑不出错来。

当听到李增林汇报此事的处理经过时,杨勇禁不住笑出声来,一边夸赞李增林“事情处理得很好”,一边又意味深长道,“这下江青尤其也只好往肚子里咽了……”

再往后在新疆的日子里,杨勇一直坚持斗争,坚守着本心,不随波逐流。

当周恩来、邓小平相继受无端指责,满城风雨之时,新疆军区一直“按兵不动”,杨勇始终就是那一句话,“只要我在一天,新疆就不能搞”,他用“只要中央没有正式文件,就硬顶着不干”的办法顶住了压力,并将更多精力放到了军区建设上。

就这样杨勇在新疆干了四年,硬顶了4年。

在此期间,他身上刚直不阿,坦荡如砥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充分展现,在新疆各族干部和群众之中深孚众望。

1977年,杨勇离开新疆,回到了北京,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协助邓小平主持总参日常工作。

1983年,杨勇将军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如开国元帅徐向前对他的评价:“(杨勇将军这一生)对党忠诚,待人诚恳,善于团结干部,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0 阅读:52

红色先驱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