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红色文学中的人性深度:少妇喜欢小鲜肉,少女却不喜欢小公鸡

文学私秘 2023-05-12 22:32:24

《青年近卫军》在苏联文学中,可以说是对中国读者的影响系数仅次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部小说。

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看出,《青年近卫军》这样的小说,师承了俄罗斯文学经典《战争与和平》开创的长篇小说的标配式架构,其基本模板,就是夹叙夹议,整个文本充满着浓烈的作者的主观性的描述,加上对现实情境的白描描摹,构成了整个小说的气势磅礴而又洞烛灵魂的特点。

前苏联版《战争与和平》剧照

《战争与和平》毕竟与我们今天的时代相隔时间较长,决定了它在影响力与共情性上差一点,而《青年近卫军》的时间线,接近于当代的现实生活,所以,更容易让当代读者感同身受,摄人心魄。

一部《青年近卫军》,直接启发了王蒙创作了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当时在写作时,他看过的外国小说,只有一部《青年近卫军》,就是这部翻烂了的《青年近卫军》,已经足够提供给王蒙去创作《青春万岁》的营养。

因此,《青年近卫军》这样的小说,虽然烙印着苏联的名号,但是,它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力不容低估,而它作为文学文本的对人性探究与寻访的深度,同样不应该被我们忽略。

《青年近卫军》里描写的那一群抵抗法西斯侵略者的英雄儿女们所战斗的地方,正是今天俄乌冲突中的热点地区。

《青年近卫军》的故事发生地点,就在靠近俄乌边境上的卢甘斯克州,目前俄乌双方激烈争夺的焦点地域——巴赫穆特,与小说里的发生地点相距不远,都属于顿巴斯地区。在《青年近卫军》小说发表的年代,这里属于苏联。苏联解体后,这里属于乌克兰。

在《青年近卫军》中特别提到,小说里的人物说话时夹杂着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口音,他们的身份,按今天的地图来看,有俄罗斯人、也有乌克兰人。当年他们在苏联的版图上,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者,演绎了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

虽然小说描写了壮怀激烈的斗争场面,但是小说中对人性的涉笔成趣的描写,却可以说是扎根在真实的人物情感世界与社会纵深现实层面上的。

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样,当年我们可以从小说里感受到时代的宏大主题,但是小说里包孕着对于人心的秘密的揭示,却使小说可以让读者读出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即使撇开小说主题不论,也可以在它的文学描写中,感受到丰富的对人心世界的洞观与探觅。

《青年近卫军》里描写了一群年龄不同、个性各异的多层面的社会各色人等。小说的真实性,正是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而得到了有效保证。

而今天看来,苏联文学传导出的宏大的时代主题,之所以能够摄取读者的膜拜,正是它在文学描写中借助于这些社会细节与人心层次的独到叙述而得到了有力的支撑。

我们不妨看一下《青年近卫军》中在今天我们的现实中依然具有深刻启迪的人性的发现。

小说里写到一个年轻的少妇,她是“一个非常俊俏的乌克兰妇人,这样的人好像是从民间的版画上走下来的,——穿着绣花的乌克兰式上衣,戴着项圈,牙齿洁白,柔密乌黑的头发好像绵云似的覆在头上,——甚至在匆促上路之前她也要着意修饰一番。”

这样的描写,完全是生活化场景的刻画,它的意义,在于给予小说里的人物一个真实的身份设定。

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一段描写,感受到在俄乌冲突的激战地区,当地的人员结构与风情特点是怎样的。

可以说,《青年近卫军》这样的小说,让我们更能够感受到俄乌冲突地区的那种伤及灵肉的切肤之痛。

小说里的这位乌克兰妇人,生有小孩,属于典型的过来人,对于女性的心理可谓是了如指掌。

她看到一位小伙子与一位姑娘颇为投眼,似乎有一点一见钟情的味道,她的丈夫凭着男人的直感,准备开始为这一对年轻人拉郎配了,但是这位乌克兰妇人却没有表示赞同,她认为那个小伙子还是一个孩子,而那位女孩,已经是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了。

然后,她道出了男女相处中的一个颇有见地的公理:“女人年纪大了是会喜欢小伙子的,可是如果她还年轻,那她决不会爱上比自己年轻的人,我这样说,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

小说里信笔写来的这位见多识广的乌克兰妇人,她的见解是谁的?其实还不是作家本人的吗?

是作者把本人的对于男女性心理的感知,融入了笔下的人物,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放在了人物的嘴里。

这句话是不是很有道理?

“女人年纪大了是会喜欢小伙子的”,这句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小鲜肉”一词的流行,出于谁之口?其实不就是如同饕餮一般张着血盆的“年纪大了的女人”吗?

前一阵子,传闻一个中年女明星“包养年轻男大学生”的事件,在娱乐圈里传得沸反盈天,可以说是印证了《青年近卫军》小说里的这位可爱的乌克兰妇人的直观感知。

还有在贪官圈里,也有类似的现象。

比如,一个包养15名年轻小伙的女贪官,让我们见识到““女人年纪大了是会喜欢小伙子的”的普适性意义。

用“女贪官包养年轻小伙”搜索一下,可以看到很多眼花缭乱的结果。

这都是显性的可以从暴露出来的结果来感知隐性的隐秘心理的实例,可以帮助我们相信《青年近卫军》中的这一段话语的真实可靠性。

至于这种隐秘心理在更多隐秘层次的占比与潜伏程度,我们可以进行合理想象了。

这完全可以看出,《青年近卫军》里的这段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人性的认知,超越了作品的时代与主题的局限性。

《青年近卫军》里的乌克兰夫人还有一句话:“如果女人还年轻,那她决不会爱上比自己年轻的人。”

这一句判断同样经典。

成熟的女孩,是看不上那些赤头赤脑的小公鸡式的比自己年轻的男人的。

这也是男孩的性苦闷的主要源头,因为青春萌动期,男生远不如女孩成熟,所以,男性的爱慕取向,难以得到女性的承接。这构成了男性的青春期的痛苦。

我们可以在屠格涅夫的自传体小说《初恋》中看到这种典型的青春期男性的痛苦心结。

在《初恋》中,年轻的男孩,爱上了邻居的大他几岁的女孩,为此陷入了痛苦之中。那个女孩虽然对他也似乎恩宠有加,但是她根本看不上这个小公鸡式的男孩。有一天,男孩发现这个女孩竟然与他的父亲暗中交往,成为他父亲的情人。

《初恋》中的这个女孩,后来实际上启发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塑造了著名的冬妮亚这一角色。

只不过冬妮亚与保尔的分道扬镳,是因为他们的立场与站位的不同,而在《初恋》中,男孩没有得到女孩的青睐,是因为年青的小伙,很难得到长他几岁的成熟女孩的青睐的。

这种心态,在我国作家的作品里,也屡屡加以提及与涉及。

在莫言的一举成名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在梦境里梦见了具有奇幻色彩的“红萝卜”的少年,实际上预示着他的青春开始觉醒,性意识开始萌动,多少知道一点弗洛伊德理论的读者,都会知道,“萝卜”在性梦中象征着什么。

这个少年爱上了村里的一位漂亮的女孩,这个女孩很关照他,无微不至地照料他,但是,这个女孩不可能会爱上一个才十三四岁的少年,她喜欢的是村里的同龄男青年,为此少年内心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并没有因为这个女孩对他关怀备至而对她有所感恩,反而暗中使坏,破坏女孩与她心仪男青年的爱情。

莫言在这一篇小说中表达了少年在无法得到年长女孩的爱情回馈的时候,所采取的一种玉石俱焚、一起毁灭的报复性态度,反映出青春期觉醒所潜藏着的巨大的破坏力。

后来莫言在《白棉花》里再次描写了同样的少年因为爱情达不到而爆发的破坏力主题。

可以说,莫言在小说里抒写出的受压抑的情感,真实地活化出了年轻男孩在面对成熟女孩爱情而难以达到的那种呼天抢地的内心伤痛。

实际上,莫言刻画出的这种人物心理,只不过是《青年近卫军》里乌克兰少妇的切身体验的身体力行版:“如果女人还年轻,那她决不会爱上比自己年轻的人。”注意,这里用了一个“决”字,强调了这个理论的绝决的意味。

因此,《青年近卫军》虽然是一部遥远的异国红色经典,今天可能并没有多少读者愿意去问津,但是小说里珍存的上个世纪发生在乌克兰土地上的一帮年轻的为了共同的联盟国家而身先士卒、勇往直前的青春男孩女孩,却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国家强大所带来的巨大的凝聚力与感召力,也就更加强烈地衬托出在这同一块土地上今天正在发生着的撕裂着肉体与人心的绞肉厮杀所带来的触目惊心的巨额伤痛。

而同时,在《青年近卫军》这样的小说里,如果我们不愿意去接纳它的昂扬的主题与曾经的共性的社会意志,那么借助于小说里对于社会人情的描摹,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它对人性的深刻触及程度。

因此,《青年近卫军》这样的小说,即使在它出版时曾经拥有的国度不存在之后,依然有着它的存在意义与价值。

0 阅读:25

文学私秘

简介:文学是人学,关注人类的所有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