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当皇帝的后期,实际已经动不了吕后,因为吕后的势力太大,最突出的表现是,刘邦作为皇帝,想把太子由吕后儿子刘盈换成戚夫人儿子如意,竟被吕后成功阻止,刘邦只能伤心地对戚夫人说:“我想更换太子,他们四个人(商山四皓,吕后的势力)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
如果说换太子事关重大,正常来讲,刘邦作为皇帝也不该一个说了算,不能说明刘邦动不了吕后,那么,在刘邦死前,他要杀樊哙,他派去杀樊哙的亲信陈平和周勃,震慑于吕后的威势,竟然犹豫不决,最后没敢杀,则实实在在地说明,吕后在刘邦临死前,已经彻底掌握了汉朝的权力。
咱们就从刘邦杀樊哙不成,这件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失败,来谈谈吕后跟刘邦死前的强弱关系。
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忌惮吕后耳樊哙是刘邦的老乡,可以说是刘邦最好的朋友和兄弟,堪比刘备和关羽张飞的关系。
当初,刘邦在沛县做亭长,是沛县黑白两道上都有朋友的人物。他江湖上的朋友,就是杀鸡屠狗之辈的周勃和樊哙,周勃当时主业是编筐,副业是白事上的吹拉弹唱,后来在县里当上了弓弩手,樊哙的主业是屠狗。
刘邦在白道上的朋友,就是大名鼎鼎的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当时萧何是县主簿,是正经的公务员,县长的助理和秘书,刘邦后来能娶上吕后,也有萧何这个朋友的帮助,至于曹参,当时是县里的县尉,用现在的话说,县里公安局的大佬。
所以,当刘邦反抗秦朝起义的时候,一呼百应,因为朋友多啊,县里有刘邦的朋友,街上有刘邦的朋友,村里也有刘邦的朋友。
刘邦这几个老乡,在刘邦打江山的过程中,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于,个个都是刘邦的左膀右臂。萧何曹参这俩不用说了,都做过汉朝的丞相,周勃和樊哙,都是武夫,做了汉朝的大将军,为刘邦冲锋陷阵、攻城略地。
特别是周勃和樊哙,这俩人早年跟着刘邦打江山的时候,曾经做过刘邦的贴身侍卫,负责保卫刘邦的个人人身安全,这两个人可以说刘邦最信得过的人。
刘邦对樊哙的信任,实际上更进一步,刘邦走到哪樊哙跟到哪,周勃还曾经独当一面去攻城略地过,樊哙这个人,刘邦几乎是一会儿也不放他离开自己身边,可见刘邦对樊哙的信任。
实际上,樊哙不止一次救过刘邦的性命。最有名的一次就是鸿门宴,当初项羽和范增摆下鸿门宴,,派项庄舞剑要杀刘邦,张良贿赂项伯替刘邦抵挡了一阵子,可是,范增早已经在宴会上埋伏了刀斧手,眼看着刘邦要被弄死,樊哙拿着盾牌冲进宴会,对项羽是一阵急赤白脸的质问,最后说服了项羽,刘邦借机带着樊哙逃得一命。
可是,汉朝建立以后,刘邦却要杀了好兄弟樊哙,这又是为什么?
樊哙既然是刘邦的好兄弟,还是最信得过的人,自然跟刘邦穿一条裤子,刘邦娶了吕雉,刘邦的好兄弟樊哙就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媭,好兄弟亲上加亲,他们变成了连襟。
就是因为这层关系,樊哙跟吕后走得很近,毕竟是大姨子和妹夫。吕后阻止刘邦换太子的时候,樊哙实际上也是站在吕后这一头的。
其实樊哙也比较苦恼,他没想到自己的大姨子跟姐夫竟然分裂了,有了不同的势力,樊哙也不能过于表现出他的立场,他无论站在哪边,都会得罪另一边。
所以樊哙表面上还是忠于刘邦,刘邦跟吕后联手,除掉了几个开国功臣,比如韩信、彭越、英布,却没有动自己的好兄弟周勃、樊哙、萧何、曹参。
但是,刘邦不动自己的好兄弟,好兄弟里却有人害怕刘邦要动他们,这不,刘邦另一个好兄弟燕王卢绾却造反了。
刘邦此时已经老迈,建立汉朝后,这个老头子仍然是没有一天能消停的,他刚打完英布回来,累得不轻,旧伤复发,又得了病,不能亲自带兵去打卢绾,于是刘邦把兵权交到了自己好兄弟樊哙手里,让樊哙做左丞相和大将军,带领大军去平定卢绾。
这也说明,刘邦此时还是信得过樊哙的。可是,有的人就要挑拨离间,给刘邦进献点谗言,等到刘邦把兵权交到樊哙手里,樊哙带领人马赶到燕国时,有人跟刘邦说,樊哙这个人,要背叛皇上了,他实际上跟吕后是一伙的。
“樊哙跟吕后串通一气,想等皇上百年之后图谋不轨。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 ”
刘邦听了这个谗言,非常的愤怒,他早就对吕后非常不满了,现在好了,抓住了吕后的把柄,刘邦此时可以借机杀一杀吕后的威风。
至于樊哙,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刘邦立刻扬言要杀了好兄弟樊哙,他派手下的谋士陈平去杀樊哙,同时让陈平带着周勃一起去,以周勃顶替樊哙,夺回军队的指挥权。
刘邦还跟陈平嘱托,要陈平提着樊哙的人头回长安。
陈平和周勃领命去杀樊哙,却只把樊哙捆了,没敢杀,他们在害怕什么?吕后耳周勃这个人,我们前面说过,是樊哙之外,刘邦最信任的人,刘邦派周勃去夺樊哙的兵权,在情理之中。
至于陈平,则是张良隐居之后,刘邦最信任的谋士,最信得过的人之一,而且陈平足智多谋,白登之围的时候,就是陈平派人贿赂匈奴单于的宠妾,让匈奴退兵,保住刘邦和手下几十万大军的命的,派他去杀樊哙,应该万无一失,不怕樊哙狗急了跳墙。
然而,陈平带着周勃去樊哙大营途中,这家伙却犹豫了。
陈平老奸巨猾,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他在路上越琢磨越觉得不对。
陈平对周勃说,皇上派咱们俩去杀樊哙,可是咱们不能真的杀了樊哙啊。周勃问,这是为什么?陈平回答说,你想啊,樊哙是皇上的老部下,不但功劳多,而且还是吕后的妹夫,他跟皇上和皇后不但很亲近,还有亲戚这一层关系,皇上只是一时动怒,要杀了樊哙,等到以后消了气,不想杀了,咱们却把樊哙杀了,以后追究起来,皇上不怪咱们吗?
陈平接着说,咱们杀了樊哙,不但会得罪皇上,还会得罪吕后,樊哙是吕后的妹夫,他们关系实在不一般,就算皇上真的要杀了樊哙,不会怪咱们,吕后能跟咱们善罢甘休?现在吕后势力那么大,将来没咱们的好果子吃。
周勃便问陈平,那该怎么办,难道放了樊哙?陈平回答说,放是不能放的,咱们不如把他绑上囚车,送到长安,或杀或免,让皇上自己决定。不管皇上是否真的杀樊哙,都跟咱们没关系了,咱们即交了差,又不得罪吕后,岂不妙哉?!周勃连连点头称是。
陈平对周勃说:“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
于是陈平和周勃就来到樊哙的大营之外,设计擒住了樊哙,并将他绑到了囚车里,准备运往长安,至于周勃,则成功地夺得了兵权。
幸亏陈平没有杀樊哙,否则,吕后让他死无葬身之地,此时吕后实际上已经掌握汉朝大权。陈平和周勃擒住樊哙以后,周勃留守军中,继续攻打燕王卢绾,陈平则押解樊哙去长安。
结果,陈平押解樊哙去长安时,刚走到半路,就传来汉高祖刘邦驾崩的消息。
陈平听到这个消息后,简直吓出了一身冷汗,陈平当时心里想,皇帝死了,肯定是吕后主持朝廷大事儿,幸亏自己没杀樊哙,如果杀了樊哙,吕后还不得立刻把自己弄死,就算吕后现在不把自己弄死,樊哙的老婆、吕后的妹妹还不得天天在吕后那里说自己的坏话,自己早晚也得死。
实际上,正在陈平和周勃抓樊哙的时候,汉朝长安的皇宫里,也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儿,这件事足以说明,此时吕后的势力已经强过刘邦,彻底掌握了汉朝的大权。
当时,刘邦已经病得不行,吕后趁机跟刘邦询问他死后的事儿。
吕后问刘邦,陛下百年之后,相国萧何如果也死了,谁能代替萧相国辅佐小皇帝呢,刘邦回答说,曹参可以,吕后又问,那如果曹参也死了呢,刘邦回答说,王陵可以,不过王陵这个人有点莽撞刚直,可以让陈平来帮助王陵,可是陈平这个人才智有余,却难以独当重任。周勃稳重厚道,虽然缺少点文采,但是能安定刘氏天下的,必定是周勃,可以让他做太尉。
本来到了这里,刘邦把托孤大臣安排得妥妥当当,可是吕后还是接着问,说如果王陵、陈平、周勃这帮人也死了,谁能够代替他们呢?
刘邦回答说,他们死后的事儿,就不是你能左右的了。
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後,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
关键是最后刘邦回复吕后的那句话,“此後亦非而(尔)所知也。”
吕后在刘邦死之前,问刘邦,将来谁能辅佐小皇帝刘盈,刘邦先后说了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这么多人,吕后还不满意,为什么?因为这些人里面,有几个人,吕后把不准脉,萧何、曹参这俩早就投靠了吕后,吕后很放心,剩下的几个,如果不跟吕后一条心,吕后就要处置,甚至弄死了。
特别是陈平和周勃这两人,他们被刘邦派去杀樊哙,想必吕后是知道的,所以吕后对这俩人能不能用,还是有迟疑的,所以要刘邦再给自己推荐几个人。
结果刘邦早已经看出吕后的狼子野心,对吕后说,如果自己这几个重臣也被你弄死了,你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到那时候,就不是你能决定谁能用谁不能用了。
所以,此时的刘邦已经承认,吕后实际上已经彻底掌握了汉朝的大权了。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确实是这样,吕后在刘邦死后,先后铲除刘邦的后宫嫔妃,杀死刘邦很多诸侯王子孙,扶持诸吕上台,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已经当上汉朝实际的女皇。
像陈平周勃等人,也不得不选择倒戈到吕后的阵营,至少表面上顺从了吕后。
事实上,由于陈平曾经差点杀了樊哙,樊哙的老婆吕媭整天在吕后那里说陈平的坏话,想弄死陈平,吓得陈平在吕后面前各种装孙子,才逃过一劫。
陈平周勃等人,在刘邦活着的时候,不怕刘邦而是怕吕后,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叶落知秋
刘邦能建立汉朝,吕后的兄弟们是立了大功的!功臣集团不少出自刘邦的小舅子门下,杀了吕后是要出大乱子的,以刘邦的政治智慧怎么可能干这种事!