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最嫌弃的宋太宗,一生都干了啥?

不明山人 2024-01-06 13:38:11

赵光义,赵弘殷和杜太后的第三子,赵匡胤之弟。原名赵匡义,为避赵匡胤的讳,改名赵光义,继位后又改名为赵炅。

公元939年生,小赵匡胤12岁。陈桥驿兵变,赵匡胤是男一号,赵普是总导演,赵光义是男二号。

陈桥驿兵变后,大宋建立,赵光义被封为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后改为泰宁军节度使。

赵匡胤平定李重进叛乱之后,加封赵光义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兼中书令。

赵匡胤征太原,改赵光义为东都留守,别赐门戟,封晋王,序班宰相之上。

976年10月,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继位为皇帝。一番人事调整少不了,不细说。12月,改元为太平兴国。这事儿,毛先生读史专门批注过:不择手段、急于登基。因为,正常的话,新皇帝继位,第二年才改用新年号。

顺便提下,毛先生读史,批注大多简短直接。再举一例,《宋史-太宗本纪》赞曰:“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毛批:“但无能”。

赵光义——我不要面子的啊!没办法,在毛先生眼里,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赵光义这个摘桃子的实在不够看。

公元978年,在宋的军事外交压力下,吴越钱氏、闽越陈氏向宋朝彻底投降,结束先前的羁縻状态。

公元979年,赵光义派潘美挥师北上,围攻北汉都城太原。随后,赵光义亲征,最终攻灭北汉。从这一刻起,北宋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同年5月,赵光义决定乘胜北上收复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北伐军一度收复易州和涿州,但最终在高粱河之战中战败,赵光义自己也被射伤,仓皇撤退。

随后,公元980年,赵光义发动收复交趾(越南)的战争,最终失败,从此,越南脱离中原王朝的控制,成为独立国家。

公元986年,再度北伐(史称雍熙北伐),于岐沟关大败。同时,西线与西夏党项的战斗也败多胜少。从此,宋朝进入战略守势。

公元993年,四川爆发王小波、李顺起义。历史三年,宋朝才平定起义军。

公元997年,赵光义驾崩,太子赵元喜(已改名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

以上,这是赵光义执政21年的大事件。最后再补充一件文化上的事儿。他组织人编写了《太平御览》和《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本名叫《太平总类》,全书共1000卷。书成之后,太宗赵光义每天看3卷,一年能看一遍,因此改名《太平御览》。

大体上,赵光义的一生,作为一个皇帝,拿得出手的功业不多,但这两部书,和这一个读书故事,无疑是留给后代读书人的宝贵财富。

最后,再看看毛先生关于赵光义两次北伐的评论。

“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

而诱敌深入、聚而歼之,毛先生最擅长。也怪不得他对赵光义鄙夷到骨子里。

0 阅读:7

不明山人

简介:历史,不只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