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2岁就当了军首长,淮海战役中功劳不输粟裕,女儿官至副国级

癸妹聊历史 2023-06-01 10:13:03

在我军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的将领,他22岁就当上了军首长,淮海战役中更是居功至伟,其功绩不输粟裕。他的女儿更厉害,是一位标准的副国级干部。

他就是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刘瑞龙。

刘瑞龙,江苏南通人,1910年10月出生。

1924年,14岁的刘瑞龙考入南通师范学校就读,期间深受革命进步思潮的影响,参加过多次学生运动。

17岁那年,刘瑞龙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并担任支部副书记。

之后,刘瑞龙在我党的领导下,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这20余年的艰苦革命岁月中,刘瑞龙屡立功勋,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之贡献。

但若要论他革命生涯中的“光辉时刻”,当数1933年初,年仅22岁的刘瑞龙就被任命为陕南红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以及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中,曾大力组织部队群众,开展后勤保障工作。

1948年10月底,“淮海战役”开战在即,时任中央豫皖苏中央分局财经办事处主任刘瑞龙,被一纸调令,调到了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所在地山东曲阜,就任华野(三野)后勤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当时距离开战只有短短几天时间,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几十万人的吃饭、作战问题,其困难程度不言而喻。

当然,这也充分说明中央对刘瑞龙能力的信任。

时间紧任务重,刘瑞龙根本来不及多加考虑,便紧急赶往华野驻地曲阜报到。

之后,刘瑞龙与华野相关领导一起,仔细研究了对参战部队的粮食补给、弹药转运、伤员救护、交通修复等一系列问题。

幸运的是,由于战前准备得比较充分,因此在战役打响之初,后勤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

然而,随着战役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参战部队一路摧枯拉朽,进展神速,原先预设的补给站点全部被甩在了后面,后勤补给一时间难以跟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瑞龙充分考虑战场实际,当机立断:立即全面组织人手为前线部队筹粮、运粮。

总之一句话:部队打到哪里,粮食、弹药等补给就送到哪里,全力确保补给不中断。

然而,随着战场形势的不断变化,后勤工作越发变得艰难。

但刘瑞龙并没有气馁,他积极组织广大后勤官兵和数十万民工,历尽千辛万苦,运粮食、送弹药、抬伤员,极大保证了前线数十万部队的作战,为我军全歼黄百韬兵团、围歼黄维兵团、堵截杜聿明集团等作战提供了极大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淮海战役中,共出动民工543万余人、担架20余万副、大小车88万余辆、牲畜76万余头……实用粮食达43476万斤,有力保证了前线部队的供应。

实事求是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除了我前线官兵英勇奋战外,后方数百万的后勤官兵和群众,也是功不可没。

正如刘瑞龙后来所说:

“获得如此巨大战役的胜利,决定因素是党中央、中央军委、总前委领导的正确,其中后勤供应是关键,做后勤工作必须有最大决心及充分准备。”

为了使这些补给能顺利送到前线部队,积极配合大范围的作战,作为后勤司令员的刘瑞龙自然也是居功至伟。

而这也是为什么说:在淮海战役中,刘瑞龙的功绩不输粟裕的原因所在了。

新中国成立后,刘瑞龙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委秘书长、华东局农业委员会书记、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等职。

1988年5月25日,刘瑞龙在广州主持中国农史学会学术讨论会期间,因劳累过度,不幸离世,享年78岁。

刘瑞龙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淮海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值得一提的是,刘瑞龙的女儿刘延东,还是一名副国级干部,先后担任过中央统战部部长、政协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

0 阅读:275

癸妹聊历史

简介:传递有趣的文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