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观影刷剧的时候,会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古人见面交谈常常是跪坐的。尤其是唐代以前的影视剧,比如《大汉天子》《琅琊榜》《三国演义》以及最近的热播剧《军师联盟》,都有跪坐。
《军师联盟》剧照
问题是:今天的人们,明明不是这样坐的啊?为什么当时的人要跪坐呢?
还是要从衣服的起源说起。
是因为体毛退化而需要御寒,才出现了衣服,还是羞耻心出现,出于遮羞的目的人类才穿上衣?又或者是为捕猎而披兽皮进行伪装,从而演化出了服饰?不管是哪一种原因,都能看出来,人类穿衣有遮羞的本意。
原始人缝制衣服想象图
衣服也是一步步进化的,从最初的贯头衣,到后来的上衣下裳。之前的文章说了汉服为何右衽,说完了上衣,就得说说下裳。
裳本来就是一片布,系在腰上,遮住前面,作用是遮羞;后来发展到两块,一片遮前,一片遮后,两片布不缝合。
不缝合不要紧,要知道那时候没内裤(犊鼻裈不算),走路的时候迈开步子就容易走光啊,怎么办?于是古人在行走、坐卧的时候,特别注意防止走光。
犊鼻裈
曲裾深衣其实就是为遮羞而发明的,人们把上衣下裳缝起来后,再在衣襟边加上一块布,紧紧的缠在身上,这样就不会走光了。
所以坐的时候不能像今天一样,要跪着坐,双腿并拢,屁股与脚后跟贴着。这样一来,下裳前面的布就能很好的遮住隐私部位。
屁股贴着脚后跟,身体处于放松状态,这个叫“安坐”。跟“安坐”对应的是“危坐”,危坐的话,腰直起,屁股不与脚后跟贴着,这种坐姿一般是表现尊敬。
《琅琊榜》剧照
要是两腿张开,那可就是耍流氓、大不敬了啊,所以荆轲刺秦王失败后,就是倚着柱子,箕踞(张开腿)坐着,表示嘲讽秦王。
另外,当年也没有桌椅板凳,咱们的祖先自从有了穴居、巢居后,就是坐地上或者石头上;可是地上凉啊,夏天还好,冬天受不了啊,坐出来风湿病就不好了啊!
于是古人发明了席子,平时坐席子上,卫生又健康,故而称之为“席地而坐”。
席地而坐
大约在汉朝时期,下裳的两片布缝合,就成了裙子。裤子也从胫衣(类似于套裤)经历了开裆裤、有裆裤的变化之后,人们外穿群,内穿裤,再也不用担心走光了。
从汉朝时期,胡床等少数民族的坐具开始传入中国,到南北朝时期,各种高足的桌椅板凳也都出现了,于是人们的坐姿也发生了变化。
直接坐到板凳上,比跪着坐舒服多了,人们还可以盘腿而坐了,最著名的莫过于阎立本的《步辇图》了,明显能看到,太宗是盘腿坐在辇上。
《步辇图》局部
高足桌椅板凳的出现,还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以前,人们吃饭时,都是一人一案,每人案上放着一些菜肴,各自吃各自的,倒也卫生,就是大家离得远,聊天也不方便。
桌椅出现后,人们开始合餐,大家围坐在一起,喝喝啤酒吹吹牛,别提多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