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西征的终点:艾因贾鲁战役,被埃及人打败,旭烈兀爱将被屠杀

淞铸谈历史 2023-02-25 23:05:00

在世界军事史上,除了欧洲的亚历山大东征、十字军东征、阿拉伯世界的西征等著名征服史,蒙古人的西征可以说是举世闻名。

蒙古西征

蒙古人西征的起点是什么呢?就是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

说起这个,实际上蒙古人西征的理由非常具有戏剧性。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后,本来是想南下灭金的,毕竟金国是蒙古人的世仇。1211年,蒙金战争开始。1211年8月蒙金之间爆发了野狐岭之战,成吉思汗一举消灭了金国的主力,眼看着金国在生死存亡之际,这时候,西方的花剌子模给金国送来了大礼。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过程中,灭亡的乃蛮部王子屈出律逃到了契丹人建立的西辽,趁机夺取了西辽王位,成吉思汗派哲别追杀屈出律,西辽就此灭亡了。

西辽灭亡之后,蒙古通往西域中亚的路就打通了,于是从西域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商人,面见成吉思汗,愿意与西方大国花剌子模通商,成吉思汗同意了,花剌子模国王也同意了。后来一批500人的商队从蒙古出发前往花剌子模,走到讹打剌城,城主贪图商队的财富,就说这批商人是奸细,于是,告诉花剌子模国王杀了这批500人的商队。

由此引发了举世震惊的蒙古西征。

蒙古西征

如果没有蒙古人西征,或许,蒙古第一个灭的就是金国以及南宋。

1219年,成吉思汗开始了第一次西征。1231年,花剌子模灭亡。花剌子模的灭亡并不是蒙古人西征的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始。

如果没有这一次西征,蒙古人或许不会知晓遥远的西方世界,可正是有了这么一次西征,从此打开了蒙古人的视野,他们把征服的中心投向了西方。于是,接下来有了第二次西征、第三次西征……由成吉思汗开启的西征之路有了继承者。

公元1234年,太宗窝阔台命拔都、不里、蒙哥、贵由等西征,以拔都为元帅,速不台为先锋。这是蒙古第二次西征,两次攻入莫斯科,最远直达如今的威尼斯,欧洲震撼。

1251年,蒙古夺取汗位,开始了第三次蒙古西征。这一次西征的成果可以说是蒙古人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主要针对的是阿拉伯世界。

1252年,宪宗命皇弟旭烈兀西征。公元1256年,灭木剌夷。1258年,旭烈兀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令阿拉伯世界大惊。1260年,灭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并派兵攻占了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旭烈兀手下大将郭侃甚至攻到了如今的塞浦路斯,当时由欧洲十字军控制的地方。

郭侃是郭宝玉的孙子,作为旭烈兀的爱将之一,跟随旭烈兀西征阿拉伯世界,在所征服的地方让当地人畏惧,被称为“东天将军,神人也。”

旭烈兀西征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大的战功,与他手下的大将密不可分,除了郭侃之外,还有一人,就是怯的不花。

怯的不花

怯的不花跟随旭烈兀征服波斯,灭亡阿拔斯阿拉伯帝国,进攻叙利亚,可以说是战功赫赫。然而最后一次,怯的不花失败了,这就是艾因·贾鲁战役。

这一次战役不仅是怯的不花的失败,更是蒙古人西征的失败,被看作是蒙古人西征的终点。

旭烈兀:年少成名、独当一面的蒙古皇弟

在蒙古人的对外武功上,成吉思汗排第一,估计是没有人质疑的,那么谁可以排第二呢?窝阔台?贵由?蒙哥?忽必烈?不对,是旭烈兀。

旭烈兀

严格来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内战时,旭烈兀要不是远在西亚,他一定是汗位的最有力竞争者,毕竟他和忽必烈、阿里不哥一样,是蒙哥的弟弟,是大蒙古帝国的皇弟。

旭烈兀,全名是孛儿只斤·旭烈兀,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是正统的黄金家族,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

旭烈兀是母亲也很有名,就是大名鼎鼎的四帝之母唆鲁合贴尼。唆鲁合贴尼是克烈部人,是成吉思汗的义父脱斡邻罕的弟弟札合敢不的女儿,成吉思汗灭克烈部之后,将她嫁给了托雷为妻。

唆鲁合贴尼和托雷生有四子,分别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这四子就是托雷的嫡子,所以当蒙哥去世以后,其他三人都有汗位继承权的。旭烈兀一直是忽必烈的忠实支持者,以至于他建立的伊尔汗国也一直支持忽必烈和大元朝。

蒙古帝国有“长子出征”的习俗,实际上,只要不是幼子都有机会随军出征的。幼子需要守灶、继承家产,这里的家产可不是指蒙古帝国,而是指孛儿只斤氏家族的居地。

所以,旭烈兀早在1235年即他18岁那年就跟随堂兄拔都远征,拔都西征是蒙古第二次西征,对象是东欧各国。

拔都西征

旭烈兀跟随拔都的远征大军于1241年达到了如今的多瑙河流域,当时是旭烈兀和速不台兵分五路出击,打败了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这一次远征对年轻的旭烈兀影响很大,对他以后的独当一面积累了实力。

蒙古人的第三次西征,严格来说指的就是旭烈兀的西征。

旭烈兀西征

贵由汗死后,汗位转到了拖累家族,由长子蒙哥即位,旭烈兀是蒙哥的积极支持者,毕竟自己的兄长夺得了汗位,他也有继承汗位的资格。

1252年,宪宗命旭烈兀西征,对象主要是阿拉伯世界,首当其冲的是木剌夷国。

1252年,旭烈兀命怯的不花作为先锋,率1.2万人先行,自己作为主力随后出发。1256年,旭烈兀的西征大军灭亡了木剌夷国,这是阿拉伯世界第一个被灭的国家。

接下来才是旭烈兀的高光时刻。

1258年,旭烈兀率军攻打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就是如今的伊拉克首都,不到一个月就攻破了巴格达,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木投降,被旭烈兀杀死,这也宣告了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但旭烈兀并没有停下西征的步伐。

1259年,旭烈兀率军10余万,兵分三路,任怯的不花为先锋,失克秃儿和拜住为右翼军,孙扎黑为左翼军,旭烈兀亲率主力中军,进兵叙利亚。

1260年,旭烈兀灭亡了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并派兵攻占了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

旭烈兀的手下大将郭侃甚至攻到了如今的塞浦路斯,当时由欧洲十字军控制的地方。

由旭烈兀建立的伊尔汗国统治者从东亚到西亚的商道,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旭烈兀的西征,才将蒙古人的统治延伸到西亚地区。

然而就在此时,蒙古人遇到了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也正是这一次失败,宣告了蒙古西征的结束。从此以后,蒙古人停止了征服的道路,开始注重内部管理,但即便如此,蒙古帝国的分裂也在所难免了。

艾因·贾鲁战役之败:蒙古帝国分裂的必然结果

1259年,亲征南宋的蒙哥汗死在了钓鱼城附近,由于还没来得及确立继承人,因此蒙古帝国陷入了巨大的动荡和危机之中。

此时,帝国的实力人物有三个,就是蒙哥的三个皇弟旭烈兀、忽必烈和阿里不哥。

旭烈兀正在远征叙利亚的途中,很难迅速回到漠北,留守漠北的是幼弟阿里不哥,忽必烈则在中原。

然而,结果却是忽必烈战胜了阿里不哥。

忽必烈

这与旭烈兀的支持密不可分,旭烈兀虽然很难夺得汗位了,但他支持忽必烈。实际上,忽必烈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抢夺了先机。

先是取得了塔察儿率领的左翼诸王大军的支持,后又取得了蒙哥军中大部分人的支持,因此,他抢先一步返回开平展开忽里台大会,继承汗位。此时,忽必烈又给远在西亚的旭烈兀派来使者,宣布由旭烈兀掌管大食人地区,于是,忽必烈取得了旭烈兀的支持。

为什么要在这里说蒙古帝国的内战呢?因为,蒙古西征的失败与蒙古帝国的内战是有关系的。

旭烈兀获悉蒙哥死后,他命怯的不花率领约1至1.2万的骑兵部队镇守叙利亚,经营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自己率领主力于回到了波斯。

所以说,这是一次分兵,怯的不花在叙利亚的军队只有一万多人。而他们的对象是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阿拉伯世界就算再怎么不行,可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去对抗一个国家,也太过轻敌了吧。

马穆鲁克王朝

所以,从战略上来讲,旭烈兀的撤军是这一次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但旭烈兀的撤军是因为蒙古帝国的内战,所以,总的来说,蒙古帝国的内战不仅导致了后来帝国的分裂,也导致了蒙古西征的结束。

而这次失败也是一场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战争,如果没有这一次失败,蒙古人可能指的长驱直入非洲和欧洲了吧。

这场战争被称为艾因·贾鲁战役,时间是公元1260年9月。

蒙古人在占领叙利亚之后,野心勃勃的继续向西亚北非进军,这一次他们遇到了埃及人。此时,统治埃及的是马穆鲁克王朝,也是一个伊斯兰教势力。

苏丹是忽都斯·贝尔巴斯,马穆鲁克王朝著名的是马穆鲁克骑兵,这是一只重骑兵队伍,他们的坐骑是阿拉伯马,冲刺速度惊人,骑兵的骑射技术高超,但是机动性不如蒙古骑兵。

然而,蒙古人一路西征打过来,灭了阿拉伯帝国,灭了叙利亚阿尤布王朝,如果埃及被蒙古人占领,那整个伊斯兰世界就全被蒙古人统治了。

所以,这是一次使命,马穆鲁克王朝肩负的不仅仅是埃及,更是整个伊斯兰世界。

与此同时,蒙古人和欧洲法兰克人的联盟结束了,这是一次好机会,没有法兰克人的相助,怯的不花只有不到两万人的军队,这对埃及人来说,是一个优势。

于是,苏丹忽都斯·贝尔巴斯命大将拜伯尔斯率领埃及军前往巴勒斯坦,先击溃了蒙古人的一支军队。1260年9月3日,埃及人和蒙古人在艾因·扎鲁交战,就是如今的巴勒斯坦那布卢斯附近。

为什么埃及人要选择去叙利亚地区呢?因为如果在埃及家门口开战,一旦败战,那埃及面临的就是亡国,可如果在叙利亚交战,即便埃及人败了,也有退路。

意思就是打仗可以,不要在我家里打,破坏性太大了,去别人家打。

于是,埃及人就选择了主动出击。伯尔斯先击溃了一小部分蒙古人,这就已经有了战胜蒙古人的胜算了。

拜伯尔斯这个人非常厉害,他是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真正的奠基者,这场战争不久之后拜伯尔斯就杀了苏丹忽都斯,自己做了新苏丹,这是后话。

拜伯尔斯

拜伯尔斯的先锋在前,忽都斯的主力部队随后。抵达艾因·贾鲁之后,拜伯尔斯率兵登上吉尔博阿山邻近的莫雷山岗,发现蒙古军队在艾因泉水附近,蒙古人也发现了马穆鲁克人。拜伯尔斯派人告知忽都斯马上后撤,成功脱离包围圈后立刻率领先锋加入忽都斯的主力部队。

正式交战的时间是9月3日。

双方发生了一次大会战。交战之初,蒙古人主动进攻,骑兵冲散了马穆鲁克军队,忽都斯迅速重整军队并发起反击,蒙古军队又发动了第二次冲击,几乎将马穆鲁克人击溃。

忽都斯并没有惊慌失措,他再次重整军队,然后发起正面进攻。在作战中,蒙古方的叙利亚签军首领之一、阿尤布王朝的艾什赖弗·穆萨临阵脱逃,导致蒙古军军阵大乱。 双方从清晨杀到中午,蒙古军队最后抵抗不住崩溃,一部分逃到附近的山顶试图抵抗,很快为拜伯尔斯的军队消灭,一部分被当地的居民抓住杀死,—部分在河边的芦苇荡里避难,为马穆鲁克人放火烧死。

这场战争最终以埃及人获胜而结束。

至于主将怯的不花,他有一个悲惨的结局。

蒙古军已经被埃及人打败了,在这种情况下,怯的不花拒绝了手下的劝告,拒绝离开战场,他奋勇杀敌,宁死不退。

他对身边的人说:如果见到旭烈兀,一定要转告他,怯的不花不愿可耻的撤退,宁以身殉职。希望可汗不要为损失一支蒙军而过度悲伤。就让他这样想:就当士兵的妻子们一年未曾怀孕,他们马群的母马一年未曾产驹。祝可汗幸福!

平心而论,怯的不花是一个英勇的蒙古人,是一个忠心的将士,他不愿意狼狈的逃跑,最后,被埃及人俘虏,埃及苏丹忽都斯杀了他。

蒙古人之所以能在冷兵器时代征服欧亚大陆,就是因为作战勇敢,宁死不屈。当初蒙古人和金人打仗,金人打不过就跑,主将可以抛下自己的军队自己逃命,可蒙古人却不同。

然而,再英勇的战士也有吃败仗的一日,曾经征战无数的怯的不花最终死在了战场上,大概旭烈兀也不会想到是这样的结局。

可这场战争,归根结底,失败的根源就在于蒙古的分裂。

如果不是因为蒙古人内战,旭烈兀没有撤军退出叙利亚的话,那或许就有不一样的结局了。

可有一点很明确,蒙古人的武力在达到顶峰之后便走下坡路了,这应该是世间万物的规律。

盛极必衰,蒙古人的西征也画上了一个句号,以后的战争中,蒙古不可战胜只存在于传说中。

蒙古西征示意图

艾因·贾鲁战役也让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开始了对叙利亚和中东地区的统治,拜伯尔斯之后成为新苏丹,他不仅打败了蒙古人,也打败了欧洲的十字军,使埃及成为了伊斯兰世界的中心。

强者与强者相遇,必有一个弱者,在怯的不花和拜伯尔斯之间,拜伯尔斯是当之无愧的强者,至于弱者嘛,谁都不是弱者。

0 阅读:5
淞铸谈历史

淞铸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